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憂民管廷獻

2023年02月18日19:47:07 歷史 1368


憂國憂民管廷獻

文/管錫雲


  清末,小窯村(今屬五連縣於里鎮)著名的管氏「一門五進士」,取得功名走上仕途,為他們展示才華、報國為民提供了機會。五進士為官正值晚清,此時的大清國,列強侵入,社會動蕩,五進士來自民間,深知民眾疾苦和呼聲,憂國憂民,滿懷激情,以家國情懷為國為民盡心儘力。其中的代表,也是最長者管廷獻(1846年生,1914年卒。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後補任江南道監察御史,署兵刑工三科給事中,又先後任永平、承德府知府,以及直隸候補道),剛正不阿,敢於直言,其事迹廣為傳誦。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管庭獻


丁昌燕(見注)在《管廷獻墓志銘》中說「公居諫垣凡六年,章疏數十上,皆關天下大計,彈劾不計權要,直聲震朝野。」管廷獻在任期間,從軍事外交、財政金融、屯田濟民、彈劾不法官員等各方面,仗義執言,上呈奏章。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初十,管廷獻滿懷義憤,呈上《請罷和議激勵將士勝敵折》,直言「為和款不可輕許」「伏願皇上以聖祖為法,毅然自任,罷斥和議,伸明獎罰,激勵將士,上邀天眷,下合人心,小丑跳梁,無難殲無遺類」。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針對李鴻章在關鍵時刻「避戰保船」的醜行,管廷獻挺身而出,上書光緒皇帝抨擊李鴻章。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初三,他在《姦邪通匪盡法懲辦以彌亂源折——— 江南道監察御史臣管廷獻跪奏》中,義正詞嚴地說「竊自倭人肇釁,外閒議論,皆謂李鴻章及其子李經方暗通消息,所有戰事,一意阻撓,兵敗力絀,迫而請和;倭人之意不過六千萬元,復從中挑撥,令其多方要求,為分肥之計。竊意事權所在,每為疑謗所歸。該大臣父子受恩深重,稍有天良,必不至此」,文中指出李鴻章父子「用以議戰,則戰不可恃;用以議和,恐和亦不可恃也」,提出「宜飭李經方迅速來京,嚴加詰問,隱匿無難立著,若復抗違,即宜拏問治罪」。其言辭犀利,切中要害,直指權傾朝野的重臣李鴻章。


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起,陝西及臨省甘肅、寧夏、山西等地乾旱嚴重,出現饑荒,加之兵災、人患,造成社會混亂,民不聊生。管廷獻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毅然上書《請肅營規以通商賈而裕民食》,文中說「為年飢谷貴,小民生計惟艱,請整飭營規以通商賈,而裕食用,恭折具陳,仰祈聖鑒事」,還提出建議「應請旨飭將西安省城之兵,除留數營護衛行宮外,盡數在郊外空曠之地,掘立營盤駐紮。東路沿途之兵,於潼關附近掘立營盤,扼要駐紮。」「兵民各安其居,商賈自樂出其途矣」「並請飭下各直省督撫,責令各該州縣設立堆卡,商旅過境,認真護送」。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同日,他還針對官員等擾亂驛站、危害附近百姓商人的問題,上書皇上「相應請旨飭下河南巡撫密查嚴懲,以蘇民困,而固人心」。後內閣奉皇上諭旨,採納了管廷獻的建議,並通告各地。針對部院一些承辦文書的吏員貪婪索賄等問題,管廷鶚不怕得罪同僚,上書皇上,請求加以治理。同時提出把檢查監督和鼓勵勸勉結合起來,使官員兢兢業業,使國家收維新之利,而絕維新之弊。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當時的許多官員,懼怕洋人,唯獨不怕百姓,但管廷獻不吃洋人這一套。1896年,他在京都巡察時,獲悉奸民勾結外資洋人設「骨局」,禍及業家,遂會同五城區的同官封禁。此案英國使館插手盤查,數年後管廷獻親啟停柩驗之,赴局對勘,奸民乃服罪,終結50年屍骨疑案。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管庭 獻

  當時,有為的官員不畏強權,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此,管氏家族毫不顧忌。管廷獻任監察御史六年,上奏疏文數十篇,「皆關天下大計,彈劾不避權要,直聲震朝野。然忌公者眾,坐是不獲大用」(見丁昌燕《管廷獻墓志銘》)。管廷獻任職直隸省永平府知府時,袁世凱為直隸總督。袁世凱權傾朝野,結黨營私,重用親信。管廷獻離職時,永平府百姓卧在車轍抓住車轅,不願他離去。但因為不被袁世凱所容,管廷獻沒有得到提拔。


  在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以管廷獻為代表的一門五進士,其所作所為無疑是難能可貴的。


  註:丁昌燕(1863—1937),字師汝,號劍虹居士,皇華鎮下六穀村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官至四川省大足縣知縣。後因同情農民起義被革職。歸里後,任縣防禦會會長,參加了諸城辛亥舉義。宣告獨立後,任防禦團團長,縣議會副議長。1915年,任山東省議會議員,是省議會共和黨的重要成員,常住濟南。1916 年,諸城旅濟同鄉會成立,丁昌燕被推舉為會長。1930年,任省志館館長。1937年抗日戰爭事起,回歸故里,病逝於下六穀村。


作者風采


憂國憂民管廷獻 - 天天要聞

管錫雲先生是原日照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市文旅局一級調研員,現為日照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十日談 | 艾夫曼:上海讓我想起聖彼得堡 - 天天要聞

十日談 | 艾夫曼:上海讓我想起聖彼得堡

艾夫曼芭蕾舞團在東方藝術中心演出過五次,我也來過一次,感受過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1977年,我建立了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很多人說這是一種「心理學芭蕾舞」。我不是一個很有空閑時間的人,前四次其實我也受到了非常熱烈的邀請,但沒有時間來。第五次我終於空出時間來到上海,因為我知道上海群眾中有許多對我和我的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 天天要聞

以色列學者發出警示:下一個屠殺猶太人的,極有可能是美國

前言說到猶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暴行,以及現在正在中東到處點燃戰火的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學者在電視訪談中,談起了猶太人被屠殺一事。只不過他所說的並非是二戰時期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是
史記.丁繼超傳 - 天天要聞

史記.丁繼超傳

《史記.丁繼超傳》文/捲風丁繼超生前戎裝照丁公繼超,字冠群,生於民國十六年,山東嶧縣六區丁庄村人,乃運河支隊之英勇戰士也。少時家貧,祖父丁文庭父親丁廣友皆目不識丁,生計維艱。年六歲,常隨祖母母親放牛割草拾柴,時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