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2024年06月24日14:22:03 歷史 1772

由於影視劇影響深遠,加之洪荒網文的廣為流傳,使得很多朋友對《西遊記》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設定存在認知偏差,論及此類,愚以為當以下列十大人物為最。

10:白骨精

白骨精大概是最被電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壓取經團隊的強悍存在。而即便知道這是一種過度拔高,卻因她確實給唐僧師徒帶來了大麻煩,所以不少人覺得即便不是一方巨擘,白骨精也算得上法力不俗的絕世大妖。

實則在原著中白骨精的厲害之處並非道行修為,而是心術,她利用幻化之術成功挑起了唐僧與孫悟空之間壓制許久的矛盾,致使悟空被驅逐,這才有了後來唐僧師徒被黃袍怪拿捏。然而就本事而言,白骨精其實並無過人之處,面對猴子全無還手之力。

其實就連「白骨精」這個稱呼都是約定俗成的,原著中並沒有這一稱謂,只說她是白虎嶺上的一具化為白骨的女屍,偶然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變幻成了人形。其特別之處在於她是書中罕見的死物成精,並且「吃唐僧可長生不老」的說法也是從她出場後才出現的。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9:豬八戒

看過影視劇的朋友都覺得豬八戒好吃懶做,本事平庸,這其實多少有些不客觀。因為原著中挑擔子的工作主要負責人就是豬八戒,而非沙僧(沙僧只是偶爾挑擔子),所以他動不動就叫苦叫累也是可以理解的。至於本事雖不說強,卻也並非一無是處,猴子有八戒助陣時的效率明顯提高不少。

也正是因為影視劇將豬八戒「踩」得太狠,使得網路上為之「平反」的呼聲極高,不想搞來搞去,最終卻把豬八戒拔高到至少等同於孫悟空的水平,並舉出了看似充分的三個理由——天蓬元帥、三十六變、九齒釘耙。其實若是讀過原著就會發現,這三點都站不住。

首先,《西遊記》雖然結合了不少佛道典籍和民間傳說故事,卻也有專屬設定。拿「天蓬元帥」一職來說,道家的這尊大神確實很牛,為北極四聖之首,紫微大帝的「頭馬」,後來升格的真武大帝一度只位列北極四聖的末位。但是這和《西遊記》是不同的,書中言明豬八戒這位元帥是統領天河水軍的,悟空也曾稱之為「天蓬水神」,所以因道家的天蓬元帥很牛就說豬八戒藏拙,實則法力通天這肯定是講不通的。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其次,不知從何時起,三十六變被抬高成遠遠凌駕於七十二變的程度。原因有二,一個是天罡沒道理不如地煞,一個是確有神話小說稱天罡三十六變為道家正宗,地煞七十二變為旁門左道。這其實和第一點很相似,將道家典籍中的設定代入小說不合理,用其他文學作品中的設定解讀《西遊記》同樣如此,這就和不少人拿著歷史去解讀小說一樣可笑。書中寫得明白,兩種神通的全稱為「天罡數三十六變」和「地煞數七十二變」,也就是說這裡的天罡、地煞只是代表數字,並非品級,沒什麼高下之分,哪個功法好全在使用者的道行和掌握水平。

最後一點怎麼說呢,九齒釘耙全稱「上寶沁金耙」,確實是太上老君合諸神之力用心打造而成,我們也不比較它和金箍棒之間的優劣,就說兵器好就一定代表實力強嗎?兩者其實沒有必然聯繫。關羽關興潘璋都用過青龍偃月刀,但實力能等同嗎?

八戒確實有一定本事,但也僅僅如此,黃袍怪章節和沙僧兩個聯手尚且戰不過對方,旁白明確提出就是二十個和尚也比不得這妖怪,基本等於鎖死了上限。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8:金翅大鵬

大鵬是《西遊記》中實力排名前五的妖王,其戰績和身份非常亮眼,但是這並非被過度拔高的理由,他的整體實力大體就是孫悟空伯仲之間的水平,那些所謂的遠遠凌駕於悟空,甚至堪稱妖界第一人實則是斷章取義。

首先說身份——如來娘舅,這其實是一種近似玩笑的說法,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當初大鵬的哥哥(或者是姐姐)孔雀好食人,將修成六丈金身的如來吞入腹中,如來破其脊背而出,本想將之誅殺,不過諸佛稱「殺孔雀如殺其母」,大概是因為如來破孔雀之體而出的過程有點像生孩子,故而從善如流的如來不僅沒殺孔雀,還加之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於是作為孔雀弟弟的大鵬就有了如來娘舅的說法,並不是兩者真的有什麼血緣關係。

