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在戰場不爭氣,英國「翻臉無情」,威脅驅逐10萬烏難民

2023年08月04日18:18:13 歷史 7864

文/一落山川

烏軍的反攻遭遇重挫,這使得俄烏衝突仍看不到盡頭,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援助的熱情和耐心即將耗盡。

據環球時報消息,當地時間8月3日,部分英國保守黨成員向當局提議,當前在英國境內約20萬烏克蘭難民中的一半必須在2025年9月之前「被驅逐或遣返」,除非蘇納克政府採取行動為這些人提供長期安置計劃。

烏軍在戰場不爭氣,英國「翻臉無情」,威脅驅逐10萬烏難民 - 天天要聞

據悉,俄烏衝突開始幾周後,倫敦方面以「維護歐洲共同價值觀」和「發揮人道主義精神」為由啟動了兩項援助計劃,向逃離戰爭的烏克蘭難民發放為期三年的簽證,使他們能夠暫時居住在英國。此後,已有超過18萬烏克蘭人申請了這些簽證進入該國。然而,俄烏衝突遲遲沒有結束,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年7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回到祖國是安全的,仍有半數烏克蘭難民希望可以長期留在英國。

有關消息引發了英國公眾的強烈不滿。不難想像,除了少數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外,大多數背井離鄉的烏克蘭難民長期留在英國,只會擠壓當地人民的生活資源,蠶食英國公民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一些英國議員敦促首相蘇納克採取行動,「澄清」相關計劃。英國高級議員鮑勃·西利表示,此事的透明度將有助於難民家庭,尤其是方便那些有孩子的家庭正確規劃他們的未來。

烏軍在戰場不爭氣,英國「翻臉無情」,威脅驅逐10萬烏難民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儘管他的「官話說得很漂亮」,但其言下之意旨在向這些難民提前發出預警——別想賴著不走,早點做好離開的打算。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如果這些難民不願意回到烏克蘭,倫敦當局計劃將他們「打包」送去非洲的盧安達。

我們知道,烏總統澤連斯基早就呼籲這些流亡在外的烏克蘭人回國參軍,如果英國在戰時背景下將這些難民驅趕回烏克蘭,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此外,如果蘇納克政府把這些人裝船一股腦送到盧安達,本質上與殖民時期帝國主義國家「販賣奴隸」並無區別,是對人權的蔑視。

何況,這些煽動戰爭並送槍送炮來延長俄烏衝突的國家,有義務接受在戰爭中失去家園的人。至於英國,該國表面上是援烏最熱心的國家之一,但其接受的難民數量實際上卻是最少的。眼下,倫敦方面釋放出「驅逐難民」的消息,這與該國地緣政治問題上的「挺烏」立場形成鮮明對比,暴露了烏克蘭只是西方地緣政治棋子的事實。

烏軍在戰場不爭氣,英國「翻臉無情」,威脅驅逐10萬烏難民 - 天天要聞

話說,英國「翻臉無情」讓人想起最近東歐五國要求延長對烏國農產品出口禁令,這激怒了澤連斯基,他憤怒地批評此舉「不符合歐洲的共同價值觀」,烏波兩國還因此事衍生的口角爭端互召大使。不得不說,在現實利益面前,西方所謂的「共同價值觀」不過是空話,就連一直被西方輿論所津津樂道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會被拋之腦後。在這種情形下,西方對烏支持還能持續多久呢?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由於國家貧弱,烏克蘭人口在戰前就已經迅速減少。如今,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又失去了大量相對年輕、處於孕齡和受過教育的優質人口資源,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失。即使戰爭結束,這也將嚴重影響該國未來的重建和經濟復甦,而衝突持續的時間越長,這種人口流失的情況就越嚴重,澤連斯基政府真的應該好好考慮烏克蘭的未來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著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