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謝沃洛德·米哈伊洛維奇·沃林是蘇聯內戰時期的一名綠軍將領,原來的名字叫做-艾肯鮑姆,是文學評論家鮑里斯·艾肯鮑姆的兄弟
沃林於1882年8月11日出生在俄羅斯帝國諾夫哥羅德省季赫溫的一個受過教育的地方自治醫生家庭。
他的祖父雅科夫·莫伊塞耶維奇·艾肯鮑姆是一名著名的猶太教育家和作家,基希訥烏、敖德薩和日托米爾的公立拉比學校和猶太學校的督察。
沃林和他的弟弟鮑里斯一樣,從小就精通法語和德語。
高中畢業後,他搬到聖彼得堡學習成為一名律師。
1904年,沃林離開大學,加入社會革命黨,參加革命工人運動。
在工作環境中從事教育活動時,沃林結識了喬治·加彭(是俄羅斯東正教的一名被解除神職的牧師,並參加了「血腥星期日」的工人示威活動,這使他的觀點變得激進。
所謂血腥星期日指的是,1905年1月9日在聖彼得堡發生的,工人遊行隊伍被驅散到冬宮,其目的是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一份工作需要的集體請願書。
遊行隊伍是由牧師喬治·加彭領導的合法組織「聖彼得堡俄羅斯工廠工人會議」組織的。
除經濟要求外,請願書還包括許多政治要求,其中主要要求是以制憲會議的形式召開民眾代表。
但遊行當天,沙皇本人既不在皇宮,也不在城市。期間有人對遊行工人使用槍支,暴力驅散了遊行隊伍,進而導致一百多人死亡,引起了俄羅斯社會和全世界的憤怒,並成為第一次俄羅斯革命爆發的動力。
1905年革命(也就是第一次俄羅斯革命)期間,他與喬治·諾薩爾一起參與創建了第一屆工人代表委員會,並因此被捕。
1907 年逃脫逮捕後,沃林移居法國,並於 1911 年加入阿波羅·卡列林的無政府主義小團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擔心法國反戰鼓動而被捕,他於 1916 年移居紐約。
1917年二月革命後,沃林回到俄羅斯。
在接下來的俄羅斯內戰期間,沃林參加了烏克蘭無政府主義者納巴特聯合會的活動,並與內斯托爾·馬赫諾(烏克蘭著名無政府主義者)密切合作。
馬赫諾是烏克蘭農民游擊隊的領袖,在反對德奧佔領軍赫剝削者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一度控制了烏克蘭東南部地區。
然而,由於馬赫諾是無政府主義者,同當時信仰共產主義的蘇聯政府之間關係十分微妙,亦敵亦友。
1919年12月共產黨一名叫做波隆斯基的指揮官被一些馬赫諾主義者私自處決之後,馬赫諾本人赫蘇聯政府之間的關係便迅速惡化。
1920年1月,全烏克蘭革命委員會(蘇聯在烏克蘭所建立的政治機構)直接公開宣布「馬赫諾及其集團」為「逃兵和叛徒」。並開始大規模逮捕馬赫諾主義者。
同樣作為一名無政府主義者的沃林,便很快在克里沃羅格被布爾什維克逮捕。
然而不久後,為了共同對付白衛軍的弗蘭格爾將軍,馬赫諾便和蘇聯政府和好如初,雙方共同簽訂了一個協議,明確要聯手對抗弗蘭格爾將軍。
故而,沃林很快就被釋放出來。
但不久後,沃林又第二次被捕。
再不久之後,他又第二次被釋放出來,這一次是得到了紅色工會國際的幫忙。
因為該工會中的一些代表,主張要大赦無政府主義者。
此後,沃林被驅逐出境。
他在柏林生活了一段時間,寫了許多關於俄羅斯無政府主義運動歷史的著作,還翻譯成德文,並以內斯托爾·馬赫諾的《回憶錄》和彼得·阿爾希諾夫的《馬赫諾運動史》為序。
一段時間後,沃林收到了塞巴斯蒂安·福雷(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的邀請,前往巴黎參加無政府主義百科全書的編寫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沃林的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娃去世。
接著,法西斯對法國的佔領,迫使沃林躲藏起來,並經常更換居住地,導致他的慢性肺結核病情惡化。
1941年2月,他與無政府主義者安德烈·阿魯一起在馬賽組織了一個地下國際無政府主義團體,反對所有交戰各方,撰寫和分發小冊子和傳單。
沃林於1943年6月編輯非法雜誌《Raison》,並參加1943 年 7 月在圖盧茲舉行的地下無政府主義代表大會。
他號召工人起來反對戰爭和所有參與戰爭的國家和政府,進行社會革命。
1945年9月,沃林去世。
他一生的主要著作《未知的革命,1917-1921》於 1940 年完成,用法語寫成,於 1947 年死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