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本人所有,搬運、轉載必究】
他既然能力出眾卻為何願意,跟著出身比自己低的劉邦?
在秦朝末年,沛縣是一個位於帝國邊緣的小縣城。這個縣城中有著許多有權有勢的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蕭何。
蕭何曾擔任過沛縣的主吏掾,這相當於縣級的組織部長。他是一個勤奮好學、思維敏捷的人,對歷代的法律和制度都有深入的研究。
除此之外,蕭何性格溫和,善於交際,結交了許多三教九流的朋友,包括泗水亭長劉邦、屠夫樊噲、車夫夏侯嬰等。
在這些人中,蕭何對劉邦的態度最為特殊。他從一開始就十分欣賞劉邦的非凡氣度和不凡的風骨,儘管在四十多歲時,劉邦還只是一個不事生產的地痞流氓。
儘管劉邦的出身並不顯赫,但蕭何看到了他身上所具備的領導才能和魅力,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
有一天,劉邦在押送犯人時發生了意外,他逃到了芒碭山。這時,蕭何發揮了組織部長的特有本領,暗中操作,使得劉邦的家眷沒有受到牽連。
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各地豪傑雲集響應,沛縣的縣令也想藉機投靠起義大軍。蕭何這時又展現了他的智謀,他建議縣令將那些被迫落草的英雄豪傑召集回來,以此來增加自身的影響力。正因如此,劉邦等人得以離開芒碭山回到沛縣。
然而,當劉邦剛到城下時,縣令卻突然反悔,蕭何和曹參深感危機,他們想爬牆出城與劉邦會合。
這時劉邦寫了一封告全縣鄉村父老書,輕易地激起了民憤,眾人紛紛指責縣令的背叛行為,最終將他殺死,劉邦順利入城。
在沛縣的父老鄉親們推舉劉邦成為首領的過程中,蕭何的作用不可忽視。儘管劉邦一再推辭,認為蕭何更適合擔任這個首領,但蕭何卻因為一件事,而決定死心塌地地跟隨劉邦。
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看到劉邦在洗澡時,腿上的幾排黑痣,他感到十分驚奇,並上前詢問,細數之下發現正好有72顆。
在先秦的傳說中,赤帝的臉上正好有72顆黑痣,這一發現,讓蕭何深信不疑,他認為這是天意的安排,預示著劉邦將成為未來的D王。
因此,當進入沛縣之後,蕭何堅決支持劉邦成為他們的首領。
自此之後這個開國君主和第一文臣的組合開始了他們共同奮鬥的歷程。他們雙劍合璧一路升級打怪最終建立了強大的漢帝國。這段歷史故事也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
蕭何究竟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在公元前208年,項梁集結了20萬大軍起義。兩支軍隊聯手,決心共同對抗秦朝的B政。在眾多將領的約定中,項羽向北救援趙國,解圍巨鹿後,從北路向西進攻秦國;而劉邦則從南路西進向關中挺進。
當兩路軍隊在戰勝秦軍後,誰最先攻入秦都咸陽,誰就將成為關中王。劉邦因此率領軍隊勇往直前,他的軍師是張良,而蕭何則坐鎮後方,負責整個後勤的調度與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蕭何跟隨劉邦進入咸陽。
當城內的將士們面對秦都宮殿的壯觀和街市的繁華,不禁陶醉其中,他們紛紛乘亂搶奪金銀財物。甚至連劉邦也難掩好奇之心,趁空閑時間跑到秦宮去參觀。他為華麗的宮室、古怪的擺設、成堆的金銀珠寶、駿馬珍奇玩物以及一群群的美女而眼花繚亂,甚至產生了貪戀秦宮的念頭。
然而,蕭何與眾人不同。當他進入咸陽後,他立刻趕到秦丞相的御史府,並派兵迅速包圍了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
通過這些行動,蕭何使得劉邦對全國的地理環境、人口分布、風俗民情等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這也充分展示了蕭何的深謀遠慮和卓越的智慧。
就在劉邦攻入咸陽後不久,項羽也率領大軍進入關中。在經歷鴻門宴事件後,他在2月份進入咸陽城,自封為西楚霸王,背棄了原先的約定,強行將劉邦封為漢王,並將偏遠的巴、蜀、漢中之地交給他治理,建都南鄭。
為了阻止劉邦東進,項羽將關中地區一分為三,但由於力量懸殊,他不得不採納蕭何、張良等人的建議,選擇隱忍並退入蜀地,在那裡休養生息、招攬人才,等待時機再與項羽一爭高下。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燒毀了棧道,表明自己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這一行動使得其他諸侯王的士兵感到安心,紛紛選擇投靠劉邦。正是在這個時候,韓信加入了漢營,成為蕭何手下的一個倉庫管理員。
在兩人合作的過程中,蕭何逐漸發現了韓信的傑出才能,因此他多次向劉邦推薦韓信擔任要職。然而這些建議並未引起劉邦的重視。
數月之後,由於漢軍中許多士兵不願意繼續留在蜀地而選擇了逃離,韓信也因為一直未能得到劉邦的重用而心生去意。
得知這一情況後蕭何毫不猶豫地騎馬追趕並將他帶回來面見劉邦。經過蕭何的一番陳述和解釋,劉邦終於下定決心提拔韓信並讓他擔任了大將軍一職。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的由來。
在公元前206年,劉邦領軍離開南鄭,通過一種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成功佔領了三秦之地。在此期間,蕭何一直負責在後方籌集軍糧和確保後勤的穩定。當劉邦成功攻佔三秦之地後,蕭何也隨著戰局的演變,從漢中地區轉戰至三秦地區。
當時的關中地區,由於連年的戰爭,已經變得滿目瘡痍,咸陽城被項羽的軍隊焚燒了三個月,成為了一片廢墟。然而,蕭何在抵達關中後,立即投身於撫慰百姓的工作中,盡其所能地收拾著戰爭留下的殘破局面。
蕭何是一個深思熟慮且有著卓越組織能力的政治家,他知道重建關中地區的重要性。他明白,想要穩定這個地方,首先要解決的是民生問題。因此,他開始著手恢復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儘可能地讓百姓恢復正常的生活。
