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並不是某一個人的傳記,而是群英傳,裡面有許多主角,如劉備、諸葛亮、曹操、關羽、張飛等等人的戲份都很多,都是主要角色,如果蜀、吳、群雄各選三個主角,都選的是誰?
魏:曹操、司馬懿、張遼
三國之中,魏國面積最大,而且佔據中原地帶,人才最多,也是最強大的一方。曹操是魏國的奠基者,是三國演義前期的主角,許多事情都和曹操有關,如孟德獻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左慈戲弄曹操等經典故事,三大戰之中的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個的主角便是曹操。
司馬懿是三國後期魏國最出色的人物,多次對抗諸葛亮蜀軍北伐。後來司馬懿趁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時,突然發動政變,幹掉曹爽,奪取魏國軍政大權,為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晉國奠定了基礎。
關於魏國的第三位主角,很難選出最佳人選,因為他們的戲份都不是太多,如郭嘉、荀彧、張遼、徐晃、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都有一定的描述,但沒有哪一個角色的戲份明顯比其他角色多,因此很難確定第三位主角。經過綜合比較,張遼在白門樓寧死不降、勸降關羽、威震逍遙津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暫時定張遼為魏國的第三個主角。
蜀:劉備、諸葛亮、關羽
三國演義尊劉抑曹,因此蜀漢的主要人物都被重點照顧,故事極多,尤其劉備是主線人物,整個三國演義前半段基本上是按照劉備的軌跡來敘述的,再串聯其他人物,因此劉備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除了劉備外,蜀漢丞相諸葛亮和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也都有很多戲份,如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舌戰群儒、六齣祁山、七擒孟獲等,關羽斬華雄、斬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放曹操、襄樊之戰等,張飛戰呂布、丟徐州、長坂橋之戰、義釋嚴顏、巴西之戰等,趙雲血戰長坂坡、漢水之戰等等,馬超和黃忠的事迹相對少一些,不再具敘述了。
但是由於人員名額有限,只能選三個主角,最後選出來的是劉備、諸葛亮、關羽三人。這三個人的軌跡幾乎貫穿整個三國演義,許多人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感覺後面沒啥意思了,就是潛意識中將劉備和諸葛亮當成了三國演義中的主角。
吳:孫權、周瑜、孫策
東吳在三國之中是被邊緣化的一方,大多時候都是被一筆帶過,如孫策過江創業,經過幾年的時間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偌大的地盤。後來孫策死後,孫權繼承江東,執掌東吳五十多年,經歷了許多事情,如赤壁之戰和合肥之戰,因此孫權是東吳的第一主角。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戲份都差不多,其中周瑜是赤壁之戰,魯肅借給劉備荊州,呂蒙奇襲荊州,陸遜夷陵之戰。綜合比較,周瑜和諸葛亮鬥智斗勇,篇幅比魯肅、呂蒙、陸遜三人多一些,是東吳第二位主角。
東吳第三位主角從孫堅和孫策兩人之間誕生,孫堅在討伐董卓之後,得到玉璽,但是在回江東的途中被殺,而孫策的生存時間比孫堅長,戰績也多,因此東吳的第三位主角是孫策。
群:呂布、董卓、袁紹
東漢末年,董卓帶領大軍入京,擅自廢立皇帝,拉開了群雄逐鹿中原的序幕。在演義中前期,董卓和呂布兩人的戲份很多,如和十八路諸侯之間的對戰,和貂蟬之間的三角戀。後來呂布除掉董卓,自己當主公,來到兗州和曹操爭地盤,失敗後去了徐州,和劉備在徐州糾纏不休。最後,呂布被曹操和劉備兩人聯合擊敗,殞命白門樓。因此,董卓和呂布兩人都是群雄勢力的主角。
接下來,群雄之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袁紹、袁術兄弟二人,此二人之中,袁紹的戲份比袁術多一些,如官渡之戰便是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對決。因此袁紹是群雄之中的第三位主角。
結語
三國演義中,蜀國人物的篇幅整體偏多,尤其是劉備和諸葛亮兩人,一個是前半段的主線角色,一個是後半段的主線角色,魏國與之相對應的是曹操和司馬懿兩人,第三個主角是張遼,吳國篇幅很少,孫權、周瑜、孫策三人的戲份都不是太多,只能矮子裡面拔旗杆,群雄方面是董卓、呂布、袁紹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