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波克
編輯|波克
前言:
當年的司機,可不只是開車這麼簡單,尤其是為像陳毅元帥這樣的大人物服務。
十年風雨相伴,不僅見證了開國元勛的風采,還深深浸潤在那個激蕩的時代里。
而常志剛,這位為陳毅開了整整十年車的司機,卻在1954年突然被調離,去地方任職。
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被調走的?又為何能從「方向盤」直接跨入地方幹部隊伍?
更讓人好奇的是,他上任後的職位究竟達到了怎樣的級別?
舅舅的遠見卓識
常志剛自幼家境貧寒,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生活的艱辛,並沒有磨滅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命運的轉機出現在他的舅舅身上。
舅舅是一位見多識廣的人,在帶著常志剛南北闖蕩的過程中,敏銳地意識到了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
那時的中國,汽車還是一種稀罕物,能駕駛汽車更是一種稀缺技能。舅舅以他獨特的眼光,看到了這個行業的無限可能。
儘管經濟能力有限,但舅舅堅持要常志剛學習駕駛技術,為他未來謀生立命。這個決定,改變了常志剛的一生。
舅舅不僅給了常志剛一技之長,更給了他一個通向廣闊世界的機會。常志剛深知舅舅的良苦用心,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駕駛技術,不辜負舅舅的期望。
在舅舅的鼓勵和支持下,常志剛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駕駛技術中。那時國內駕校還非常稀少,常志剛主要靠自己摸索。
沒有系統的教材,沒有專業的指導,一切都要靠自己鑽研。但常志剛有一股子韌勁,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曾退縮。
從汽車的基本構造,到駕駛的技巧要領,他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舅舅的悉心指導,他最終掌握了精湛的駕駛技術,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司機。
常志剛的駕駛技術,不僅僅是嫻熟,更是一種藝術。他能駕駛各種型號的汽車,在崎嶇的山路上如履平地,在擁擠的街道中穿梭自如。
他還掌握了汽車維修的技能,能夠排除各種故障。常志剛的名聲,在同行中逐漸傳開,他成了大家公認的駕駛好手。
初露鋒芒的軍旅生涯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日本投降後,我軍急需大量的駕駛員。常志剛抓住這個機會,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車隊。
在部隊里,常志剛第一次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他看到了一個個可愛的戰友,一個個為理想而奮鬥的身影。他深深地被這種氛圍所感染,下定決心要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駕駛技術嫻熟,工作勤懇踏實,很快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和重用。
領導們發現,常志剛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司機,更是一個忠誠可靠、勇敢機智的戰士。
他們決定把更重要的任務交給常志剛,讓他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華。
在軍中,常志剛先後擔任過聶鳳智、鄺任農等領導的司機。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一份巨大的責任。
常志剛深感肩上的擔子之重,他明白,領導的安全,部隊的機密,都繫於他一人之手。但他沒有絲毫退縮,反而更加兢兢業業,盡職盡責。
他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務,無論是在坎坷難行的道路上,還是在槍林彈雨中,他都表現得冷靜沉著、勇敢機智。
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常志剛和他的汽車,就像是一個移動的堡壘,為領導提供最堅實的保護。特別是在濟南談判期間,局勢複雜敏感,常志剛作為鄺任農的司機,確保了領導的出行安全,為談判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部隊的日子,鍛煉了常志剛的意志,磨礪了他的品格。他不僅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司機,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
陳毅身邊的忠誠衛士
1948年,我軍形勢大好,迫切需要一位政治上忠誠可靠、駕駛技術過硬的司機,來擔任陳毅的專職司機。組織上對人選十分慎重,經過反覆考察,最終選定了常志剛。這是對常志剛能力和品格的高度認可,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陳毅是我黨我軍的高級將領,擔任陳毅的專職司機,責任重大。這不僅需要過人的駕駛技術,更需要絕對的忠誠和可靠。
常志剛深感使命在肩,他暗下決心,一定要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做陳毅同志最堅實的後盾。
作為陳毅的司機,常志剛不僅要確保陳毅的出行安全,還要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
在動蕩的上海,國民黨特務處心積慮地想要暗殺陳毅,常志剛時刻保持警惕,用自己的機智勇敢保護著陳毅的安全。
他細心觀察每一個可疑的人,每一處可疑的地方,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陳毅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領導,他從不擺架子,總是與戰友們打成一片。常志剛在與陳毅的朝夕相處中,深深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陳毅對工作的敬業,對戰士的關愛,對革命的忠誠,都深深地影響著常志剛。他把陳毅當成自己的榜樣,在工作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保持警惕,不辱使命。
跟隨陳毅的十年間,常志剛兢兢業業,從未出過差錯。無論是在上海的街頭,還是在前線的戰場,他都是陳毅最得力的助手,最可靠的保護者。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忠誠,什麼叫信仰。在那些戰火紛飛的日子裡,常志剛和他的汽車,就是陳毅最堅實的後盾。
從司機到幹部的華麗轉身
1954年,常志剛做出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抉擇。當時陳毅將離開上海,到中央工作,常志剛面臨著是跟隨陳毅還是留在上海的選擇。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對常志剛來說,陳毅不僅是他的領導,更是他的導師和朋友。離開陳毅,意味著離開一個他尊敬和信賴的人。
但常志剛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留在上海。他考慮到自己在上海工作多年,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也想到,上海正處在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有責任留在上海,為城市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毅十分捨不得這位陪伴了自己十年的司機兼戰友,但他尊重常志剛的選擇。在分別時,陳毅親自送別了常志剛,勉勵他在新的崗位上再立新功。
這一刻,常志剛的心中滿是不舍和感激。他暗自發誓,一定要在新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不辜負陳毅的期望。
從此,常志剛從陳毅的專職司機,轉任上海市交通局的科級幹部。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常志剛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交通運輸是城市的命脈,事關百姓的生活。常志剛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他下定決心要在這個崗位上做出一番成績。
他在這個新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專長。常志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第一線的情況。
他發現,上海的水路運輸潛力巨大,卻長期得不到重視。常志剛提出了發展上海水上公交的新思路,得到了領導的支持。在
他的推動下,上海的水上公交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上海交通發展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