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dà yì miè qīn),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或人民的利益,對違法犯罪的秦人也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應有的懲處。成語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君子曰:『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春秋時期,衛庄公有個兒子名叫州吁,其母是衛庄公的小妾,母子二人都深得衛庄公的寵愛。州吁長大後,喜好軍事,衛庄公非但不禁止,反而縱容他帶兵,上卿石碏為此勸諫衛庄公說,「如果真的疼愛兒子,就應該以道義教育他,避免其走上邪路」,但衛庄公並未採納。
在衛庄公的寵溺下,州吁養成了驕橫無禮又驕奢淫逸的性格。當時,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十分要好,石碏認為如此下去,州吁遲早要釀成大禍,便禁止兒子再與州吁交往,但石厚並未聽從,這讓石碏十分無奈。
衛庄公二十三年(前735年),衛庄公去世,州吁的兄長、太子衛完即位,是為衛桓公。兩年後,因弟弟州吁太過驕橫奢侈,又不知悔改,衛桓公罷免了他的職務,這讓州吁十分不滿,隨之出國流亡。
早在衛庄公時,石碏便曾對衛庄公說,如果真的想要立州吁為太子,就應該儘快確立君臣名分,否則遲早會釀成大禍,但衛庄公並未聽從,而石碏的擔憂,最終成為了現實。
衛桓公十六年(前719年)二月,州吁糾集自己的部屬和逃亡在外的衛國人,偷偷溜回衛國,在與心腹石厚商議後,在一次宴會上襲擊殺害了衛桓公,隨後自立為君,是為衛前廢公,石厚則被拜為大夫。
州吁本就是弒君自立,再加上他即位後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又聯合宋、陳、蔡三國攻打鄭國,以致百姓怨聲載道,朝野人心浮動,石碏在多次勸說未果後,一氣之下辭職返家,有幾位正直的官員更是在暗中商議,決定到周天子那裡去揭露州吁的罪行。
見到自己攻打鄭國取勝,仍然難以得到臣民擁護,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州吁又找來心腹石厚商議對策。石厚建議說,「我的父親石碏很有謀略,在國內又頗有威望,若是能夠得到他的幫助,事情必然會有轉機」。州吁遂派石厚返家求助石碏。
石厚返回家中,向父親轉告了州吁的想法,希望父親能夠幫忙出出主意。
石碏早有替國家除掉州吁的想法,於是假意替他們出主意說,「州吁如果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得到周天子的接見,獲得周天子的承認和支持。」
石厚便問,「那怎樣才能得到周天子的接見呢?」
石碏回答說,「陳桓公深得周天子的信任,他的意見能夠對周天子產生很大影響,你不妨與州吁一起去請陳靈公幫忙,只要他肯出面,事情便可解決了。」
石厚聽了父親的建議,認為這確實是個穩妥的辦法,於是回宮告知了州吁,州吁聽後十分高興,立即命人籌備厚禮,準備前往陳國拜訪陳桓公。
再說石碏,他當然不是真心給州吁出主意,他之所以讓州吁前往陳國,不過是想要聯合陳國除掉州吁罷了。要知道,衛桓公的母親乃是陳國人,因此陳國對於衛桓公被殺之事一直耿耿於懷。
石厚離家返回宮廷後,石碏便立即給陳桓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衛國太小,而我已經年過七十,沒有能力再做什麼事了,州吁和石厚乃是殺害衛桓公的兇手,請您趁此機會除掉二人,替衛桓公報仇,替衛國除害!」
接到石碏的信後,陳桓公遂假裝與州吁友善,當州吁和石厚攜帶禮物進入陳國境內後,陳桓公立即派人將他們抓了起來,然後通知石碏派人前往陳國處理。
衛桓公十六年(魯隱公四年,前719年)九月,大夫宰丑奉石碏之命抵達陳國,在陳國濮地將州吁殺死。由於石厚乃是石碏的兒子,宰丑有心饒其一命,然而石碏卻堅決不同意,他說,「州吁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石厚主謀,像石厚這樣大逆不道之人,留在世上永遠是個禍患」,遂又派家臣獳羊肩前去陳國殺死了石厚。
消息傳開,有人稱讚石碏說,「石碏才是真正的純臣,只因痛恨州吁,就連兒子石厚也一起殺了。所謂『大義滅親』,大概指的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