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基輔的心臟地帶,有一座名為永恆榮耀的公園,它曾是蘇聯英雄與烏克蘭民族精神的象徵。
然而,隨著烏克蘭政府「去蘇俄化」政策的持續推進,這座公園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近日,榮獲兩次蘇聯英雄稱號、烏克蘭游擊運動組織者西多爾·科夫帕克的半身像,在永恆榮耀公園內被悄然拆除。
永恆榮耀公園拆除前的景象
這一舉動並非孤立事件。
據當地媒體報道,基輔當局早在數月前就已投票決定拆除該雕像,只是具體時間一直未對外公布。
如今,科夫帕克的雕像已被移除,而它的去向卻成了一個謎。
與此同時,衛國戰爭中的其他英雄,如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阿列克謝·費多羅夫和帕維爾·里巴爾科的雕像,也未能幸免於難,紛紛被政府拆除。
永恆榮耀紀念碑(the memorial of eternal glory)
烏克蘭的「去蘇俄化」行動,其實早已有之。
2015年,烏克蘭政府通過了一項相關法案,旨在消除蘇聯時期的歷史痕迹。
從此,烏克蘭各地開始了一場針對蘇聯紀念碑和地名的「戰爭」。
從街頭巷尾到公園廣場,那些曾經代表著蘇聯輝煌歷史的雕像和地名,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矗立在烏克蘭小鎮舍佩托夫卡的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花崗岩雕像,已經在2022年12月被拆除。
在這場「去蘇俄化」的風暴中,文化也未能倖免。
此前,敖德薩州軍事管理局就下令拆除了位於市中心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雕像。
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不滿。
敖德薩市長根納季·特魯哈諾夫及眾多民眾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政治與文化應該分開,不應該因為政治原因而抹殺文化的價值。
在敖德薩市,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將紅色油漆倒在俄國詩人亞歷山大·普希金最古老的紀念碑上。
然而,儘管爭議不斷,烏克蘭政府的「去蘇俄化」行動卻並未停止。
在永恆榮耀公園內,隨著科夫帕克等蘇聯英雄雕像的拆除,一段段歷史記憶也隨之被抹去。
這些雕像不僅僅是冰冷的石頭或金屬,它們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承載著無數人的情感和記憶。
如今,這些記憶正隨著雕像的消失而逐漸淡去。
當然,對於「去蘇俄化」行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這是烏克蘭擺脫蘇聯影響、走向獨立自主的必經之路;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過於極端,抹殺了歷史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無論如何,歷史都是無法改變的。
永恆榮耀公園內軍事飛行員的紀念碑
那些曾經存在過的雕像和地名,雖然可以被拆除或改名,但它們在人們心中的記憶卻是難以磨滅的。
在未來的日子裡,烏克蘭將如何平衡歷史與現實、政治與文化的關係?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或許,只有當人們能夠正視歷史、尊重多元文化時,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繁榮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