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2023年02月06日20:36:20 歷史 1509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辦了一場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宴會。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這場宴會,叫做鴻門宴!

提到鴻門宴這個故事,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一方面,當年司馬遷老爺子記載這個故事的文字,後來入選了我們的高中語文課本。所以大家上學的時候,應該都學過這個故事。

另一方面,這個故事實在是太有名的!有名到後世只要提到一些另有目的的飯局,都會用『鴻門宴』這個詞來指代。比如說《亮劍》裡面李雲龍去參加楚雲飛的飯局時,就說這場宴會是鴻門宴。要知道,小說里的李雲龍,可是沒讀過書的!連不識字的人,都對鴻門宴這個典故這麼清楚,可見這場兩千多年前的宴會,到底有多大名氣了。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因為太過有名,所有中國人基本上都知道這場宴會的具體經過。簡單來說,就是秦朝末年的時候,劉邦先入咸陽,然後項羽率大軍後入關中。因為當時項羽這邊實力比較強,所以劉邦不敢和項羽翻臉,只能去參加項羽的宴會,去給項羽賠罪解釋。

在這場宴會上,項羽和劉邦鬥智斗勇。這期間,項羽麾下的謀士范增,還曾經想要派人以舞劍助興為名,刺殺劉邦,結果卻被其他人擋下。這場宴會期間,雙方雖然暗流涌動,但最終還是談出了雙方都滿意的結果。此後,項羽入主咸陽,大封十八路諸侯。劉邦則是就藩漢中,被分封到了四川盆地。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這場鴻門宴的結果,無疑是從根本上決定了秦末歷史的走向。因為項羽的大肆分封,天下重新陷入分裂割據狀態。劉邦因為被分到了漢中,封為漢王,所以漢這個政權,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同時,這個結果,也為接下來的楚漢戰爭,埋下了一個伏筆。

千百年來,對於鴻門宴這個故事,大家一直充滿了爭論。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當時項羽不直接殺了劉邦?如果項羽當時直接殺了劉邦,是不是就沒有後來的楚漢戰爭了?項羽當時為何要選擇大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選擇自己做皇帝呢?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想要看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其實還得從鴻門宴發生的前置劇情開始說起。

鴻門宴的前置劇情,最早其實得追溯到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在鴻門宴發生三年零五個月之前,秦始皇在第五次外出巡遊的路上去世,死在了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境內。而隨著秦始皇去世,各地六國亡國貴族,就開始蠢蠢欲動,打算起兵復國。

而接下來,大概在秦始皇去世一年多以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開始起義。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在沛縣地區起兵,項羽則是跟著自己的叔叔項梁,在會稽郡地區起兵。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再之後,秦朝高層當時迅速派兵鎮壓。因為當時秦朝國力還比較強,所以很快,短短半年之後,秦朝就迅速反推了起義軍,幹掉了陳勝。而隨著陳勝被殺,秦末起義活動,也陷入了第一波低谷。

但是同時,之前陳勝勢大的時候,陳勝已經派出了很多小部隊,去各地幫助六國亡國貴族復國。所以,當陳勝被殺的時候,六國的亡國貴族,都已經在各自原本的地盤上復國。所以接下來,秦朝就不得不派出所有的主力,去鎮壓六國的復國勢力。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這裡多說一句,很多網路營銷號所說的『秦朝內戰沒派主力上場』,這個說法是絕對不成立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秦朝的主力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攻略嶺南的嶺南兵團,二是鎮守北方的長城平團,三是秦國舊地的老秦兵團,四是放在六國舊地的各地常備兵團。

之前為了鎮壓陳勝吳廣起義,秦朝已經把關中地區的老秦兵團,還有六國各地的常備兵團,都給調到前線了。至於說長城兵團和嶺南兵團,因為起義爆發的太快,當時根本就回不來。

即便這樣,後來起義軍還是打到了咸陽城外,後來還是章邯帶著驪山那邊修秦始皇陵的十幾萬人,解決了這場危機,然後和前線主力匯合,最終滅了陳勝。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北方的長城兵團,其實也在南下。大概在陳勝被滅的同時,長城兵團才剛剛撤回中原內地,然後開始和章邯一起,鎮壓各地的六國復國軍。這幾部分加起來,總人數應該在五十萬到六十萬之間。

