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2024年04月08日18:15:17 歷史 1939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1.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時,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對方怎麼回答的?

1970年6月17日至7月1日,粟裕將軍踏上了前往剛果的軍事訪問之旅。

在非洲的外事活動結束後,代表團一行途經「時尚之都」巴黎時,毛澤東主席向他傳達了一個特別的指示。

主席建議他在途經法國時,不妨多停留一些日子,細細品味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國度。

粟裕將軍一直對二戰中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懷有濃厚的興趣,它成功扭轉了二戰的局勢。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因此,在接收到主席的指示後,他毫不猶豫地前往了諾曼底,對那裡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在參觀過程中,粟裕將軍不經意間向法國專家們提出了四個問題。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這些專家們一時間竟然無法給出滿意的回答,甚至顯得有些尷尬和手足無措。

同行的人們也都被粟裕將軍的軍事才華所折服,對他的能力讚嘆不已。

那麼,粟裕將軍為何要參觀諾曼底遺址呢?他又在遺址現場提出了哪些問題,以至於讓法國專家們都無法回答呢?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1970年,剛果國內政治局勢發生了重大變革,軍隊領導人成功推翻了那些深受右傾思想影響的舊有領導層,建立了剛果人民共和國。

蘇聯的引領下,剛果踏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並在其指引下不斷完善與發展。

中國作為同樣堅守社會主義理念的國家,自然對剛果的這一變革表示支持。

因此,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粟裕將軍帶領中國軍方代表團前往剛果進行訪問,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

在完成對剛果人民軍建軍四周年的慶祝活動後,粟裕將軍一行準備啟程回國。

然而,途經法國時,毛主席傳來了新的指示,建議他們在法國稍作停留,好好欣賞一下這個國家的風景。

粟裕將軍雖然平日里痴迷於軍事研究,指揮部隊作戰是他的最愛,但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局勢穩定,他很少有機會再領軍作戰。

因此,毛主席的這個建議,是希望粟裕將軍能夠在法國放鬆一下,稍作休息。

然而,粟裕將軍對軍事的熱愛並未因此減退。當他得知將要在法國停留的消息後,他立刻表達了對參觀諾曼底登陸場的濃厚興趣。

他深知,這片登陸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根本性轉折的關鍵之地。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在到達法國大使館後,他毫不猶豫地表示,希望能有機會親自踏足這片歷史聖地,探尋那場改變世界格局的戰役背後的故事。

跟隨在粟裕將軍身邊的段蘇權將軍也補充道,「我們在北京集中時,粟部長就說,一定要利用路過巴黎的機會,實地考察使第二世界大戰戰略態勢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盟軍諾曼底登陸場。」

黃鎮大使表示,既然已經在北京決定了,那就這樣安排就是。

他當即安排了韓開合副武官負責全程陪同,主要原因是韓經常陪國內人員參觀諾曼底,對那裡的情況比較熟悉。

粟裕將軍深知這片登陸場在軍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並希望能通過這次機會,深入了解它為何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原因。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黃震深知粟裕將軍對軍事的深厚造詣,因此在安排前往諾曼底遺址的行程時,特意請來了法國的軍事專家陪同。

第二天的行程,粟裕將軍在眾人的陪同下,驅車前往在阿芒羅什鎮的諾曼底。沿途的風景雖然壯麗,但粟裕將軍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詢問關於諾曼底遺址的詳情上。

同行中,韓開河五官因多次帶領國內人員參觀,對遺址頗為了解,他為粟裕解答了一些基礎問題。然而,粟裕將軍在聽完解答後,並未停歇,而是拿出毛筆,在本子上細細描繪。

眾人好奇地湊近一看,驚訝地發現粟裕所畫的竟是從巴黎到阿羅芒山鎮海岸線輪廓,詳細且精準,宛如一份軍事地圖。

粟裕將軍雖首次踏足此地,卻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如此詳盡的信息,令眾人對他的軍事才能與洞察力讚嘆不已。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2.

粟裕造訪諾曼底登陸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哪四個問題,使他們陷入了困境?

到達目的地後,粟裕站在紀念碑前,遠眺著那片曾經戰火紛飛的海灘,彷彿回到了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

他興緻勃勃地向眾人講述著當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壯舉,以及這場戰役對歐洲第二戰場開闢的重要軍事和政治意義。

他手指著前方的海平面,詳細描述了戰場的縱深和各個關鍵地點,好像自己曾經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

他說,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並擴大登陸場,標誌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

接著,他詳細分析了盟軍選擇諾曼底塞納灣作為登陸地域的原因,認為德軍對盟軍的登陸地點判斷有誤,導致對塞納灣防禦的疏忽。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同時,他也談到了登陸時間的選擇問題,認為盟軍在1944年6月6日清晨發動登陸是考慮了多種因素後的最佳決策。

