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因此又被稱為俄聯邦。俄聯邦內部民族非常多,至少有194個之多。其中以俄羅斯族為主體,佔據了全國人口的77.7%左右。
針對不同民族的區域,俄聯邦設立了不少相對獨立的省級行政單位,主要包括了自治共和國、邊疆區、自治州、自治區等。它們分別歸屬8個聯邦管區,分別是:中央聯邦管區、南部聯邦管區、西北聯邦管區、烏拉爾聯邦管區、伏爾加河沿岸聯邦管區、西伯利亞聯邦管區、遠東聯邦管區以及北高加索聯邦管區。
其中21個自治共和國,格外惹人眼球。畢竟一個國家內部,怎麼能還有這麼多自治共和國呢?難道是因為這些自治共和國內部的主體民族,都是以本民族為主,而不是俄羅斯族嗎?
俄國征服這些地區的時候,自然是這麼回事,否則也沒必要給予他們自治共和國的身份了。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自治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其實是有發生變化的。其中甚至有一部分,已經成了俄族人為主體。我們可以根據聯邦管區的分布,簡單了解一下。
遠東聯邦管區2個
遠東聯邦管區地盤非常大,足有696萬平方公里,比三分之一個俄羅斯還要大10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除去外東北那100多萬平方公里,這地方恰好佔了俄羅斯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該聯邦區管理著11個省級行政單位,由於距離莫斯科較遠,自治權肯定不能到處亂給。因此和鄰國交界處,基本就沒有自治共和國。
因此這11個省級單位中,只有2個自治共和國,分別是:
薩哈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
薩哈共和國人口在100萬左右,原本這裡是雅庫特人的地盤,雅庫特人是正兒八經的黃種人。目前該共和國內,49%的人口是雅庫特人。俄族人雖然沒有成為主體民族,但也佔了37%左右。
布里亞特共和國,原本主體民族是布里亞特人,不過目前這裡的主體民族卻是俄族人。俄族佔了總人口的66%,布里亞特人只佔了總人口的30%左右。所以說,遠東聯邦管區有1個自治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已經是俄族了。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3個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總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下轄10個省級行政單位,佔俄聯邦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有3個自治共和國,分別是:
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位於阿爾泰山脈北部,其領土有一部分過去是中國科布多的地盤,是沙俄時期強行奪走的。該共和國目前有21萬人左右,其中俄羅斯族佔60%以上,阿爾泰族佔31%左右。
圖瓦共和國,這可就出大名了,這地方原本是中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1944年被蘇聯強行併入俄聯邦。原本這裡有大量俄族移民,在蘇聯吞併此地、外蒙獨立以後,這裡沒有了安全危機,所以俄族人基本都撤了。
因此圖瓦共和國境內,圖瓦人佔了82%左右,是絕對的主體民族。而俄羅斯族,只有16%左右。
哈卡斯共和國,位於阿爾泰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北部,同樣也是蒙古韃靼系國家之一。他們國內52萬人左右,其中哈卡斯人只佔了12%左右,俄族人是這裡的主體民族。
由此可見,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3個自治共和國中,已經有2個都是俄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共和國了。
伏爾加河沿岸聯邦管區6個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沿岸,也是不少少數民族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因此,這裡的自治共和國也非常多,14個省級單位中,有6個自治共和國,具體如下: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馬里埃爾共和國,莫爾多瓦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這個自治共和國人口非常多,有406萬左右,包含了140多個民族。很顯然,這已經是俄國發展十分成熟的地區了。
這裡人口最多的,還得是俄羅斯人,佔了總人口的39%,其次是韃靼人,佔了總人口的28%左右。至於巴什基爾人只有22%左右。
馬里埃爾共和國,總人口68萬左右。其中俄族人佔了47%左右,馬里人佔了42%左右。由此可見,俄族同樣是這裡的主體民族。
莫爾多瓦共和國,總人口79萬左右,其中俄族人佔了53%,莫爾多瓦族佔了40%左右。俄族人依舊是這裡的主體民族。