至於說南方的嶺南兵團,雖然也有幾十萬人,但是當時嶺南交通不便,而且嶺南地區之前剛剛平定,統治還不穩固。這個時候如果嶺南兵團,撤回主力軍隊,嶺南地區一定會造反,到時候一定會腹背受敵。再加上當時嶺南兵團的主帥趙佗,也想擁兵自立。所以整個嶺南兵團,根本就不可能回中原腹地參戰。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另外,起義爆發之後,秦朝中央對於六國舊地的控制,已經徹底失效了。當時秦朝還能控制的,基本上也就只有戰國時期的秦國故土,也就是秦始皇滅六國之前的地盤。

當年秦始皇滅楚國的時候,傾盡全國之力,也就只湊出了六十萬軍隊。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派出的軍隊規模也相差不多。這意味著,以秦國故土的能力,最多只能提供五六十萬人的補給,這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當時秦朝能派出四五十萬人鎮壓起義軍,已經是極限了。要是再多的話,補給就跟不上了。哪怕留守北方的長城兵團余部,以及嶺南兵團,全都趕回來救場,秦朝中央也提供不了這麼多的補給。到時候補給一斷,回來的那些秦軍,到底會鎮壓起義軍,還是會加入起義軍,恐怕還真說不好。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不過,儘管當時秦朝已經堪稱全力以赴了,但是六國貴族的反抗力度,依然非常強大。最關鍵的是,當時秦朝高層不穩定,以李斯和趙高為首的兩派勢力,一直在內鬥。大概就在陳勝被殺幾個月之後,趙高陷害李斯,導致李斯全家被殺。

秦朝高層的這種內鬥,無疑也是導致秦朝前線軍隊,始終無法全力鎮壓起義軍。前方的秦軍將領,也時刻擔心自己會被清算。因為這個原因,陳勝被殺之後,六國的舊貴族才撐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並且開始不斷壯大。

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都是在這個時候,逐漸成為起義軍主力的。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但是同時,因為項羽那邊,因為他叔叔項梁比較牛,率領的這部分軍隊,逐漸成了主力,引來了秦朝的針對。所以最後,項梁被秦軍名將章邯給幹掉了。恰好在這之前,項梁又擁立了楚王熊心,作為所有楚國派復國軍名義上的共主。

項梁當時這樣做,本來是想借著楚王的名義,把所有楚國派系的復國勢力,都收歸自己麾下。比如劉邦,當時就沖著這一點,暫時成了項梁的小弟。但誰都沒想到的是,這位楚王被擁立之後,項梁忽然戰死了。

如此一來,這位楚王在很多楚國舊臣的支持下,掌握了一定的實權,不再是完全的傀儡。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同時,項梁戰死之後,章邯率領自己麾下的秦軍,前往北方和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匯合,打算一起消滅剛剛復國的趙國復國軍隊。章邯和王離統領的軍隊加起來,總數接近四十萬。考慮到當時秦朝在關中地區的幾個重要關隘,以及其他一些關鍵區域,還留守一部分兵力。當時秦軍的總兵力加起來,應該就是五十萬左右。

這已經是當時秦朝能調動的所有軍隊了。

再之後,因為怕趙國倒下之後,其他復國勢力也遭殃,所以大家就派出了軍隊,前去營救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巨鹿之戰發生的前置劇情。而在出兵救援之前,那位名義上節制所有楚國軍隊的楚王,曾經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做誰先攻入關中,就給誰封王!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而當時楚國派出的軍隊,可以分為兩路。一路是由劉邦統帥的西路軍,另一路是由宋義、范增、項羽統帥的東路軍。東路軍直接去救趙國,西路軍則是走另外一條路線,直接進攻關中,為巨鹿戰場減輕壓力。

但是誰都沒想到的是,後來,項羽在巨鹿戰場大獲全勝,一戰幹掉了二十萬秦軍。而剩下的二十萬秦軍,則是由章邯統領,繼續和項羽對峙。這樣一來,劉邦那邊壓力驟減,逐漸接近秦國舊地的邊境。