其次,大鵬曾生擒孫悟空,這是非常牛的戰績。但是我們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時悟空和大鵬原本打得不分勝負,不過因八戒和沙僧分別被青獅、白象擊敗擒獲,二魔一併殺向孫悟空,悟空知道自己敵不過三妖聯手,所以在被合圍前試圖利用筋斗雲逃走,沒想到正中大鵬下懷,因為大鵬最擅長的神通飛行術比孫悟空的筋斗雲快得多,以致輕鬆追上,悟空沒想到百試不爽的筋斗雲竟然失靈了,於是措手不及下被其所擒,所以此戰並不能代表大鵬強於悟空。

其實作者一早就借小鑽風之口提到過大鵬想吃唐僧肉,又因忌憚孫悟空所以選擇了和青獅、白象結義。至於很多人稱如來親自指出孫悟空勝不得大鵬,這點不假,但是反過來說大鵬若是沒有幫手同樣也勝不得孫悟空,這更加說明二人是同一水平,不相伯仲。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7:紅孩兒

大鵬和八戒被過度神化尚可理解,但是很多人將紅孩兒視作凌駕悟空的妖王,甚至三昧神火是無上神通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但凡看過原著,哪怕理解能力差些也不會有這樣的觀點。

首先這三昧神火就不是什麼高級手段,甚至通過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修鍊到一定程度的妖、仙、神等都會。悟空被二郎擒獲後,刀砍斧剁傷不得分毫,太上老君就指出了其中原因——猴子吃了仙丹後以體內三昧火煉化,故而銅皮鐵骨、刀槍不入。

紅孩兒比別人高明之處在對火的掌控更純熟,但也僅此而已,而且三昧神火的殺傷力其實是有限的,比如以孫悟空的境界掐著避火訣進入火海便可毫髮無傷,所以費精力練控火多少有些得不償失。有朋友會問,那為何悟空還被紅孩兒殺得大敗?這是由於悟空當初在老君八卦爐里被熏壞了眼睛,害了喚作「火眼金睛」的眼病(火眼金睛並不是神通,悟空能分辨妖怪主要靠經驗,比如聞風之類的),最怕煙,結果在大火中找到紅孩兒時正好被一口煙噴在了面門上。

另外,紅孩兒為了火勢更大,殺傷更強,除了自身噴火,還需要手下推出很多道具,非常繁瑣。而若拋開火,他的武鬥本事更是稀鬆平常,被悟空二十合就殺得落了下風,所以我才會說紅孩兒被拔高有些莫名其妙。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6:九頭蟲

關於九頭蟲的認知誤區一般有兩方面,一個是實力,一個是「知三當三」。

首先說實力。由於最終在孫悟空、豬八戒、二郎神、梅山六聖的合圍下九頭蟲才落敗,並且做到負傷卻保住性命逃走,所以很多人說九頭蟲具備這些人加起來的水平。實則悟空自己就足以壓制九頭蟲,只是這傢伙總是躲在水裡不出來,即便八戒將之誘出,眼見事不可為他也能夠全身而退。所以悟空請路過的二郎神兄弟幫忙是想要一勞永逸,而非鬥不過九頭蟲,即便他是天生異種,但實力上限也超不過孫悟空。

至於「知三當三」,這簡直就是千古奇冤。在八三版電視劇《西遊記》中,九頭蟲破壞了萬聖公主小白龍的感情,不僅挖牆腳成功,還使得小白龍失手燒了龍宮,以致觸犯天條。實則在原著中九頭蟲和萬聖公主是正經八百的夫妻,小白龍和這二位壓根沒有交集,只能說多數人對《西遊記》的理解都停留在影視作品上,看過原著的少之又少,才會讓九頭蟲憑白背負渣男罵名。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5:木吒

如果我說《西遊記》里壓根沒有木吒這個人物,一定不少人罵我,並反問:「觀音菩薩身邊的惠岸行者托塔李天王的第二子不是木吒難道是你」?其實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翻一遍原著有這種想法不奇怪,因為很多人都不曾留意,《西遊記》中的這位惠岸行者其實叫作「木叉」,木吒是《封神演義》中的稱呼。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4:二郎神

至少九成人將《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和《封神演義》中的楊戩視作同一個人,畢竟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太多——都使三尖兩刃刀,都有一條仙犬,都會七十二變……

但其實如果稍微用點心思,就會發現兩者的設定差別很大,只能說形似神不似。《西遊記》中二郎神的兵器叫作「三尖兩刃神鋒」,書中亦有「一刀」「一槍」等不同稱呼,並不完全等同於三尖兩刃刀;而那條仙犬,《封神演義》中叫作「哮天犬」,這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名字,但是《西遊記》中只有種類稱呼,即「細犬」,沒有確切專屬稱謂;至於七十二變,多少也有些差別,儘管《封神演義》的九曲黃河陣章節贊詩中提到過七十二變,不過更多時候楊戩這門功法被稱作「八九玄功」,而且就物理防禦能力看,無疑是八九玄功更強,因為可以迎風變化,無需特殊準備,所以番天印、五光石這些東西打中楊戩他也能巋然不動,連延緩行動都做不到。而孫悟空卻被太上老君用金鋼圈打翻過。

