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2024年05月18日03:50:35 歷史 8413

5月17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物局)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尋跡羊城——2023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展覽在南漢二陵博物館正式開展。

「尋跡羊城」系列原創性考古新發現展,是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加強考古出土文物展示利用的重要舉措,本展覽是該系列展之四,旨在及時分享廣州考古新發現,將考古成果轉化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公眾服務產品,讓其更廣泛更公平地惠及公眾。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 天天要聞

展覽以2023年廣州20宗考古發掘項目的新發現、新成果為核心內容,精選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動植物遺存進行集中展示。展覽通過「兩個流域的聚落」與「兩個世界的徘徊」兩部分,呈現追溯廣州歷史脈絡的兩個視角,一是沿著增江、流溪河兩條河流追尋先秦時期南越先民的足跡,揭示他們如何生活、如何與周邊的人們交流;二是透過墓葬,觀察歷史時期廣州先民的活動空間、族屬身份、世俗生活與觀念信仰。

「兩個流域的聚落」依託從化獅象遺址、增城老虎嶺遺址和黃埔竹園嶺遺址的收穫,從食譜廣化、石器加工與文化互動三個方面,局部重構了嶺南北部山區和三角洲平原之間小流域聚落的歷史圖景,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時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們可能吃些什麼、以什麼為生計、怎樣參與區域內的互動與交流。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 天天要聞

「兩個世界的徘徊」則聚焦2023年廣州墓葬考古成果,講述墓葬作為生與死的有機結合體,如何串聯塵世與彼岸兩個世界,不同時期集體對待死亡的態度。這一板塊分「墓葬與居址」「族群與身份」「物質風尚」「升仙還是成佛」四個單元,首先以越秀區機山巷、天河區廣州市一一三中學(五山校區)、海珠區石溪水廠、白雲區謝家村的漢墓為出發點,梳理廣州先秦-兩漢時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當時的大空間里來看,關注墓葬與居址的密切關係和動態發展;其次以「透墓見人」為重點,分析喪葬空間、禮儀與觀念,挖掘墓葬「記錄」的個體與族群,如越人貴族、工匠、將士、女性等,呈現經由歷史碎片拼湊出來的鮮活人物與多元融合的大時代;再者,以隨葬品的時代風格與流行程度,反映所屬時代的物質風尚;最後,在濃縮日常生活與社會意識的喪葬表達上,探究不同時期交織在墓葬之中的生死觀念與宗教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以互動和科普展示形式,展現動物考古、植物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等多學科聯合攻關的研究方法與初步收穫,強化研究之於教育、展示的關鍵意義,引導公眾領略更豐富立體的考古魅力。

本展覽持續至10月20日。

采寫:南都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羅彥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