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如果非要給杜甫在成都的詩歌排一個名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定能進入前三。2月18日下午,陽光正好。雖是春意臨近之時,阿來的「杜甫 成都 詩」系列講座卻來到了秋意正濃的主題。
本場講座的主題是「秋風起兮意飛揚」,阿來以《高楠》《楠樹為風雨所拔嘆》《枯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四首杜詩為材料,深刻解析了杜甫「托物寄意」的情懷。尤其在前三首以樹木為對象的詩歌中,詠木同時抒己懷。看似說樹,實說自己。唐詩中有大量詠物詩,阿來又講到非常典型的詠物詩——虞世南《蟬》以及陸遊梅花詩,拓展了觀眾的知識面。
其後,阿來談及杜甫家族的世系和家學。尤其講到杜甫叔父「為父報仇」的壯舉以及舅舅崔氏「死悌」的義舉時,台下觀眾連連點頭,為杜甫身後這頗為傳奇的故事所驚嘆。
「以前我只知道這些有名的詩,還有一些名句,沒想到杜甫以及他的家族裡還有這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阿來老師講得比較通俗易懂,小孩子喜歡聽故事,雖然有些詩歌的釋義他不一定能懂,但這些家風的故事他聽了,我相信對他的學習是有幫助的。」第一次帶孩子來參加阿來講座的吳女士向記者說道,她的兒子楊同學目前正在念小學五年級,周末她便帶孩子聽講座,「有一些課外的講座會比課堂知識更輕鬆有趣」。
另一位阿來書房的忠實聽眾楊先生則提到,「杜甫 成都 詩」系列講座他一直關注,就算不能來現場,也總是看直播或者回放。他是一名退休中學教師,對古典文學非常感興趣。「我是看到新聞里說阿來今天這次要講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以想著一定要現場聽。」楊先生告訴記者,阿來不愧為知名作家,講座時情感充沛,娓娓道來,深入淺出。
截至講座結束,阿來講杜甫第十一講「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走進詩聖的內心世界」,封面直播客戶端觀看量84.2萬,封面新聞微博、封面新聞視頻微博、手機百度、鳳凰、新浪、大魚號、快手、抖音、視頻號觀看量59.6萬。全網觀看量共計143.8萬,線上線下都吸引觀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