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3月15日報道,宏都拉斯總統日前表示將尋求與中國建交,此舉意味著該國將與台灣地區「斷交」。
宏都拉斯即將與台灣地區「斷交」的消息在島內引起了轟動,台灣地區前外事官員介文汲判斷,台灣與宏都拉斯陷入「斷交」危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問題在於蔡英文當局。
2022年蔡英文當局為了所謂的「臉面」,承諾給不是「邦交國」的立陶宛12億美元的援助,還斥巨資進口立陶宛的產品。這就導致其他「友邦」眼紅心累,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介文汲認為,宏都拉斯的國民平均收入很低,非常希望台當局能提供經濟以及其他方面的援助,但眼看給了立陶宛大批援助,卻沒給自己,宏都拉斯當然很不滿。
介文汲直言,搞「外交」就好比在下一盤棋,要有謀略,更要有全局觀,不能顧得了東頭,顧不了西頭。宏都拉斯之所以與台當局「斷交」,就是因為台灣給了立陶宛太多。如果照此情況發展下去,其他「友邦」很可能也會一個個與台灣「斷交」。
其實,宏都拉斯與台當局「斷交」的原因很多,介文汲這番話只說出了其中一個,即台灣的「金錢外交」已經徹底失效。長久以來,台當局不惜用島內民眾的血汗錢鞏固所謂的「邦交」成果。但隨著島內經濟惡化,腐敗盛行,已經無力維持這種脆弱的關係,只能顧此失彼,諷刺意味極濃。
目前島內各界對宏都拉斯即將與台灣「斷交」的反應很強烈,實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台灣「斷交」,意外嗎?這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只要民進黨當局繼續作下去,台灣「友邦」清零隻是時間問題,畢竟民進黨可是台灣「零邦交」最好的助攻員。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民進黨當局時,與台灣「斷交」的國家接二連三出現,不妨來看一組數據。
2000年-2008年,陳水扁在位時,台灣地區一共丟掉了9個「友邦」,分別是2001年的馬其頓、2003年的賴比瑞亞、2004年的多米尼克、2004年的萬那杜、2005年的格瑞那達和塞內加爾、2006年的查德、2007年的哥斯大黎加以及2008年的馬拉維。
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僅丟掉了甘比亞。
而從2016年至今,蔡英文總共丟掉了8個「友邦」,分別是2016年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2017年的巴拿馬、2018年的多米尼亞、2018年的布吉納法索和薩爾瓦多、2019年的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以及2021年的尼加拉瓜。
如果宏都拉斯宣布與台灣地區「斷交」,那就意味著蔡英文上台至今,共有9個國家與台當局說拜拜,剩下的「友邦國」掰著手指頭加腳指頭就能數得過來。
不得不說,有些國家小的拿放大鏡都不一定能在世界地圖上看到。
有人戲謔到,這可真是跟著「台灣斷交」學地理,如果不是台灣「斷交」,壓根就沒聽說過這些國家的名字。
台當局對宏都拉斯接下來的行為很緊張,主要是害怕「友邦」繼續流失,「外交」清零。但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對比陳水扁、馬英九以及蔡英文上台後的「斷交」數據,為何馬英九時期相對來說好一些,蔡英文當局應該心裡很清楚。
坦率地說,與台灣「斷交」的多米諾骨牌已經形成,其他剩餘的國家也即將排隊離場。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大陸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都讓統一的有利因素持續積累,這也說明,統一進入倒計時。「台獨」分子蹦躂得越歡,兩岸統一大業實現的就會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