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2024年07月01日12:50:12 歷史 8472

自元代以降,外國人源源不斷地走向北京。

作為進入中國後的首要目的地,北京的城市文化、風土人情、建築園林都成了他們考察、記錄的對象。來京的外國人撰寫了數量眾多的紀實作品,然而他們本身所經歷的或者比他們所寫下的更有趣、更值得探索。漢學家史景遷說:「不同文化的相遇、碰撞與互動是多麼的錯綜複雜,時常還驚心動魄,比虛構小說還要離奇」。

義大利人馬可· 波羅至死都不懺悔;德國傳教士湯若望在北京打擂台;古巴領袖切·格瓦拉因中蘇矛盾左右為難;美國記者斯諾聽說午夜謀殺案後惴惴不安;法國人皮爾·卡丹被嘲有傷風化……在「忽如遠行客」的匆匆之後,那些時過境遷後浮現出來的點滴,讓「北京印象」不僅是故宮、長城,更多了時間的尺度與歷史的醇厚。

近日,《北京三萬里:重大時刻來華的那些人、那些事》新書出版並舉辦了新書發布會。活動中,圍繞著重要歷史時刻15位外國名流在北京的「破冰之旅」進行探討。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 天天要聞

發布會現場

破冰者們一路走來有許多的感觸與糾葛:1924年,泰戈爾明知會捲入中國的東西文明之爭,仍寫信給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問他:「是作為詩人去中國敬香呢,還是要給中國帶去好的忠告和健全的常識?」;北京的生活經歷在多年後的回望仍舊是一場讓他們難以忘懷的流動的盛宴:1972年後,世界級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再也沒有來過北京,但他晚年的畫作「帶有東方韻味」,他的書架上散落著研究《周易》和針灸的草稿……

發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徐和建介紹,北京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之說,從青銅器到博物館、紀念館,不同的載體記錄著北京的古都文化、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作為一座大都市、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城市,你眼中的北京,他眼中的北京,在北京工作的人眼中的北京和不在北京工作的人眼中的北京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有更多的載體,更多的視角,更多的平台,不同的技術去記載、去傳播、去建設,呈現一個全面的北京,《北京三萬里》是從歷史的視角看北京;而不久前從60萬米高空用衛星拍攝北京,形成衛星短視頻《「瞰·北京」——一座城市的發展密碼》,則是用最新的科技呈現最新最美的北京。

《北京三萬里》:破冰者們的北京印象 - 天天要聞

《北京三萬里》

徐和建也指出,《北京三萬里》的創作團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把存在歷史上的東西,圖書館的東西,民間的東西收集起來,彙編成書,用一個獨特的角度去呈現北京在歷史上,在世界上,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從歷史的縱深,從地域的遼闊,從思想的深邃等不同角度,呈現了世界15個名人眼中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萬千氣象,因此,本書可以作為北京城市形象一個重要推介。

北京聯合出版責任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紅仕在談到北京歷史文化時說道,「書中15位破冰者說的是他們的故事,實際上也是北京的故事,也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北京三萬里》主創之一孫文曄分享了本書的創作歷程。她提到,「北京日報特別報道部是一個15年來都在寫故事的團隊,立足於北京的文化和歷史,選擇的切口非常小,但是切入得很深。不唯書,只觀察、尋找歷史的真實,如果說歷史是一杯咖啡,我們希望取上面的奶油給大家,如果歷史是一顆洋蔥,我們希望一直剝下去,剝到讓大家辣眼睛的那一層。」

《北京三萬里》主要是寫來華的那些人那些事,但是該選哪些人哪些事,其實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遲疑、猶豫、琢磨,從策划到出版用了大約5年時間。因為北京印象並不是一個非常稀罕的東西,有很多人從元朝以來把北京作為第一個旅遊目的地,所以給北京留下很多的書信、日記,北京的日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吃烤鴨、逛長城,我們怎麼寫出自己的獨到之處?後來在一位讀者特別專業的建議下,本書的主線得以確立:寫「破冰者」的北京印象,這位「知音」般的熱心讀者正是徐和建。

本書主創人員與嘉賓的對話部分,創作者們詳實展示了書中的兩段歷史。當年霍金第一次訪問中國的時候的接待者之一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趙崢和記者楊麗娟帶來了當年霍金來京的真實「片段」:霍金在北師大做學術報告時,當時500個座位坐得滿滿的,走廊上都擠滿了人,當時他的發言很少有人能夠聽懂,所以要經過兩次翻譯,先由他的助手翻譯成英語,然後再由別的老師翻譯成中文;霍金堅持要登長城說我寧肯死在長城上,大家看他這麼堅決就帶他去了,那天有兩個學生把他抬上長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移民管理局就打擊有組織的偷私渡活動發表談話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就打擊有組織的偷私渡活動發表談話

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一段時間以來,在境外「蛇頭」和組織者的引誘、招募下,非法移民活動出現新動向。國家移民管理局與有關國家移民執法部門開展了追緝在逃罪犯、偷渡涉案人員遣返等國際執法合作,將偷渡活動策劃者、組織者和非法出入境人員遣返回原居住地,並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政府...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 天天要聞

伊朗唯一的改革派總統候選人 還有機會贏嗎?

在6月12日開始的總統競選活動中,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提出的主張也十分契合改革派支持者的口味,比如取消互聯網控制,不要強力干涉女性著裝,積極改善對外關係,不要主動與美國等外部國家對抗等。可以說,他不僅贏得了改革派選民的口碑,而且也受到不少關注伊朗事務的國際人士的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