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出身的很多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經歷,就是在大革命失敗後,土地革命之初,都曾經干過兵運工作。如劉志丹、謝子長、閻紅彥、賀晉年等等。
除了這些陝北紅軍的主要創建人外,還有很多西北出身的將領干過兵運,如閻要揆、牛化東等等。
說起牛化東很多人或許不認識,他是一位資歷老,年齡大,干兵運工作時間最久的將領。解放戰爭時期才回到組織,參加解放大西北。
牛化東在1925年成為共青團,1926年入黨。這樣的老資格,放到元帥、大將、上將、中將當中,也都是資歷很靠前的。
1926年,他受到組織委派到馮玉祥部隊展開兵運工作。1929年,後受到劉志丹的派遣到王子元部展開兵運工作,擔任排長。陝北的革命與鄂豫皖地區和中央紅軍等發展略有不同。很多將領或許認為在敵人部隊搞兵運工作,等待時間成熟起義,可以擁有一支戰鬥力不錯的武裝力量。其他地方都是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創建根據地等。這是陝北與其他地方形式上的不同。
實際上,很多人在長期干兵運工作上,能把部隊帶出來,是非常艱難的。因此陝北本來就地廣人稀,加上形式有別,力量壯大起來相當較慢。
牛化東干兵員工作,從排長升為營長、團長,賀晉年曾經在麾下當過學員兵。
1935年,他受到組織派遣到鄧寶珊11旅干兵運工作,擔任地下黨負責人之一。從這時候開始,到1945年抗戰結束,他一直在11旅工作,擔任中校團副。
隨著抗戰勝利後,他在作為總指揮發起起義,將兩千多人編入革命陣營。牛化東擔任11旅副旅長兼三邊軍分區副司令。作為地方部隊,他們的職責就是對付敵地方武裝,智斗清鄉團等。
1949年,參加解放寧夏銀川的戰役,寧夏解放後擔任軍區參謀長,擔任剿匪副指揮。當寧夏與甘肅合併為甘肅後,他改為銀川軍分區司令,從副軍職調任正師職。在正師職位置上4年後,寧夏自治區成立後,擔任軍區副司令,恢復到副軍職。
從資歷來說,並不低。因革命需要從1926年就參加兵運,一直到1945年,前後19年一直在敵人內部工作,最後帶2000官兵參加革命。如果他能在土地革命之初參加陝北紅軍,或許會有不同的戰績。陝北出身的將領當中,比他資歷高的不多,像賀晉年、崔田民、王兆相等都在1955年授予將星,而他在1964年從大校晉陞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