此外,《西遊記》從來沒有明確稱二郎神為楊戩,只提到他的父親姓楊。而且二郎神全稱「昭惠靈顯王顯聖二郎真君」,楊戩則在肉身成聖后道號則是「清源妙道真君」。

若說完全相同的一點,大概就是兩者都沒有任何文字提到有三隻眼,卻偏偏所有人都默認他們是三隻眼,網上甚至想找一個額頭上沒有眼睛的圖片難度都很大。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2、3:哪吒李靖

關於李靖和哪吒的認知偏差是極多的,比如李靖有一座寶塔狀法寶,可砸人亦可困人,先從度厄真人修道,後拜燃燈道人為師;而哪吒是靈珠子轉世,一出生就攜帶法寶乾坤圈混天綾等,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的形象深入人心,師從太乙真人等等。然而這些都是《封神演義》中的設定,和《西遊記》差別極大,我們先上一段原著。

父見子以劍架刀,就當喝退,怎麼返大驚失色?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短短一段話在講述了父子恩仇的同時,也點明了多處與《封神演義》的不同。首先儘管故事過程大差不差,但為父子二人調解矛盾的是如來,無論李靖還是哪吒遇見問題首先想到是找如來,後來哪吒更是「以佛為父」,再結合父子二人除了奉玉帝旨意,還聽靈山調遣(參考真武大帝同時聽命於玉帝和元始天尊)我們可以判斷出在《西遊記》中,哪吒和李靖都是佛門弟子,而非闡教或道家,更不存在太乙真人、燃燈道人收徒。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其次,李靖的寶塔只是一種象徵,並無攻擊傷害作用,再簡單點說幾乎就是為哪吒量身定做的,托著寶塔哪吒便不敢造次。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哪吒的法寶武器,這個恐怕會顛覆很多人的認知——《西遊記》中的哪吒從來不使槍,他的主兵器是斬妖劍,化作三頭六臂後六隻手上分別持: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唯一一點和多數認知相同的是三頭六臂,而《封神》中是三首八臂。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1:嫦娥

「豬八戒酒後戲嫦娥」是《西遊記》中的經典橋段,我國民間也有「嫦娥奔月」等家喻戶曉的故事,所以多數人對嫦娥的印象大概都是美貌不可方物,孤零零抱著玉兔住在廣寒宮

其實《西遊記》中廣寒宮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部門,主神叫作「太陰星君」,是一位連悟空見了都客客氣氣甚至應該及時迴避的女仙。至於嫦娥僅僅是廣寒宮內多數工作人員的統稱,也就是說天庭不止一個人稱為嫦娥,比如豬八戒醉酒調戲的嫦娥,本名叫作「霓裳仙子」,而下界轉世做了天竺公主的嫦娥叫作「素娥仙子」。玉兔也不是嫦娥的寵物,而是負責在月宮搗葯的,地位不見得比嫦娥低,玉兔下界為妖,攝走天竺國公主化作其形就是因為當初素娥仙子在天庭時推過她一把,二人一個轉世一個下界為的便是償還因果。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更何況「紙」都沒看過?《西遊記》能夠與其他三部文學巨作並稱「四大名著」,自有其深度,絕非影視作品中近似兒童劇的模樣,更非洪荒流中與《封神》等硬捏到一起的不倫不類。

當然了,說這些不是為了否定什麼,畢竟存在即合理。只不過在傳播和討論原著時,愚以為還是當以原著中的真實內容為準,講明出處,避免以訛傳訛下誤己誤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 天天要聞

身臨「左聯五烈士」最後時光,龍華烈士紀念館迎來戲劇黨課

今天,龍華烈士紀念館裡迎來一場特別的黨課——以話劇《前哨》為藍本改編的沉浸式戲劇《獄中的哨聲》帶領觀眾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臨「左聯五烈士」犧牲前最後被關押的牢房,傾聽他們的聲音。通過這樣獨特的藝術形式,觀眾們以前所未有的視角走近歷史。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史料記載:文登營「在文登縣東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縣西門內,十年遷此。有土城周三里,東、西、南三里。營當東面之險。今移縣城中」。據老人們傳說,文登營以前廟宇眾多,像毗盧庵、三元殿、旗纛廟、老爺廟等。經世事變遷,如今已經蕩然無存,只存於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