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春,我國黑龍江珍寶島地區發生一場軍事衝突,衝突雙方分別是中國解放軍與蘇聯的邊防軍。事件結束後,中蘇邊境形勢較為緊張。
此時,被毛主席稱讚最會打仗的粟裕大將,居然託人到處找關係,想為自己的兒子「走後門」。
要知道,粟裕將軍可是清廉一生,就連元帥軍銜都能推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這次為兒子「走後門」到底是因為什麼事呢?
粟裕為兒子「走後門」
粟戎生是粟裕大將的長子,1942年誕生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
那時,粟裕擔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正率領部隊在蘇中地區進行頻繁地反「掃蕩」和反「清鄉」鬥爭。粟裕很注意從小培養兒子的軍人氣質,對他要求很嚴。
1945年夏,粟裕率部在天目山地區開展反頑鬥爭,當時粟戎生還不滿3歲,粟裕教他學游泳。
父親教自己的兒子游泳,事先必定會帶上安全用具。粟裕只把他帶到一條小溪邊,讓小戎生抱著一節竹筒,跳進水裡。
粟戎生不敢下水,粟裕就把孩子抱起來,「啪」的一聲扔到水裡去了。
粟戎生六歲時,父親就送給他一件特殊的禮物——一支真槍。這把槍較為小巧,射程很近,沒有實戰功能。
粟裕對小戎生說:「好好學,長大就當兵!」
受到家風的熏陶,粟戎生從小的志願便是參軍報國,與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馳騁沙場的將軍。
上中學後,粟戎生每個星期天回家一趟。要是趕上有空,粟裕就帶著他與弟弟粟寒生一起去打靶。粟裕的槍法很准,常常同兩個兒子比賽。
1961年,粟戎生高中畢業,成績優異的他順利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這所學校可來歷不凡,也是中國最難考的軍事院校。
按理來說,粟戎生已經考上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他應當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
然而,時值蔣介石正叫囂「反攻大陸」,中印邊界反擊戰也已打響,心懷家國的粟戎生想直接去戰火紛飛的戰場上衝鋒陷陣。
把自己的想法彙報給了父親後,粟裕先是讚賞兒子這種不畏懼戰爭的態度。
但老將軍眼光放得更遠,他對戎生說:現代化戰爭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你現在的任務是掌握一門,或幾門真正的本領。
粟戎生牢記父親的話,發奮學習,於1966年以優秀的成績從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系畢業。
畢業後的粟戎生聽從父親安排,直接到部隊去鍛煉,分配到雲南前線某地空導彈部隊。
前線的導彈部隊日常生活緊張且艱苦,每天營區至少會響起四次警報,時間不定。警報一響,各指戰員需在短時間內進入各自崗位。
粟戎生下部隊第二年,他所在的部隊在一次實戰中擊落了一架美軍偵察機,他也榮立了三等功。
就這樣,粟戎生當了一年戰士,逐漸升任為班長、技師、排長。在地空導彈部隊基層連隊四年里,他住了1000多天帳篷,經歷了十幾次戰鬥。
1969年,粟戎生所在的地空導彈部隊移防到內地(江浙地區),訓練和生活條件肯定要比南疆好上不少。但粟裕卻不願意讓兒子呆在較為舒適的環境中工作。
1969年初春,我國發生了珍寶島事件,中蘇邊境形勢非常緊張。
在如此緊張的時刻,少部分人(領導)多方找關係,把自己的兒女調離一線部隊,粟裕卻反其道行之。
他同組織上商量,甚至找了許久不聯繫的老戰友,為的就是把長子粟戎生從溫暖如春的江浙,調往北線一個已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的部隊。
出於戰友情誼,不少人都勸粟裕大將:吃點苦就行了,難道還真的要把兒子送到一線戰鬥部隊嗎?
粟裕每逢聽到這話,他總回道:「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革命後代不上,誰上?必要時,連我這把老骨頭都能撒在戰場上。」
就這樣,粟戎生從北疆前線無縫轉移至北線。北方前線的條件可遠遠比不了江浙,日常伙食粗糧比例大,蔬菜供應較差。
除此之外,氣候比較惡劣,需要堅韌的毅力才能克服這一切。
當事者粟戎生對父親「倒走後門」的舉動沒有任何怨言,他一點一滴都按照父親的要求去做。
在北線,粟戎生所在的部隊沒有遇上大的戰事,卻開進山溝里執行國防施工任務,一連挖了3年坑道。
民間有句老話:解放軍遇山開路,遇水架橋。實際情況卻是,在渺無人煙的深山老林執行工程任務常常會發生塌方事故。
粟戎生身為一連之長,凡事都沖在最前面,好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83年5月,粟戎生被任命為陸軍第200師師長。走馬上任前,他去醫院向父親辭行。當時粟裕大將的病情很重,舌頭開始僵硬,說話非常吃力。
「師這一級很重要,連、團、師的鍛煉對軍隊幹部極為重要」。
這是粟裕留給粟戎生的最後一句話。粟戎生時刻牢記父親的教誨,隨後幾年,他擔任解放軍第67集團軍參謀長,率部參加兩山輪戰。
20世紀90年代初,粟戎生晉陞為少將軍銜,1999年晉陞為中將軍銜。1998年至2006年期間,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事實證明,粟戎生在此後的實際工作中時刻銘記著父親的教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軍事指揮員。
此外,粟裕大將軍不僅對兩個兒子要求嚴格,女兒粟惠寧同樣也得不到父親的「優待」。
吃苦、耐勞、嚴肅、頑強、勇敢,這十個字就是粟裕的家風。
當了官,手裡或大或小總會掌握一些特權。特權的用與不用、怎樣用?直接反映出一個為官者品格的高下。
這一點,以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做法堪稱楷模。
參考文獻:
[1]熊芳.大將軍的嚴父情懷 兒子眼中的粟裕大將[j].人民公僕,2014(0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