此外,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且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負責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
為了確保政策的實施和百姓的權益,蕭何還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組織了專門的團隊來管理農業生產和商業活動,保障了糧食和其他物品的供應。
他還注重教育的發展,建立了學校和圖書館,提高了百姓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同時,他注重了社會的治安管理,加強了治安隊伍的建設,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然而,當劉邦率領大軍在前線與項羽軍隊激戰時,他對蕭何的疑慮開始逐漸加深。他多次派使者去慰勞蕭何,這使得一個儒生對蕭何產生了懷疑。
這個儒生向蕭何建議說:「如果大王左右將領將諸大夫中年輕力壯的謁告你授予官職跟在郎將、校尉之後一起出發去進攻滎陽一帶的盜賊;
進攻方向滎陽並收繳魏的貯藏在水邊的稻米;扼守敖倉等處要道;大王又派兵向斷絕楚軍糧道的大路進發;大王在彭城一帶調頭向西挺進;那麼漢軍就佔據了有利地形。
大王向北可以收復黃河以北的地區;向南可以收回滎陽、敖倉兩處要塞。而且劉邦也日益向西進軍並越過函谷關向西進入關中收復三秦地區——如此足能扼制住敵軍的頸喉地帶了。」
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建議,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劉邦的軍帳下,劉邦得知後大為欣喜。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卻鮮有人知的是,他後面還有一句竟能讓無數人感嘆?
在公元前203年,項羽和他的楚軍由於連年的征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糧草短缺,兵力嚴重不足,這使得他們幾乎陷入了絕境。
相比之下,劉邦的漢軍在蕭何的坐鎮下,得以從關中地區源源不斷地獲取糧食和兵丁,最終消滅了項羽的軍隊,平定了楚地。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他坐在洛陽南宮的大宴上,與群臣歡聚一堂。
在歡聲笑語中,他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並指出了三位最重要的謀士:張良、蕭何和韓信。他稱讚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天才,是他能夠取得天下的關鍵因素。
此後,劉邦決定將都城定在長安,並委託蕭何在咸陽重新設計並營造都城,將其命名為長安。
長安城的建設耗費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東西兩方殿宇規模皆高敞,尤以前殿最為豪華壯麗。
劉邦巡視後並不滿意,認為太過奢華,但蕭何認為,天下尚未平定,因此可以繼續營造宮室,以顯示天子的威嚴。
直到600年後,蕭何後人屠戮劉邦子孫滿門?
在劉邦稱帝之後,為了鞏固西漢政權,他開始著手處理那些當初被迫分封的異姓王。
韓信作為武將第一人,成了他首要的目標。韓信被人誣告想要謀反,於是劉邦聽從陳平的計策擒拿韓信,將其貶為淮陰侯,軟禁在洛陽。
然而,韓信卻趁劉邦外出平叛時與叛軍暗通款曲,想要裡應外合誅殺劉邦。這引發了呂后的不滿,她找到蕭何商量對策。
蕭何得知後內心百感交集,因為韓信是蕭何一手提拔的,但現如今卻要親手做出違背誓言的事情。
最終,蕭何為呂后獻計,將韓信騙入宮中並殺死他。這就是典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由來。
在韓信被殺之前,他曾提到蒯通,一個曾經教唆他舉兵自立的人。蒯通是個詭辯之士,韓信出於知遇之恩並未聽從他的建議。這可能是因為他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或者他認為當時天下大勢已定,自己無法與天命抗衡。
在韓信被殺後,蕭何並沒有表現出憐惜之情,反而冷冰冰地說了「為國鋤奸」四個字。
這可能是因為蕭何知道韓信並沒有謀反的行為,更沒有什麼不法行為,這一切都是劉邦因為猜忌而採取的行動。也許對於蕭何來說,國家的利益始終是最重要的。
在蕭何自污之後,他更加謹慎恭敬。劉邦知道蕭何的忠誠和功績,但他也明白蕭何手中所有的權力都是自己賦予的,因此他能夠把控蕭何,不讓他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儘管如此,蕭何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是堂堂正正的大漢忠臣。
在歷史的變遷中,蕭何的後人和劉邦的後人在角色上發生了變化。宋武帝劉裕是劉邦的後人,而齊高帝蕭道成則是蕭何的後代。劉裕建立的南宋政權最終被蕭道成的南齊所滅,這表明了蕭何和劉邦兩人的恩怨蔓延了很長時間。
回顧蕭何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劉邦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智慧、眼光和決斷力使得他成為大漢最傑出的宰相之一。他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對國家的治理上,更體現在對國家忠誠和智慧的傳承上。他的故事和智慧將永遠流傳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