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小說的寫作方法,將歷史上所發生的真實的故事,如改朝換代、農民起義、軍事戰爭等為題材,演變成能為大眾所接受、流傳的故事的小說。
明清時期,歷史演義小說藝術發展到黃金時期。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許多優秀的演義小說層出不窮,如《三國演義》、《楊家將》、《隋唐演義》等等。
相比於歷史,演義小說有著衝突的情節,形象鮮明的各路角色,再加之通俗的語言表達,深深吸引著古往今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以至於很多人其實都把演義小說給當成了正史來看待。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的出現,很多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被「誤解」了,或者說是被「黑」了。
簡單來說,就是小說為了製造正反對立、矛盾衝突,刻畫了許多形象鮮明的反派角色。實際上,這些反派角色在歷史上並不壞,甚至還以品德高尚而聞名於世,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潘仁美和蘇定方。
潘仁美這一人物形象,出自於《楊家將》系列。在小說中,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奸臣形象,為了一己之私,心胸狹隘的他瘋狂迫害忠良,無視國家利益,里通遼國,接連導致楊家將戰死沙場。
然而,歷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卻並非如此。作為北宋開國名將,他追隨宋太祖建立北宋,參與攻滅南漢、平定江南。又在太宗年間征北漢,鎮守北境,可謂是為大宋立下汗馬功勞。
當然,潘美在演義小說中被塑造成反派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公元986年,在雍熙北伐時,潘美作為西路軍的主帥,由於指揮作戰時出現失誤,要對楊業的戰死負一定的責任。因此在班師回朝後,宋太祖聽說楊業戰死後非常傷心,於是便將他連削三級。
不過,總的來說,潘美並非是演義小說中的大奸賊形象,而是一位實打實的名將賢臣,所以在他去世之後,皇帝賜其謚號「武惠」,後來真宗年間更是又追封了鄭王。而在南宋理宗時期,宋朝搞了一個昭勛閣兩宋24功臣,潘美更是在24人中排在了第五位。
蘇定方這個人物,出自於《隋唐演義》、《說唐》等講述隋末唐初群雄爭霸的一系列小說。
在諸多此系列小說作品中,蘇定方基本上都被塑造成一個奸詐陰險的小人、奸臣形象,他曾經使用陰謀詭計,先殺羅藝,後害羅成,最後再設計加害羅通被識破,最終被羅通殺死。
然而,歷史上的蘇定方完全不是這樣一個奸佞之人,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超級猛將。
蘇定方是河北人,生逢亂世,他十幾歲就跟著他爹上了戰場,討賊伐寇,憑其驍勇善戰,成為名震地方的少年猛將。後來,在農民起義的時代風雲中,他輾轉竇建德、劉黑闥麾下,攻城拔地,屢次立功。後來劉黑闥戰敗身亡,他念及舊主之情,不願仕唐,遂隱於鄉野。
貞觀年間,天下大定,蘇定方最終決定仕唐,擔任匡道府折衝都尉。此後多年間,他為大唐鞍前馬後,立功無數。太宗在位時,他曾隨李靖北伐,滅亡東突厥,隨程知節,也就是程咬金,擊敗西突厥鼠尼施等部。
而到了高宗年間,年過六十的他作為統軍主帥,率領唐軍先是攻滅了西突厥,獲封邢國公,拜左驍衛大將軍。後又帶軍征伐百濟,滅國擒王,立下了「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的不世功勛。
晚年,蘇定方依舊在為了大唐的邊境安寧而奮戰,坐鎮涼州防禦吐蕃,最終在邊疆病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賢臣猛將,到了小說中卻成了個奸臣,甚至連後人都被黑得體無完膚,實在是有些令人唏噓。
除了這兩位外,大家還知道哪些被小說抹黑的歷史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