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春節臨近,年味兒漸濃。京西深山裡,村民們準備了6000多個餃子,準備了春聯和福字,準備了一台晚會,邀請十里八鄉的人們一起過年。
1月22日下午,高台村,村民在禮堂里觀看村晚表演。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北京門頭溝區雁翅鎮高台村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山村,數百年中,人們在山坡上建起村莊,開出農田,種植糧食和蔬菜。過去幾十年,村裡的人越來越少,146個戶籍人口的山村,常住的只有40多人。第一書記孫鵬凱和駐村選調生管政豪是村裡少有的年輕人,管政豪總是在想,怎麼才能讓這個小山村更熱鬧一點兒。
從小年開始,寧靜的山村忽然有了熱鬧氣象。上午九點多,太陽照進禮堂寬敞的玻璃窗里,落在長長的條桌上。村裡的女人們站成兩排,和餡、擀皮、包餃子。皮和餡兒在她們的手裡輕輕一轉,一個小巧的餃子就出現了,一個接一個,在蓋簾上擺成同心圓。
為了小年這一天,大家準備了很久,一場「村晚」也是其中之一。為了這場「村晚」,村裡的老人們走出自家的院子,穿上鮮艷的衣服,在廣場上開始排練舞蹈、合唱,一派時尚氣息。這場「村晚」不只是高台村的熱鬧,也是周邊多個村莊共同的事情。
幾十年中,許多事情都在變。比如傳統的秧歌戲,最年輕的演員五六十歲了,還有80歲的老人,雖還能做幾個簡單的動作,可畢竟不似當年。但也有許多事情沒變,那些藏在人們記憶中的旋律,那戲文里的故事,早就熟稔在胸。在鑼鼓響起的那一刻,被重新喚醒,回蕩在村莊和人們的心裡。
近日,六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中長期資金入市明確了哪些硬指標?考核周期有哪些變化?社保基金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哪些安排?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進展如何?多部門有關負責人解讀。
圖片來源:國新網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此次六部委印發的《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體的舉措,既立足當下,確定了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投資a股實際規模、比例的一些具體明確指標要求;更著眼長遠,從建立適配長期投資的考核制度、投資政策、市場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說「乾貨」滿滿。
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介紹,目前,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權益類基金的金額已經超過了4.4萬億元。
從保險資金運用看,資本市場和未上市企業股權是主要的投資方向,「目前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投資佔比是12%,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佔比是9%,兩項加起來是21%,這反映出保險資金作為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在投資長期方面的優勢和決心。」肖遠企表示。
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2024年初建立。截至1月22日,房地產「白名單」項目貸款金額已達5.6萬億元。
肖遠企表示,在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下,確立了「應進盡進」「應貸盡貸」「能早儘早」原則,對符合「5+5」條件標準的房地產項目,均應納入「白名單」管理,商業銀行積極予以支持,截至目前,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已經支持了1400萬套住房建設交付。在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
集采之下,「仿製葯質量」成熱議話題,記者為此採訪多位醫生。有醫生建議相關部門建立集採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效的統計機制。
圖/ic photo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前九批集采中,國產仿製葯中選1583個,進口原研葯70個,仿製葯佔比高達95%以上。2024年12月,第十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開標,中標藥品單價一度引發公眾對藥品質量的擔憂。
仿製葯「麻藥不麻」?這個問題面前,上海某三甲公立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李燕(化名)認為很難給出答案。李燕告訴記者,目前自己所在醫院有此情況出現,但往往出於醫生和病人的主觀感覺,很少能夠有數據支撐。
北京某三甲醫院的醫生林源表示,希望麻醉藥藥效穩定性問題得到關注,臨床使用中麻醉藥出現藥效不穩定的情況,將為患者帶來一定的危險性。
對於藥品質量之爭,來自上海嘉定區的三甲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張平(化名)認為,目前集采麻醉藥雖與原研葯的藥效有差距,但總體相對穩定,能夠基本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
另一上海三甲公立醫院的麻醉科副主任醫師王佳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仿製葯「麻藥不麻」雖被提及,但並不明顯,而她所在的麻醉科,目前也沒有全部使用仿製葯。她建議,相關部門建立集採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效的統計機制,定期公布反饋。
2025年春運已經開始,春節假期也已臨近。歡度佳節的同時,出行保障、飲食健康、消費安全等不可忽視。這有一份春節安全提示請查收。
2025年春運於1月14日開始,2月22日結束,為期40天。據相關部門預測,2025年春運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到90億人次,規模有望創歷史新高;鐵路、民航客運量有望分別突破5.1億人次和9000萬人次,規模在去年歷史峰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自駕出行仍將穩居主體地位,春節前後客流較為集中。
自駕出行時要檢查車輛油路、電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不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留意安全出口滅火器材、安全錘位置。遇到火災時迅速安全有序逃生。家中發現火災時,要及時撥打119報警。成人可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參與初起火災撲救,不能滅火時迅速離開現場,離開後不要再返回火災現場。
春節期間,冰雪運動火熱。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季節氣溫時有回升,一些冰面還不能達到滑冰的標準貿然「滑野冰」風險很大。若不小心掉進冰窟窿,一定不要慌,保持鎮定,大聲呼救。盡量使身體上浮,保持頭部露出水面,尋找冰面較厚、裂紋小的地點脫險。
春節消費潮下,不乏有不法分子伺機斂財牟利,坑蒙拐騙,消費者應提高警惕,非必要不透露手機號、家庭或單位地址、財產狀況等敏感信息,不隨意掃描二維碼,不點擊不明鏈接、不透露驗證碼。
又到了買年貨的時候,現在線上購物節越來越多,但套路也越來越多。其實商家也因為被湊單叫苦不迭,平台也很難擁有長期的流量紅利。那麼「滿減」到底為什麼還在?
各大電商平台的「年貨節」也開始輪番轟炸你的錢包。滿300減50,滿1200減120、滿3500減280……這些規則把消費者活生生逼成了「數學家」。
近日,一名小學女生在老師「眼皮底下」遭同學欺凌的視頻引發熱議。老師對欺凌視而不見,是極惡劣的縱容。
資料圖:小學教室。圖/新華社
扯頭髮、騎脖子、用書或水瓶打頭和臉……小學二年級的課堂監控視頻顯示,多名學生對同班女生的暴力欺凌,就發生在班主任老師的「眼皮底下」。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近期,4段貴州某小學課堂的監控視頻,由被欺凌女童家屬發至網路後刷屏。
畫面顯示,欺凌事件發生在2024年3月的教室內。其中一段3月25日的畫面中,欺凌發生時,班主任就站在講台上批作業,班級內其他同學無人相助。這種態度令被欺凌孩子的家長憤怒,一直以來都想要一個公正的說法。
校園欺凌之所以屢禁不止,有很多原因。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缺失,社會環境的影響等等,而在很多情況下,不少施暴者與受害者對校園欺凌都沒有充分認識,甚至一些學校的老師對校園欺凌也認識不足,不把校園欺凌當回事。這些都容易進一步縱容校園欺凌,加劇校園欺凌現象。
老師不能成了校園欺凌的「默許者」「縱容者」。「旁觀」校園欺凌的老師無異於「幫凶」。遏制校園欺凌,老師、學校就是「第一道防線」。少數老師不僅沒能守好防線,反倒成了校園欺凌的「幫凶」,這是嚴重的失職。
編輯 賈聰聰
設計 朱靜暉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