而接下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秦朝中央那邊,趙高忽然弒殺了秦二世胡亥。這件事直接導致秦朝前線的將領,瞬間沒了鬥志。所以後來,章邯直接投降了項羽,劉邦則是輕易攻破武關,繼而挺進關中,接近咸陽。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等到咸陽這邊,子嬰反殺了趙高,重新控制了局面之後,這時候秦朝前線已經徹底崩了。此後,劉邦直接挺進關中,兵臨咸陽城下,所以子嬰才不得不主動投降。與此同時,項羽那邊,因為擔心麾下投降的二十萬秦軍造反,所以就在前往關中的路上,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門峽地區,直接把這二十萬秦軍降卒給坑殺了。

然而,等到項羽坑殺了秦軍降卒,臨近函谷關之後,卻發現函谷關已經換了旗幟。這時候項羽才發現,劉邦已經先入關中。所以在這之後,為了爭取更多的勝利果實,項羽直接強攻函谷關,以一種非常暴力的姿態,挺進關中,接近咸陽地區。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再之後,劉邦這邊經過比較,發現自己這邊只有十萬人,而項羽那邊則是有四十萬人。不管怎麼看,劉邦都不可能戰勝項羽。所以接下來,劉邦才會主動和項羽那邊示好。而項羽那邊,抵達咸陽地區之後,也沒有貿然進攻,只是等著劉邦前來和談。

以上這些,就是鴻門宴發生之前的所有前置劇情。

對於熟悉秦末歷史的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這段歷史沒有必要提。因為大家對這段歷史,實在是太熟悉了。但問題是,如果不把這段前置劇情完整說一遍,我們很難理解接下來鴻門宴當中,雙方的真實意圖。

鴻門宴開始之前,劉邦已經先入咸陽,控制了整個咸陽城。進入咸陽之後,劉邦和咸陽百姓約法三章,優先得到了關中百姓的支持。而且,劉邦拿下咸陽,是在這一年的十月。而項羽抵達函谷關,是在這一年的十一月中旬。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在項羽進入關中地區之前,劉邦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對關中地區進行整合,收攏一切能夠收攏的力量。大概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劉邦接管了函谷關,並且派自己的人去鎮守函谷關。

那麼,這樣一來,第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當時劉邦接受子嬰的投降之後,直接選擇自己佔據函谷關,優先控制整個關中,是否可行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有可能,但是難度太大。

首先,之前秦朝鎮壓農民軍,基本上就是依靠關中地區提供補給。就在一年多以前,秦朝為了抵抗農民軍,已經到了必須要赦免驪山囚犯的地步。所以此時的關中地區,不管是從徵兵能力,還是從補給提供能力上來說,都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其次,劉邦進入關中之後,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雖然史書上對沛縣集團的評價很高,但我們必須承認,在入主咸陽三年之前,劉邦麾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最底層的平民。地位最高的蕭何,也只是一個普通秦朝小吏而已。

這樣一群人,指望他們勇敢衝鋒,或許還可以。但是要想指望他們治國,迅速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這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說到底,還是當時劉邦根基太淺。如果劉邦不是出身底層,而是六國亡國貴族後裔,身後一個強大家族或者集團支持,結果將會截然不同。雖然劉邦已經先入關中,但是他麾下缺少足夠的中層治國官員。這個短板,註定劉邦不可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徹底控制整個關中。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而無法控制整個關中,就意味著劉邦絕對不可能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項羽率領的那四十萬大軍。

當然,從當時劉邦的角度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唯一的機會就在於,劉邦搶佔先機,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雖然之前秦二世胡搞的幾年,但是在關中地區,老百姓對秦國宗室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

那麼當時的劉邦,有沒有嘗試過這個選擇?有沒有想要和秦朝宗室,聯手割據關中自立呢?

從史書上的蛛絲馬跡來看,我們可以基本斷定,當時劉邦應該是動過這個念頭的。而這件事,也和接下來鴻門宴的開始有關。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自劉邦入主關中之後,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劉邦肯定是做了很多事情。這期間,劉邦不但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同時還封了咸陽城的府庫,並且接收了咸陽城內存儲的各種戶籍資料。對於後來的劉邦來說,這些東西,無疑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劉邦當時應該也嘗試過儘快組織軍隊,重新恢復函谷關守軍。但遺憾的是,當時劉邦麾下的將領當中,並沒有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韓信也還沒加入劉邦的陣營。所以,就算劉邦控制了函谷關,依然擋不住項羽的進攻。

而接下來,當項羽率軍抵達咸陽周圍,屯兵霸上的時候,鴻門宴的劇情,就正式開始了。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鴻門宴開始的時候,第一個上場的,是一個叫曹無傷的人。這個人,在秦末歷史上並不算出名,但是在鴻門宴發生的這個時候,他卻扮演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

