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1月7日,貴州遵義的國民黨二十五軍守軍在紅軍部隊的精準打擊下被快速擊潰,這些國民黨軍被打倒在地的,不斷扭動著身軀哀嚎,而那些沒有跑掉的,就被我軍成功俘虜,紅一軍團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速進入遵義,隨後,中央紅軍的所有部隊都到達了這座繁華的城市。
但是在當時,遵義百姓並不了解紅軍,在他們眼中,遵義的柏家人平時蠻橫無理,在遵義城中讓人聞風喪膽,一切都是因為柏家出了一個師長柏輝章,柏輝章當時擔任著國民黨25軍第2師師長,他的手底下有兩個旅,四個團,在遵義可以說有著非常強大的鎮壓力。
如果不是紅軍來到這裡,柏家的陰霾始終要籠罩在遵義城的上空。
我黨善於做群眾工作,每到一個地方,根據毛主席的習慣,都需要對老百姓的想法進行了解,對當地的生產力以及經濟進行調研,只有了解了解本矛盾以及基本狀況之後,我黨才有解放這裡的對策。
根據了解,遵義城內有著大量的「幹人」,所謂幹人,用當地的方言來說就是窮人,這些幹人吃不飽穿不暖,是整個遵義的最底層,但他們也同樣是遵義城的主要勞動力,遵義的窮人家庭,做不到每個人平均一套衣服,只有男性勞動力需要外出工作的時候,才能把衣服湊出來外出。
幹人群體讓中央感到非常的痛心,與此同時,遵義也是中央紅軍在長征之後,第一個到達的可以休整的城市,在這個時候,國民黨的全部敵軍被擋在了烏江東南兩岸,遵義雖然不是一個長久停留的地方,但在目前,可以保證紅軍一小段時間的休整。
於是乎,在擔任著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行長的毛澤民同志的建議下,中央紅軍決定在遵義城內查抄一系列剝削百姓的地主資產,而第一個要被打倒的地主,就是柏家。
打倒地主,不僅能夠讓紅軍獲得生活上的改善,同樣還能改變遵義城中大量貧窮百姓的生活狀況,不管是為了讓百姓了解紅軍的政策,知道紅軍是為人民百姓的部隊,還是說僅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
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對於許多了解黨史的朋友來說,這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地址,因為這裡就是改變了中國共產黨命運的遵義會議召開的地方,這座二層小樓,是中國共產黨命運的轉折點,也被毛主席視為自己命運的轉折點,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遵義城中最富麗堂皇的二層小樓,就是柏輝章的資產。
在紅軍進入了遵義之後,中央已經有了籌備一場會議的打算,在周總理的命令下,曾美同志進入城中快速尋找一處適合召開遵義會議的場所,在曾美的不斷篩選中,柏輝章的公館,就成為了最好的目標。
因為柏輝章的公館奢華無比,一看就是壓榨了大量百姓的財富建造起來的,作為人民的軍隊,作為站在人民這一邊的政黨,在這裡舉行會議,能夠讓老百姓更加親近共產黨,也殺一殺國民黨軍閥的囂張氣焰。
那麼柏輝章的公館奢靡到什麼程度呢?
根據當地人描述,這座公館起碼花了三萬銀元,而在當時的貴州,10塊錢銀元,就能維持一個家庭一個月的基本開銷,這座公館等同於掠奪了三千個貴州普通家庭的一個月所有開銷,程度是嚇人的。
柏輝章當時怎麼來的這筆錢呢?
