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明朝官員,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其建議被列入《會典》

2024年03月16日12:25:09 歷史 1457

王憲是中期的一名官員,出生在東平,於弘治三年考中進士,歷任阜平滑縣知縣。後被徵召擔任監察御史

到了正德初年的時候,王憲得以升任為大理寺丞,不久後又升遷為右僉都御史,負責清理甘肅屯田事務。

之後,再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又歷任鄖陽大同知府。因在應州抵禦敵寇有功,獲賞蔭封為錦衣衛,世襲百戶。後來升為戶部右侍郎,改任陝西巡撫,又被召入朝廷任兵部右侍郎。

當時,京城附近盜賊興起,王憲與太監張忠、都督朱泰一同捕捉盜賊,再次因功獲賞蔭封。


王憲:明朝官員,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其建議被列入《會典》 - 天天要聞

武宗皇帝南征的術後,便命令他率領戶、兵、工三部郎中各一人監督管理軍需物資。

武宗皇帝回京後,又按照皇帝的旨意,代替王瓊擔任兵部尚書。

嘉靖皇帝即位後,王憲被給事中史道彈劾而被罷免。

嘉靖四年,朝廷推薦鄧璋和王憲擔任三邊總制,言官們堅持認為不可,但嘉靖皇帝最終還是任用了王憲。

部將王宰、史經接連打敗敵寇,嘉靖皇帝下詔書褒獎他們。

不久後,吉囊率領數萬騎兵渡過黃河,從石臼墩深入明朝境內,王憲督率總兵官鄭卿、杭雄、趙瑛等人分兵據守要害之地襲擊敵寇,都指揮卜雲又截斷了他們的退路。

敵寇到了青羊嶺後,大敗而逃。五天內四次獲勝,斬殺敵首三百多級,繳獲馬匹、駱駝、器械裝備無數。


王憲:明朝官員,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其建議被列入《會典》 - 天天要聞

嘉靖皇帝非常高興,加封王憲為太子太保,又賞給他一個兒子承襲錦衣衛世襲百戶的蔭封。到這時,王憲已經被蔭封了三個兒子承襲錦衣衛世襲百戶了。

有宦官在陝西織造花絨,王憲請求停止。接著又因為九廟建成,請求釋放因議禮而獲罪的官員,很被士大夫們稱讚。

張璁桂萼想任用王瓊為總制,於是改任王憲為南京兵部尚書。不久,又被召入朝廷擔任左都御史。

再不久後,朔州告警,朝廷推薦王憲總督宣府、大同。王憲不肯前往,說:「我剛進入中台,怎麼就這樣急於驅趕我呢?」

給事中夏言趙廷瑞藉此彈劾王憲借口有病逃避危難,王憲就這樣被罷免回家。


王憲:明朝官員,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其建議被列入《會典》 - 天天要聞

沒過多久,嘉靖皇帝又想起王憲,召他任兵部尚書。

小王子入侵,王憲上奏條陳平定敵寇以及各邊防禦事宜,又請求設立京營分伍操練法,諸將不得借口在內府供事,逃避軍營操練。嘉靖皇帝都讚許並採納了他的建議。

按照舊制度,論功行賞,有生擒、斬首、當先、殿後、奇功、頭功等名目,但後來冒領功勞的日益增多。

王憲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自永樂至正德,斟酌各朝輕重大小的不同,詳細地列出上報。嘉靖皇帝下詔將他的建議載入《會典》,作為成例。

不久,王憲又兼任團營總督僉事。西番各國來進貢,稱王號的有一百多人。

王憲與禮臣夏言等請求依照成化弘治年間的舊例,在答敕中只答覆一個國王,並限定進貢的期限和人數。這一建議得到批准。


王憲:明朝官員,制定了軍功承襲的規格,其建議被列入《會典》 - 天天要聞

大同發生兵變,王憲起初上書表示首亂者應當誅殺,其餘的人應當遣散。

但由於大學士張孚敬與總督劉源清卻主張用兵,王憲就不敢再堅持原來的建議。

接著,劉源清攻城不能取勝,北方敵寇又侵入境內,上書請求另外派遣大臣抵禦北寇,自己得以專心攻城。

王憲也同意他的奏請,朝廷內部很多評論的人都因此責怪王憲。

嘉靖皇帝很快醒悟到大同是個重鎮,不宜破壞,於是停止了用兵,兵變也很快就平定了。劉源清終究因罪被罷免。

過了幾年,王憲因年老請求退休,去世。追贈少保,謚號康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鰲拜掌管40萬大軍,為何遲遲也不敢取代康熙?皇太后是背後靠山 - 天天要聞

鰲拜掌管40萬大軍,為何遲遲也不敢取代康熙?皇太后是背後靠山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順治十八年,皇帝不慎生了場重病病死,他的兒子玄燁繼承皇位。當時玄燁剛剛八歲,即使是個神童,也鬥不過滿清的文武權臣。其中一個叫鰲拜的軍國大臣氣焰最盛,他的手裡還有40萬大軍。鰲拜作為託孤大臣,面對一
入選「遺產名錄」 !龍江兩組珍貴檔案首發 - 天天要聞

入選「遺產名錄」 !龍江兩組珍貴檔案首發

12日,黑龍江省檔案館舉行慶祝「6.9」國際檔案日暨檔案開發成果公布發布會,現場《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檔案開發成果《清代黑龍江戶口檔案選編》、《鄂溫克族滿文歷史檔案譯編》首發,該資料也填補了國內外史料研究的空白。為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黑龍江省檔案館依託特色館藏,持續發力檔案價值挖潛,成功...
1942年,游擊隊長未經組織同意,跟日軍軍官吃飯,聶帥這樣處理 - 天天要聞

1942年,游擊隊長未經組織同意,跟日軍軍官吃飯,聶帥這樣處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文章不收費!但含廣告解鎖,幾秒後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1942年,晉察冀軍區的某家農戶里,游擊隊隊長樊金堂坐在土炕上,笑容滿面地沖著對面的人舉杯。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