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超過88厘米!這就是安徽第一鼎

2024年04月28日11:31:49 歷史 8206

大皖新聞訊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在淮南市召開,首次發布武王墩一號墓階段性重磅發掘成果。

發布會現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宮希成在介紹一號墓發掘收穫時,也揭開了網友最為關心的問題———楚大鼎的記錄是否被改寫?宮希成介紹,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東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大於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

口徑超過88厘米!這就是安徽第一鼎 - 天天要聞

口徑超過88厘米!這就是安徽第一鼎 - 天天要聞

口徑超過88厘米!這就是安徽第一鼎 - 天天要聞

藏於安徽博物院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圍290厘米,深52厘米,足高67厘米,重達400千克左右。形製為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頸側附雙耳,耳上部略外展。鼎腹飾一周突起圓箍,雙耳及頸部外壁飾有模印菱形幾何紋,足根部飾有浮雕旋渦紋。

大銅鼎的鼎口平沿刻有銘文12字,銘文的開頭為「鑄客」兩字,所以根據慣例這件銅鼎就以鑄客命名,又因此鼎在數千件楚器中最為雄偉,所以又被稱為大銅鼎。另外,鼎的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是當時常用的吉語。

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作為典型的戰國鼎,楚大鼎在造型設計上處處追求力量與氣勢的完美結合,它氣勢恢宏,呈現出楚人的雄心壯志,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楚大鼎的三足為馬蹄形,膝上和口沿有精美的圖案,華美絢麗。

大皖新聞記者 孫召軍 蔣楠楠

編輯 許大鵬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竇娥臨刑前為何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聞

竇娥臨刑前為何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竇娥冤》中的竇娥在被行刑之前,對著蒼天發了三個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發毒誓是為了讓天下人知道她的冤情,但她為何要用這三件事來表達自己的冤屈呢?莫非具有什麼象徵意義?竇娥冤情《竇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關漢卿的作品。
匈牙利人,真的是中國人的遠房親戚嗎? - 天天要聞

匈牙利人,真的是中國人的遠房親戚嗎?

很多人認為匈牙利人就是中國秦漢時期北方匈奴的後人。連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5月9日接受採訪時也承認,匈牙利人來自遙遠的東方,不光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匈牙利民間都有一個共識,他們與歷史上的匈奴人有或多或少的血緣關係。
姜維第二次北伐:差點弄死司馬昭! - 天天要聞

姜維第二次北伐:差點弄死司馬昭!

公元253年,姜維起兵二十萬,命廖化、張翼為先鋒,出陽平關第二次伐魏! 這次姜維準備的比較充分,他用重金賄賂羌人首領迷當,起羌兵十萬出隴右,而自己也率二十萬人馬殺奔南安而來!
眾觀局|嘴上支持,「手下」反對,美國為何多次否決巴勒斯坦建國? - 天天要聞

眾觀局|嘴上支持,「手下」反對,美國為何多次否決巴勒斯坦建國?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10日,第十屆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給予巴勒斯坦國更多聯合國權利,並建議安理會重新「從有利角度」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的申請。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對此前美國否決「巴勒斯坦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決議草案的強烈回應。美東時間4月18日下午,由15個成員組成的...
沙俄反腐:陛下想治貪,為啥不可能成功?| 循跡曉講 - 天天要聞

沙俄反腐:陛下想治貪,為啥不可能成功?| 循跡曉講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主講:賽艇隊長策劃:賽艇隊長責編:馬戲團長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9分鐘◇ 直接點擊圖片,即可報名參加頭牌老師的線下游活動前段時間俄軍高層迎來一次反腐行動,俄國現任國防部副部長鐵木兒·伊萬諾夫落馬,看名字還是個蒙古人。◇ 作為紹伊古的副手,伊萬諾夫深受大元帥信賴這個副部長平...
低谷中重啟,中國女足第五任外教何許人也? - 天天要聞

低谷中重啟,中國女足第五任外教何許人也?

50歲的澳大利亞人安特·米利西奇成為中國女足國家隊新任主教練。 圖/新華社5月11日,中國足協宣布聘任澳大利亞籍教練安特·米利西奇為中國女足國家隊主教練,備戰2026年女足亞洲杯及2027年女足世界盃。中國女足將於5月31日、6月3日赴客場與澳大利亞女足進行兩場熱身賽,這位在澳大利亞男、女足國家隊均有不俗執教履歷的主...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32期:外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 - 天天要聞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32期:外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

「全世界都要問美國一個簡單的問題:美國與中國戰略競爭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在關於中美關係的辯論中,夏偉的言論體現了典型的美式霸權思維和話語風格。」「在今年的國際背景下,中美關係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3月21日,新加坡著名學者馬凱碩和美國學者夏偉(Orville Schell)在紐約進行了一場關於中美關係的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