韃靼斯坦共和國,這個國家名氣非常大,因為這裡是當年喀山汗國的舊地,喀山汗國是蒙古金帳汗國分裂後,形成的一個強大的汗國,後來被沙俄的伊凡四世帶兵給吞併了。
蘇聯解體的時候,韃靼斯坦是以平等的身份,與俄聯邦合併的,所以說韃靼斯坦在眾多自治共和國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這裡總人口389萬,其中韃靼人佔了53%左右,是絕對的主體民族。俄族人也不少,佔了39%左右。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總人口151萬左右,分布著170多個民族。這裡的主體民族依舊是俄羅斯人,約95萬人,佔了總人口的62%左右。第二大民族烏德穆爾特人佔了28%左右。
楚瓦什共和國,總人口123萬,其中楚瓦什人佔了67%左右,是絕對的主體民族,俄族人只佔了26%左右。
由此可見,伏爾加河沿岸聯邦管區內部,俄族人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共和國,有4個。
西北聯邦管區2個
西北聯邦管區位於俄聯邦西北部,緊挨著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這裡有11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了聖彼得堡直轄市、飛地加里寧格勒等特殊地區,此外,這裡也有2個自治共和國,分別是:
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
卡累利阿共和國所在地,原本是瑞典的地盤。瑞典被沙俄打敗以後,這裡以及芬蘭都被沙俄給佔了。等到沙俄崩盤以後,卡累利阿在1923年到1940年歸了芬蘭。1940年蘇芬戰爭後,卡累利阿又歸了蘇聯。
這裡總人口61萬左右,其中俄族佔了86%,是絕對的主體民族。卡累利阿人只佔了5.5%左右,有點名不副實。
科米共和國總人口85萬左右,其中俄族人同樣是主體民族,佔了65%,科米人只佔了25%左右。所以說,西北聯邦管區的2個自治共和國的主體民族,都是俄族人。
北高加索聯邦管區6個
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是俄聯邦最頭疼的地方。因為這裡少數民族非常多,而且普遍和俄族人的信仰不同。這導致俄國歷史上多次想要徹底征服並同化這裡,顯得異常艱難。
這裡的總面積雖然只有17萬平方公里左右,相當於一個圖瓦共和國的大小,但卻分布著7個省級單位,其中有6個都是自治共和國,他們分別是:
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車臣共和國。
- 達吉斯坦共和國,這裡有306萬人左右,俄族人少得可憐,只佔了4%左右,剩下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其中以阿瓦爾人居多。
- 印古什共和國,總人口50萬左右,83%都是印古什人,俄族人同樣只有4%左右。這裡緊挨著車臣,一般情況下俄族人不敢輕易下榻。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總人口80萬左右,其中卡巴爾達人佔了48%左右,是主體民族,俄族人佔了32%左右,也不算少。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這裡卡拉恰伊人為主體民族,佔了總人口的38%左右,俄族人也不少,佔了33%左右。
-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這地方也比較出名,因為他們這裡的主體民族奧賽梯人,和喬治亞的南奧塞梯人其實是一家人,只是分布在兩個不同的國家而已。這裡的奧賽梯人,佔總人口的65%左右。
- 車臣共和國,這個國家的名氣可就太大了,兩次車臣戰爭,讓世界看到了這個體量不大國家的力量。車臣堪稱國中之國,因為其有獨立的法律、財政、軍事等權力。其境內絕大多數都是車臣人,俄族人少得可憐。
由此可見,北高加索聯邦管區的這6個自治共和國,沒有一個的主體民族是俄族人,所以說這地方是俄羅斯最頭疼的地區。
南部聯邦管區2個
裏海北邊,還有一個南部聯邦管區,這裡有2個自治共和國,分別是:
阿迪格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
- 阿迪格共和國,總人口44萬,其中俄族人佔了68%左右,是主體民族,阿迪格人只有22%左右。
- 卡爾梅克共和國,這是一個和中國曾經息息相關的國家。卡爾梅克人,其實就是中國境內的土爾扈特人。
當年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時候,沒來得及通知伏爾加河另一側的族人,結果這幫人就被沙俄給扣下了,後來便演變成了如今的卡爾梅克人。
該共和國的主體民族為卡爾梅克人,約佔總人口的45%左右。此外俄族人其實也不少,佔了總人口的37%左右。這麼來看,南部聯邦管區中,有1個自治共和國的主體民族是俄族。
總體來看,目前俄聯邦境內的21個自治共和國中,至少有10個自治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已經從當地民族,變成了俄羅斯族。這一趨勢,或許難以逆轉。
從趨勢上來看,東方以及伏爾加河流域的自治共和國,偏向於俄族人主導,但是高加索地區的自治共和國,基本都是當地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