其實國民黨的軍官一般都是採取剋扣軍餉以及其他手段聚斂財富,不管是地方軍還是中央軍,這種惡劣的手段沒有任何的區別。
相比起其他的軍閥,柏輝章因為父親留下來的商業家底非常雄厚,在遵義,柏家有著機麵廠,紙廠,這兩個工廠都運轉的相當不錯,柏家在遵義僱用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然後將商品往外賣出昂貴的價格,形成了非常鮮明的資本剝削關係,所以遵義百姓始終沒有錢,沒有工作幹活的柏家人卻越來越有錢。
柏輝章才有錢蓋出這樣一座樓。
曾美過來探查情況的時候,發現了這裡廚房、醬缸、會客廳、住房等一應俱全,很符合周總理的要求,就將這裡的情況給彙報了回去,也是在情況彙報上去之後,中央決定就在這裡舉辦這場重要的會議。
遵義會議上指出了王明路線的錯誤,並且第一次正面檢討了博古以及李德的軍事指揮上的漏洞,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的時候,博古以及李德讓裝備比國民黨軍差很多的紅軍跟國民党進行陣地戰,結果只會是讓國民黨的炮火消耗我軍的大量有生力量。
這種錯誤的戰鬥方式不能夠再繼續,中央紅軍從鼎盛時期的十幾萬人到如今進入遵義的幾萬人,大量的同志倒在了路上,代價無比沉痛。
遵義會議結束之後,戰士們對柏家的「財富」進行清點。
首先,戰士們將柏家公館中的大量綢緞以及衣服扔在了路上,許許多多遵義的貧窮老百姓都眼巴巴地看著,將衣服扔出來的紅軍們告訴他們,這些衣服就是給他們的,直接拿回去穿,不要擔心任何事情,百姓們一開始還有所畏懼,到後來確定是可以拿走的,就興高采烈地帶回家。
其次,那些沒吃飽的老百姓總是飢腸轆轆,而地主家庭卻富得流油,這種極大的貧富差距,是無產階級革命接受不了的,所以紅軍立即將大量的物資發放給百姓,並且將柏家的許多資產進行拍賣,拍賣後的資產絕大部分都發放給了百姓,雖然這些錢不能夠讓他們一下子暴富,但跟過去的貧窮生活相比,肯定有著不同。
而紅軍戰士們,基本上每個人都分得一塊銀元,這一塊銀元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大錢,但卻能夠在遵義城裡面買許多東西,遵義雖然位於西南地區,但卻有著非常發達的進貨渠道,就連上海的先進工業產品都能夠在這裡看到,也是紅軍進城之後,遵義的商業以及貿易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
柏輝章或許想到了紅軍進城之後會「惠及百姓」,對此他沒有辦法阻止,在軍事作戰中,正面他打不過紅軍,即便是逃進遵義城,柏輝章也守不住遵義,所以在紅軍進城,柏輝章急匆匆地帶著自己能夠帶走的財富離開了,紅軍所查抄的柏家資產,都不是最完整的。
當然,在遵義城中,也有認可紅軍的地主,這些地主一般都是同情農民,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他們在生產勞動中從來沒有剝削農民,更沒有剝削工人,他們的勞動報酬從來都是給足給夠,所以在紅軍來了之後,他們拿出一些銀元贈給紅軍,以表示自己對於紅軍照顧老百姓行為的敬佩。
紅軍在遵義休整了十幾天的時間,這十幾天的時間是怎麼爭取來的呢?
其實這一切都是國民黨人自己內部「互相算計」導致的。
當時的貴州屬於是王家烈的地盤,王家烈的25軍表面上說是屬於國民黨的序列,可是王家烈連自己手底下的軍閥都控制不住,手底下只有柏輝章的部隊還有一些其他部隊聽他的,他能夠動用的兵力只有14個團,而且這些部隊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雙槍兵。
所謂雙槍,不是說他們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一邊抽著大煙,一邊開槍,紀律和戰鬥力非常地差。
蔣介石在一開始並沒有把中央軍直接派到貴州地盤,而是等待王家烈發出求援信號,因為蔣介石知道王家烈絕對擋不住紅軍的攻勢,紅軍在貴州遵義進行了休整之後,立即也開始了新的戰略布局,在婁山關戰役中,將王家烈的主力部隊全部擊潰,衝出了遵義之後,也拉開了毛主席所指揮的「四渡赤水」的序幕。
從整一個長征歷史上來看,紅軍進入遵義,對於紅軍在接下來的戰鬥而言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意義的,如果沒有在遵義進行調整,經歷了湘江血戰的紅軍,未必能夠恢復如此強盛的戰鬥力,也同樣是因為遵義會議修正了錯誤的路線,才讓紅軍的一切重新走到了正軌,在毛主席神乎其技的領導下,紅軍最終跳出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包圍圈,成功逆天改命。
因此,貴州遵義對於紅軍的歷史而言,是有著非常重要意義的,這也是許多紅軍老戰士們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一段特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