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2023年09月04日18:16:04 歷史 1108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閱讀本文前,您可以點擊【關注】成為鐵粉,這樣才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費了解黨史熱點、領袖過往等相關內容。

前言:

深夜,一個黑影朝著一戶發著昏暗燈光的人家走去,他輕手輕腳走進去,裡面的人被嚇得從床上跳起來,正要大叫,他趕忙說:「別害怕,我沒有惡意。」

房主人看他並非凶神惡煞之人,漸漸放鬆了神經。只見來人穿得破爛,面黃肌瘦,一看就是好幾天沒吃飯的樣子,且問他:「你是什麼人?」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男子回答:「我是中央軍,生病掉了隊,幾天沒吃飯了,家裡有飯嗎?」

擔心房主人不給吃,黑影還拿出一枚銀元:「不要怕,吃飯給錢。」

待男子吃完飯,房主人突然說:「你到底是什麼人?」

男子明顯愣了下,驚訝地看著房主人,心臟像打鼓一般,難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與部隊走散,餓了4天

房主猜得極為正確,此人確實不是國民黨軍,而是紅六軍團第52團政治處俱樂部主任熊晃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熊晃是湖南省瀏陽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革命失敗後,熊晃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熊晃為何獨自一人出現在老農家?這就要從紅六團準備與紅二軍團會合說起。

1936年1月,組織決定讓紅六軍團和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合,以達到恢復建制、大量殲敵的目的。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當部隊經過石阡附近,紅軍會合之意被敵人發覺,於是,一場阻止紅軍會合的阻擊戰開始了。

敵人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設置重重關卡,組織決定讓五十二團擔任後衛任務。但不幸的是,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五十二團被敵人切斷,和主力失去了聯繫,只能在敵群中東闖西殺。

一天晚上,部隊又轉到馬坪北的虎腦山 ,在山下的一個村子裡停了下來,天剛剛亮,熊晃就被派往幾里外的老百姓家中,把傷員送到那裡。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但就在熊晃安置好傷員往回走的時候,忽然聽到虎腦山上響起來激烈的槍聲,他心臟一緊,猜測部隊被敵人發現了藏身之所。

等不及思考,熊晃急忙向虎腦山跑去,爬上山一看,部隊已經撤走,但滿山都是敵人。

熊晃腦中想到兩個問題,一是他與部隊走散了,二是敵人必將搜山,他的性命也要難保。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果然,敵人在打掃完戰場後,便向山上走來,邊搜邊喊:「出來吧,繳槍饒命,再不出來就開槍啦!」

熊晃當時顧不了許多,忙鑽進草叢中,一動不動,心裡不住地想,如果他被搜了出來,大不了就和敵人拚命。

在心驚膽戰中,熊晃不敢有絲毫鬆懈,一直到了下午兩點聽到敵人的集結號聲,才放鬆了精神。看來,敵人什麼也沒找到,但山上還有些「守望隊」,在四處轉著,熊晃依舊得保持警惕。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到了晚上,山上寂靜得可怕,熊晃無心欣賞天上的美景,心裡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第一,他不能貿然行動;第二,他一定要找到部隊,「生是紅軍的人,死是紅軍的鬼」,絕對不能喪失意志。

熊晃也想到了向老鄉求助這個方法,但很快就又被他否決了,因為他是第一次來貴州地界,不確定老百姓是否能同情紅軍,萬一弄不好就會被對方告發給國民黨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他心裡實在沒有把握,也不敢下山,所以他在山上整整蹲了4天,餓得前胸貼後背,只要動一下便會兩眼昏花。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熊晃決定下山尋找食物。為了避免四處亂碰被國民黨發現,熊晃開始向山下觀察。

他看到有人在山腳下的一塊小田裡勞作,田坎上的婦女和孩子正在送飯。將近黃昏的時候,他們走進田邊上一所小茅草房裡,那裡應該就是他們的家。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在熊晃心裡,貧苦人家都是善良的,因此,他決定晚上到這戶人家中碰碰運氣。

「你到底是什麼人?」

晚上,熊晃估摸著時間,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小茅草房裡,房子里的人看到他嚇得從床上站了起來。他擔心他們叫出聲驚動旁人,謊稱自己是中央軍,只是想要口飯吃,並拿出身上僅剩的銀元表示吃飯給錢。

