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2025年01月03日14:52:03 歷史 1581

參考資料:

1:1972年周恩來與尼克松握手照片里誰被抹去? 鳳凰網

2:尼克松與毛主席會面的所有照片中,有一個人屢次被裁掉 檔案

這是周總理最「不顧大局」的時刻!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驚動了全世界!

可誰也沒想到,就在全世界都盯著中美兩國接下來的走向時,卻有人暗中搞事,在尼克松和周總理的握手照上「動手腳」!

不僅故意篡改,還將照片上的一個人刪掉!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可誰也沒想到,得知這件事的周總理非但不生氣,反而給他們撐腰,誇他們做得對!

那麼這些人到底做了什麼,周總理為何要一反常態,反過頭來支持他們的呢?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給新中國帶來了美國人的友誼,震驚了全世界。

一時間,尼克松訪華的新聞鋪天蓋地地展開,世界各國記者的目光,全都落在了北京

各家媒體爭先恐後地發布新聞,可在已經發布的照片中,卻有幾張顯得很「突兀」,在這其中,當屬周總理和尼克松握手、毛主席與尼克松面談的照片最為重要!

當時,美國所有報紙上都刊登了周總理與尼克松握手的照片,可和國內照片不同的是,美國版的照片,周總理身邊竟然突然「多」了一個人!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在美國版照片中,周總理身後站著一個高大的男人,他是我國的翻譯人員,冀朝鑄。可在我國的照片中,冀朝鑄的位置卻變成了一小塊空白,他被活生生從照片上抹去了!

難不成,冀朝鑄的水平不夠,在重要場合出了錯,中央才故意把他抹去了?

實際上,把他從照片上刪去的命令,的確是中央下達的,而且是周總理親自要求的!

冀朝鑄算得上是周總理的左膀右臂,他到底做了什麼,才惹得周總理如此「不滿」?

其實,周總理之所以這麼做,竟是為了保護冀朝鑄。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冀朝鑄身材高大,可他的身高,卻給他的工作帶來了一些麻煩。在翻譯時,為了聽清楚,他經常需要身體微微前屈。

這個動作看似正常,可被照片記錄下來後,卻看起來不是這回事了。

在照片上,他的動作看起來像在彎腰鞠躬,在氣勢上被美國人壓了一頭。

如果是普通時候,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這一點,但當時國內的環境緊張,周總理擔心那群有心之人以此做文章,故意攻擊冀朝鑄,為了保護他的安全,總理才特地下令把他從照片中抹去。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在得知周總理的良苦用心後,冀朝鑄很是感動,多年以後,美國人把沒有處理過的照片送給了他,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

而和冀朝鑄一樣,還有一個人的身影,被從照片上抹去了但和他不同的是,這一次,是美國人動的手。

難不成,在這次訪華中,美國人背地裡醞釀著不為人知的陰謀?

這是始料未及的怪事,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有兩個人被故意從照片上抹去了。

其中一人是中方的翻譯,周總理擔心那伙為非作歹的人為難他,為了保護他,特地要求把他從照片上抹去了。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而另一個人,則是一個美國人。

在尼克松和毛主席的握手與會談的合影中,有一個美國人被多次抹去了。

這個人是尼克松隨行的書記員,書記員的地位不高,在會談中也沒有太突出的表現,美國人為何要特地抹掉他呢?

原來,尼克松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安撫當時的國務卿羅傑斯。

尼克松和羅傑斯的外交政策可謂是大相徑庭,且羅傑斯對中國有很多不滿,但作為國務卿,尼克松自然不能把他一個人丟在美國,訪華時,只好把他也安排在了自己的團隊中。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為了讓羅傑斯不至於「惹是生非」,尼克松只給他安排了少量和中國領導人的會面,更多的時候,他的工作時「陪伴尼克松夫人」。

而在和毛主席會談時,羅傑斯也沒有出席,本該是羅傑斯坐的位置,也被書記員佔據了。

在中美領導人會面的重要時刻,國務卿不在場,反而是書記員在場,顯然是在打羅傑斯的臉,尼克松不想和他鬧得太僵,只好出此下策,把書記員抹掉了。

這次訪華中,羅傑斯不僅沒見到毛主席,就連和周總理的會見,七次中,他也只被邀請了兩次。

尼克松的「不留情面」讓羅傑斯一直耿耿於懷,始終不肯原諒尼克松。

尼克松訪華「怪事」,和周總理握手照片被人篡改,周總理卻很支持 - 天天要聞

尼克松訪華期間的照片,中美各自在照片中抹去了兩個人的身影,雖然原因不同,卻都反應了兩國當時各自的國情。

對於尼克松訪華時照片被人修改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主頁有更多精彩隱秘歷史故事,歡迎點擊頭像查看,讓你一次刷到爽!我們下期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