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開顱不剃髮!廣東醫生創開顱新招

2024年06月11日14:10:24 歷史 3115

開顱手術也可「微創不剃髮」?只需要開一條如筷子粗的小縫,幾乎不用剃頭髮,便可精準完成開顱手術。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神經外科探索創新開顱術式,不僅縮短恢復時間,還為患者保住一頭秀髮,目前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

小切口不剃頭,已近千人受惠

日前,女中學生小方(化名)突發頭暈頭痛,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左側小腦有一顆腫瘤,已經明顯壓迫小腦組織,導致顱內壓高。但當聽到要剃光頭做手術時,一向要強、愛美的小方一下子就哭了。

家人帶著小方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原來小方患上的是囊性血管母細胞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切除可以治癒,但如果處理不佳,可能會導致術中大出血或術後出血有生命危險,如果有殘留還會導致腫瘤複發。

了解了小方對「剃光頭」的擔憂後,省醫神經外科微創治療團隊為她進行了個體化的手術設計:通過精準定位,僅取約4cm小切口,就完整地全部切除了腫瘤。術後小方的頭暈頭痛癥狀很快改善,經過美容處理的小傷口隱藏在頭髮中,常人難以發現,且無需拆線,術後3天,小方就順利出院,快速地回歸校園生活繼續學業。

小切口開顱不剃髮!廣東醫生創開顱新招 - 天天要聞

像小方這樣得益於省醫應用創新術式的患者,已有近千例。僅去年一年,就為300多例患者達成去腫瘤、保秀髮的心愿。

創傷小恢復快,可覆蓋9成開顱手術

「以前不少患者一聽說開顱手術都會害怕,光是聽到開顱要剃光頭就已經讓很多患者產生很大心理負擔。」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林曉風介紹,團隊從患者需求出發,通過查閱國外大量資料,逐步改良優化出以「不剃頭、小切口」為特色的個體化精準微創手術,從精準定位、精細手術、術後感染控制等角度做了很多原創性研究。經三年摸索創新,該團隊不剃頭摘除腫瘤的技術已成體系並領先全國。「患者舒適度明顯提高,術後能快速回歸家庭、回歸社會,也很大程度避免了因為擔心剃光頭抗拒開顱而延誤救治時機。」

「這個手術的特點包括不剃頭、小切口、小骨瓣、無牽拉、不留管、免拆線等,體現出的結果就是出血少、創傷小、恢復快。」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甘武介紹,運用顯微鏡、神經內鏡及加速康復技術,這種微創手術對腦膜瘤、轉移瘤、膠質瘤、垂體瘤、聽神經瘤、腦積水、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術後住院時間較短、費用較低。

小切口開顱不剃髮!廣東醫生創開顱新招 - 天天要聞

「目前,該精準微創術式能覆蓋90%以上的開顱手術,絕大多數患者可在術後3-5天順利出院。部分腦積水、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患者一般可2-3天出院。較傳統開顱手術約1周的住院時長,時間明顯縮短。」甘武介紹。尤其對於手術耐受度較低的高齡或低齡患者,術後無需換藥、拆線,護理相對簡單,併發症較少,恢復較快,適應性更強。

「住院時間縮短,用藥量減少,恢復快,這樣一來,患者的支出也能隨之減少。」林曉風表示。

突破三大難點,讓開顱術越來越精細

與傳統手術相比,不剃頭髮的微創術式,難在哪裡?林曉風表示:「要克服的難點有不少:第一要定位精準,第二是技術要很細膩,第三是對感染的精準控制。包括對手術切口的精準定位、切除範圍的精準設計、止血技術的精準徹底,以及縫合技術的精準細膩,都有較高的要求。」

開口變小會否使手術視野受限?甘武介紹,手術是通過每個層次的精準設計達到微創的目的:「術前,我們會通過對影像資料和病情充分評估,三維定位設計,加上導航技術、實時輔助顯示技術等加持,手術整個過程在術前就已設計好。根據病灶的具體部位、大小等個體化設計的每個步驟的精準實施,不存在手術視野受限問題。同時,顯微鏡、神經內鏡協調使用,術中b超、導航、熒光等技術的使用,能非常清晰顯示切除的範圍,確保腫瘤切除完全。」

「目前,對於腦積水手術可以做到2cm內,即便是腦出血的急救手術,我們也可做得很精細,開口掌握在3cm內,出血量比抽血化驗還小。切除腫瘤的切口則根據腦部不同腫瘤的大小而匹配設計,最細的也就一條發縫般5-10mm的粗細。一些病例甚至可以在完全不剃頭髮的情況下完成手術。但考慮到患者後續管理,我們認為沒必要完全不剃頭髮。開一條如筷子粗細的發縫,外觀看不到明顯痕迹,但術後管理更便利。」甘武說,「希望把臨床做得更踏實更細緻,讓病人獲益最大,讓病人更舒適、術後更便利,是我們一直鑽研下去的動力。」

文|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郝黎 張藍溪 張誠斌

圖|醫院提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著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