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犽犽樂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埃文·凱爾
前言
這世界,總有人默默守護著良知,哪怕身處風暴中心。
而埃文·凱爾起初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典當行老闆,卻因為一次偶然的相遇,被捲入了一場跨越國界的輿論漩渦。
埃文·凱爾
這旋渦的中心,是一本記錄著歷史傷痛的相冊,他只不過是選擇向我國捐贈了這本相冊,便開啟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
那麼,央視鏡頭下的埃文會是什麼樣子呢?他與我國之間,又會迎來怎樣的發展?
埃文·凱爾
來到中國的埃文
今年11月16日,是埃文捐贈相冊整整兩年後,而在這一天,他終於踏上了他夢寐以求的中國之旅。
沒有任何的意外,埃文的第一站選擇了北京,他甚至只睡了一會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天安門廣場觀看了升旗儀式。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莊嚴的儀式感可謂深深震撼了埃文。
埃文·凱爾在天安門廣場合影
一位熱心的大哥在看到埃文衣著單薄之後,還將自己的軍大衣送給了他。
這件軍大衣不僅溫暖了埃文的身體,也溫暖了他的心,並成為了他在北京多個景區遊覽時的「新皮膚」。
他登上了雄偉的長城,感受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漫步在圓明園遺址,沉思著戰爭帶來的傷痛。
埃文·凱爾遊覽長城
一路上,不少人認出了埃文,都選擇來和他合影,連埃文自己都覺得,每到一個地方人們都對他很熱情。
所以在面對央視的採訪時,埃文表示這些熱情對他康復幫助很大,因為外網上的網路暴力依舊沒有完全消散,只不過他已經逐漸學會了不去理會那些負面聲音。
儘管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不少偏見,但等到埃文真的來了中國以後,才意識到這裡的發展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
埃文·凱爾
他說在酒店裡,智能機器人能幫你把飯菜送到房間門口,而發達的高鐵網路讓很多城市之間的距離縮短到半小時以內。
這使得埃文覺得,北京簡直像是一座來自公元3000年的城市,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
埃文·凱爾
除此之外,凱爾也正在努力學習中文,因為他希望能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
誰都不會想到,這個曾經的網路暴力受害者,如今竟然在我國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歸屬感。
以上信息來源:央視一套2024年12月1日「美國小伙埃文:「捐出日軍罪證兩年了,我還在被網暴」」
相冊捐贈的始末
2022年,一宗看似普通的遠程交易,卻在埃文·凱爾的生活中掀起了巨浪。
一位賣家郵寄來了一本二戰時期的相冊,相冊中的影像,瞬間將埃文拉回了那段充滿苦難的歷史。
尤其是照片中出現的「南京路」三個字之後,如同一道驚雷擊中了他內心深處對戰爭罪行的敏感神經。
埃文·凱爾
他馬上想到了記憶中的南京大屠殺,而相冊中定格的畫面,開始讓埃文徹夜難眠,那些黑白照片,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脆弱。
之後,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自己究竟該如何處理這本承載著歷史傷痛的相冊?
如果簡單地將相冊退回,這些可能揭示真相的影像或許將永遠被塵封,歷史的傷疤將再次被掩蓋。
埃文·凱爾
而埃文的家族史,更是與二戰的殘酷記憶緊緊交織,他的祖父在二戰時頭部中彈,之後一直患有癲癇,
可以說,戰爭的陰影幾乎伴隨了埃文祖父的一生,也正是這段家族記憶,讓埃文對戰爭的殘酷有著切骨的體會。
埃文·凱爾
大學時期的他,曾對二戰歷史進行過系統的學習,那時戰爭與和平的意義就在他心中紮根,並逐漸形成了一種堅定的信念。
最終,埃文決定買下了這本相冊,他將相冊的部分內容上傳網路,希望藉助互聯網的力量,獲得更多關於相冊的線索和建議。
但等待他的並非是預想中的幫助,而是一場席捲而來的網路風暴。
埃文·凱爾捐贈的二戰相冊
視頻發布後,相冊的內容很快火遍了全球並引來大量關注,同時,各種質疑和攻擊扑面而來。
有些人說相冊是假的,有人認為埃文是為了出名才利用戰爭罪行,網路上幾乎到處都是罵他的話。
更糟糕的是,埃文甚至會偶遇一些死亡威脅!
埃文·凱爾
在這期間,他不得不選擇穿上防彈衣並暫停了店裡的生意,可巨大的壓力還是會讓他的心理狀態越來越差。
正當埃文身處人生至暗時刻,來自大洋彼岸的支持,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很多中國網友都留言表示理解和支持,這些溫暖的話讓埃文重拾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埃文·凱爾
在美國留學的南京學生甚至給埃文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讓埃文感受到了我國人民對歷史真相的珍視,以及對他善舉的感激。
而從這裡開始,越來越多我國的網友也來到他的店鋪,送來了鮮花和信件,表示支持和敬意,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讓埃文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最終在律師的幫助下,埃文找到了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然後把相冊交給了中方的代表,領事館則給他回了一封感謝信,還送了一件代表珍貴友誼的中國瓷器。
收到國禮的埃文·凱爾
這兩份禮物,成為了埃文心中珍貴的紀念,時刻提醒著他所做出的正確選擇。
儘管一些美國博主仍然對他進行謾罵攻擊,但埃文已經不再畏懼,他堅信如果重來一次,他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埃文的善舉,不僅讓他與中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讓他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以上信息來源:光明網——紫牛新聞2024年11月26日「埃文凱爾稱將在12月來南京,正計劃長期留在中國」
埃文的到來充滿意義
他一直夢想著能來中國,親身體驗這裡的人文風情和歷史底蘊。
所以這一次埃文的經歷,並非僅僅是一次個人層面的善舉,它更像是一座橋樑,連接著中美兩國人民的情感,也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經過這次特別的經歷,埃文對戰爭、和平和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體會。
圖源網路
他個人的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轉變,從一個普通的典當行老闆,成長為一名和平的倡導者。
而埃文的經歷也將改變了西方媒體對我國的固有看法,他親身看到的中國與西方媒體所描繪的負面形象截然不同。
他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熱情友好、以及對和平的渴望,可以說,他的經歷讓西方人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也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剛下飛機的埃文·凱爾
埃文此次計劃長期留在我國,並將中國視為他的「第二故鄉」,這不僅是他個人生活的新篇章,也象徵著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紐帶不斷加強。
在中國,埃文無疑受到了很多關注和熱情歡迎,雖然他在央視新聞的採訪中有些拘謹,但還是顯得很真誠和友好。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將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分享給更多的人,打破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
埃文·凱爾
埃文·凱爾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個人良知的力量,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而他的經歷告訴人們偏見和誤解真的需要小心提防。
尤其是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很重要,要用客觀的態度看待事物,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文化。
以上信息來源:極目新聞2024年11月29日「捐贈二戰相冊美國小伙準備住在中國,「計劃讓中國成為第二故鄉」」
結語
和平,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而無疑為人們點亮了一盞希望的燈,也激勵著全世界繼續為和平與交流努力,共同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只有跨越誤解與偏見,才能攜手共建和平的橋樑。
拿到中國簽證的埃文·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