在實際戰鬥中,由於各地段的漲潮時間不同,因此最終登錄時間並不一致。

但粟裕認為,這種情況並不影響整體作戰計劃,因為指揮員需要隨機應變。

隨行人員被粟裕將軍的言談深深震撼,他們紛紛表示,將軍的見解和策略讓人嘆為觀止。

甚至那些來自法國的專家們,也對粟裕將軍的卓越才華和深厚軍事造詣刮目相看。

他們好奇地詢問粟裕是否曾來過此地,但翻譯自豪地回答說,粟裕將軍這是首次踏足法國巴黎,更未曾親臨諾曼底。

事實上,粟裕將軍對這場戰役一直懷有深厚的敬意。在國內時,他已對這場戰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查閱了大量資料。

儘管他用兵如神,但對於這場影響二戰局勢的關鍵性戰役,他心中仍有一些疑問。

此次實地考察,他不僅是為了親身感受那片戰場的氣息,更是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他先後提出了四個問題,從多個角度對這場戰役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第一個問題是盟軍是如何在不引起敵軍注意的情況下,使用何種工具成功將300萬軍隊及其作戰工具運輸到諾曼底的?

火車在當時是運輸人員的主要方式,我們了解到美斗軍隊配備了多種運輸工具,包括用於搭載步兵和坦克的運輸裝備,以及那些可以讓坦克和汽車順利上岸的旋板運輸船。

然而,使用這些工具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暴露給敵軍,增加被偵測的風險。

因此,我們都非常好奇,盟軍究竟是如何巧妙地運用了何種運輸工具,才能如此隱秘地將大量士兵和作戰裝備悄無聲息地運輸到目的地的呢?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這個問題顯然讓法國專家們感到困惑,因為他們也無法給出具體答案。

粟裕將軍還進一步提出了第二個問題關於塞納灣人工港的結構問題,這個人工港如何能夠支撐如此龐大的軍隊和大型設備順利通過,並且在遭受德軍炮火攻擊時依然完好無損?

他特別對能夠擋下炮火的水泥墩子感到好奇。這一系列問題讓法國專家們啞口無言,因為他們也未能完全理解這些奇蹟般的軍事成就。

粟裕將軍繼續向法國專家們提出第三個問題,探索諾曼底登陸的細節。

他詢問水泥墩子的體積、數量和內部結構,以及第四個問題,人工港是如何浮動並固定以支撐300萬軍隊和裝備通過的?

這些問題讓法國專家們面面相覷,無法給出答案。粟裕將軍並未因此感到沮喪,反而笑笑表示自己喜歡研究這些細緻之處。

在無法從法國專家那裡得到答案的情況下,他親自走到海邊,通過丈量水泥殘渣並仔細計算,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粟裕將軍在諾曼底參觀了一整天,對這片曾經的戰場進行了詳盡的考察。他對每一處都充滿了好奇和敬意,表示這次旅行真的不虛此行。

晚餐時,他依然興奮地向大家分享他的感受和發現,稱讚諾曼底登陸的震撼和紀念館中珍貴的歷史畫面。

他的話語充滿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戰爭的深刻理解,讓人彷彿親歷了那場波瀾壯闊的戰役。

3.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登陸遺址究竟提出哪四個問題,讓法國專家無人能答?

粟裕堅持參加諾曼底遺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一直心心念念著要收復台灣。在解放戰爭後,蔣介石逃往台灣並試圖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

為了儘快收復台灣,毛主席任命粟裕為公台作戰的總指揮。然而,由於國際局勢的突變和美國的插手,收復台灣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1961年9月,粟裕將軍在東北療養期間,特地參觀了哈軍工,與那裡的學員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

座談中,粟裕突然拋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軍隊叫解放軍,而不是國防軍?」

學員們對此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是為了保留革命傳統,有的則認為是習慣使然。然而,粟裕對這些回答都只是微笑回應,沒有給出明確的肯定。

直到一個名叫劉勝利的學員站起來,他回答道:「因為台灣還沒有解放!」

這一回答讓粟裕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立刻詢問了劉勝利的名字,並高度評價了他的回答,甚至表示劉勝利已經可以提前畢業了。

這次交流雖然並未直接解答解放軍稱謂的問題,但從中可以看出粟裕將軍對台灣問題的深深關切。

他始終認為,台灣尚未解放,這也是解放軍名稱背後的深層含義。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關於解放軍的稱謂問題,官方多年來並未給出明確解釋,而這次粟裕與哈軍工學員的交流,可以說是罕見的一次公開討論。

這不僅展現了粟裕將軍對軍事、歷史問題的深刻見解,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深切憂慮和期望。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台灣問題再次提上日程。粟裕此時已經對海上登陸作戰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並提出了一套作戰方案。

因此,他對於參觀諾曼底遺址可能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希望通過了解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和教訓,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戰計劃。

此外,粟裕還可能希望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提升軍隊士氣,激發廣大指戰員的愛國熱情。