房子里的男人見其並無惡意,便大膽起來,上下打量了他好久,轉身讓家裡的妻子準備飯菜。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女主人拿出家中的剩飯,簡單用火熱了熱,就端給了熊晃。

幾天沒吃飯,熊晃吃得狼吞虎咽,一點兒不剩。吃完後,熊晃試探著問:「在你家住一夜行嗎?」

男主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一會兒再說,你先抽口煙吧!」貴州王家烈軍隊是出了名的「雙槍兵」,由於當地盛產大煙,所以王家烈部隊沒有一個不吸大煙的。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熊晃從來沒有抽過大煙,但為了「證明」自己是國民黨軍,只好拿起煙桿抽了一口。刺鼻的味道直衝天靈蓋,熊晃被嗆的咳了好幾聲。

男主人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突然問熊晃:「你到底是什麼人?」

熊晃腦袋嗡嗡亂響,不知道該說什麼,又聽到男主人說:「是中央軍你就得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看男主人不像壞人,熊晃便將自己的經歷說了出來。男主人聽後,竟然哈哈笑了起來說:「自打你一進門我就覺得你不對勁,中央軍吃飯哪裡有給錢的?你一抽煙我就更確信你不是中央軍了。」

接著,老農拍著胸脯保證道:「你是紅軍,那沒說的。你們幫我們打土豪,向著窮人,如今你落難,我不能不管,你就安心住下吧。」

原本,熊晃準備在第二天便離開這裡尋找部隊,但外面敵人又開始搜山,無奈下,熊晃只好改名陳慧敏,在這家住了下來。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老農家並不富裕,一家幾口人日子本就艱難,如今再加上熊晃日子就更加難了。熊晃不止一次提出過離開,但老農說:「你都不知道紅軍在哪裡,出去只會落入敵手,我們不放你走。」

熊晃深受感動,然而,沒有部隊的紅軍戰士就好像沒娘的孩子,他必須離開。

熊晃下定決心離開,房主人又熱心地把他介紹給前村一個可靠的朋友家中,熊晃有更多的機會打聽紅軍的下落了。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一天,熊晃聽說龍溪鎮貼出了布告,說紅軍要來了。聽到這個消息,熊晃極為高興,立刻跑到龍溪鎮打聽情況。

此刻,龍溪鎮動蕩不安,敵人正在想方設法逃跑。只見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正在罵著一個老人:「砍你幾根竹子就不願意了,等賀龍來了要你腦袋!」

熊晃見此湊上前去,假意奉承:「老總不要著急,紅軍不是還遠著嗎?」

36年,一國軍士兵用銀元買飯吃,被老農看穿身份:你到底是什麼人 - 天天要聞

軍官沒好氣地說:「遠什麼,今天晚上就能到這裡。」說著,拖著從老人那裡搶來的竹子走了。

聽到這裡,熊晃心情異常激動,今晚紅軍就能過來,那說明紅軍就在不遠處。

當天晚上,熊晃悄悄出城,大約走了二十里,就看到了紅軍部隊,他終於找到了組織。

新中國成立後,熊晃被授予少將軍銜,於1996年在烏魯木齊逝世,享年83歲。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點贊、評論、轉發),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每天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 天天要聞

專訪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解碼商代「龍圖騰」

6月28日,一場關於「龍騰大邑商」的學術沙龍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韓鼎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美術史家的敏銳,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解碼青銅器與玉器上的龍紋密碼,揭開商代龍形象的神秘面紗。活動間隙,韓鼎教授接受了正觀新聞記者專訪,從龍與饕餮共存的禮制密碼,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被查

遂寧市船山區委書記段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勇簡歷段勇,男,漢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1996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後在蓬溪縣蓬南鎮政府、遂寧市紀委監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歷任...
中國東極「魚經濟」 - 天天要聞

中國東極「魚經濟」

新華社哈爾濱7月2日電 題:中國東極「魚經濟」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在中國大陸最東端的撫遠市,東極魚市裡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喚醒了城市的清晨。撫遠原名「伊力噶」,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這裡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大水系交匯處。這座被譽為「華夏東極」的邊境小城,正書寫著中國「魚經濟」的生動樣本。綠色無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