總之,粟裕堅持參加諾曼底遺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戰爭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粟裕將軍對解放台灣一直抱有堅定的決心和期望,這源於他對國家統一的深切渴望和對軍事使命的忠誠。

在解放戰爭結束後,蔣介石逃往台灣,使得台灣問題成為新中國亟待解決的重要任務。

粟裕深知,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其解放對於國家的統一和完整至關重要。

然而,解放台灣並非易事。粟裕將軍在接到公台作戰總指揮的任命後,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

他明白,海上登陸作戰與內陸作戰有著天壤之別,對於這方面的經驗十分匱乏。

因此,他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的新戰法,並提出了一整套作戰方案和戰前準備措施。

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突變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解放台灣的計劃不得不暫時擱置。這成為粟裕心中的一個遺憾,他始終未能實現收復台灣的夙願。

1970年,粟裕參觀諾曼底遺址向法國專家提出4個問題,把他們難倒 - 天天要聞

在晚年時期,粟裕將軍仍然心心念念收復台灣的事情。儘管中國的對外政策已經逐漸轉變,提出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粟裕將軍仍然堅持認為,軍事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他將自己在諾曼底探訪的內容整理下來,希望這些經驗有朝一日能夠派上用場,為中國的海上作戰提供更多的借鑒和參考。

總的來說,粟裕將軍對於解放台灣的條件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他始終認為,只有充分準備、確保有把握之後再行動,才能確保解放台灣的順利進行。

儘管歷史的發展使得和平談判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要方式,但粟裕將軍的軍事準備和戰略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 天天要聞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松江的寶貝理應留在松江!」在日前舉行的松江區博物館接受捐贈儀式上,熱心市民陸俊偉質樸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當天和他一起來到博物館捐贈文物的還有鄭旭華、封履寧、李益忠、梅亞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真聆聽了每一名捐贈者和文物的故事,並為他們頒發捐贈證書。「在國際博物館日和松江區博物館開館...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 天天要聞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

藩屬國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啥中國人不同情,反而還批評朝鮮.在歷史的長河中,朝鮮半島不僅僅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南北朝鮮,它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後來更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朝鮮半島從中國的影響中逐漸走向日本的控制時,中國人對此反應如何?是同情還是批評?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 天天要聞

浦江之首:歷史餘韻在此宛轉悠揚

早上海志願者 黃浦江是我們上海的母親河,她的起點,就在松江區石湖盪鎮的東夏村的「浦江之首」,也稱「浦江源頭」或「浦江源」。來自江浙蜿蜒而來的斜塘江、圓泄涇兩水在此處彙集,形成300餘米寬的....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 天天要聞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新華社哈爾濱5月21日電(記者劉赫垚)在中俄邊城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嘎麗婭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這個年僅17歲的女孩,以蘇聯紅軍軍使翻譯的身份奔赴炮火連天的要塞戰場勸降日軍,將美好年華定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時光匆匆,嘎麗婭彷彿從未遠去,她的壯舉一直被後世銘記。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 天天要聞

捷克百年體育館「命運坎坷」:希特勒曾在此慶生,滾石樂隊開過演唱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捷克當地媒體19日報道,「打開布拉格」活動在本周盛大舉行。活動期間,將開放116棟建築讓大眾參觀。其中,有將近百年歷史的斯特拉霍夫體育館。而回顧其歷史,不禁讓人百感交集。斯特拉霍夫體育館 圖源:外媒據導覽員介紹,斯特拉霍夫體育館建於1926年,館內有5.6萬個座位。二戰期間,希特勒曾在這裡...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在廣闊的東歐平原上,蜿蜒2285公里的第聶伯河,從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發源後,一路向南注入黑海,由於從源頭到入海總落差僅有253米,所以第聶伯河的中下游流速緩慢,河道格外寬闊,在成為烏克蘭「母親河」滋潤這片肥沃土地的同時,也將烏克蘭分割為東西兩部分,烏克蘭的內部地緣格局自此天然分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 天天要聞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近代以來,伴隨西方崛起,西方人的運氣開始爆棚,走到哪裡,都能發現當地人死活都發現不了的文物;在地上隨便一挖,就能挖到幾千年都沒發現的東西。1820年,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一座沒有淡水的彈丸小島上,一個農夫挖出「斷臂維納斯」雕像,後被法國得到,如今放在盧浮宮中。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 天天要聞

故意破壞大量中國文物,疑涉種族主義?

近日,國際上一則令所有中華兒女痛心的消息傳來,澳大利亞金龍博物館內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30餘件珍貴的中國文物遭到了故意破壞。其中包括具有120餘年歷史的鎮館之寶——中國舞龍。被破壞的中國舞龍展品,截圖自外媒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5日13時30分左右,一男一女進入博物館。監控錄像顯示,女子往佛壇潑灑不明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