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曹無傷到底是什麼來歷,只是記載在這個時候,曹無傷正在擔任劉邦身邊的司馬。在秦漢時期,司馬這個官職是非常重要的軍隊官職。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司馬,地位僅在三公之下。類比今天的話,大概相當於是一個副國級的職務。

而在劉邦率領的這支軍隊當中,司馬這個職務,則是更近似於今天的參謀長。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這個地位,絕對不低了。

有意思的是,史書上對於曹無傷這個人,除了鴻門宴這一段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記載。而且,如果我們查過其他沛縣功臣集團的傳記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那些跟劉邦起兵的沛縣老兄弟,包括後來加入的張良等人,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擔任過司馬這個關鍵的職位。

這顯然不合理。從劉邦的角度來說,這麼重要的一個官職,肯定得給自己家兄弟才對。但結果,偏偏是曹無傷這樣一個人來擔任的。而且史書上也沒有其他有關曹無傷的記載,這證明曹無傷並不是出身沛縣,沒有在劉邦起兵之初就追隨劉邦。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所以很多後世史學家推測,這個曹無傷,極有可能是楚國或者項梁之前派來的人。畢竟,之前劉邦和項梁那邊借過五千精銳,接受過項梁的領導。而之前劉邦擔任西路軍主帥的時候,也是那位楚王給他的名頭。

所以,曹無傷原本並不是劉邦的人,可能原本是楚王或者是項梁的手下,這個猜測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項羽和劉邦在咸陽周圍開始對峙之後,曹無傷首先站了出來,給項羽那邊傳遞了消息。

而當時曹無傷傳遞的這個消息,就是『劉邦企圖聯合秦國宗室,任用子嬰做自己的相國,自己做秦王,割據關中自立』!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曹無傷傳出來的這個消息,極有可能是真的!而且,這也從側面印證,劉邦當時確實有想要割據關中的心思。他也確實想要用子嬰做自己的相國,以此來籠絡那些秦國人。

只可惜,隨著項羽入主關中,這個計劃被打破了而已。

而接下來,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項羽接下來的表現,就很耐人尋味了。在項羽進攻之前,項羽另一個叔叔項伯,提前來到了劉邦這邊。而項伯來劉邦這邊,給出的理由,是他想要救張良。

因為項伯和張良之間,很早之前就有了交情。當年在秦朝那會兒,項伯殺了人,然後張良冒著被殺的風險,把項伯藏了起來,對項伯有救命之恩。而此時的張良,恰好正在劉邦身邊。項伯為了救張良,所以才偷偷來到劉邦這邊,面見張良,想要勸張良馬上離開。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以項伯的身份,知道項羽那邊的態度,自然不成問題。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項伯是怎麼悄悄離開了項羽的軍隊,然後又悄悄潛入到劉邦這邊的呢?

對此,我們當然可以用當時雙方軍紀不夠嚴格,來解釋這一切。但是也有史學家認為,項伯的到來,其實本就是項羽集團那邊使出的一條計策。項羽當時也拿不準要不要收拾劉邦,所以就借著這個機會,把消息透露給劉邦這邊,試探一下劉邦的情況。

有的人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會說:用得著這麼麻煩嗎?反正項羽當時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手握四十萬重兵。趁著這個機會,徹底解決劉邦,一勞永逸,那不是更好嗎?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實際上,如果站在項羽的角度,我們就會發現,情況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我們先想一個問題:項羽手裡這四十萬大軍,到底是哪來的?

要知道,當年項梁項羽叔侄起兵的時候,最開始聚攏起來的嫡系軍隊,也就只有八千人而已。這八千人,就是後來項家起兵的老底。

而項家叔侄起兵之後,這一路上雖然一直都在擴充軍隊,但是從他們起兵到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三年而已。而且,之前項梁被章邯幹掉的時候,自身有損失了不少軍隊。如果當時項梁身邊有四十萬大軍,估計反過來直接把章邯推平,都綽綽有餘了。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哪怕到了巨鹿之戰以前,項羽當時統領楚國軍隊北上,前去救援趙國。而當時楚國派出的援兵,一共就只有五萬人而已。而且,這五萬人最初還是由宋義節制,項羽當時在名義上,只是宋義下面的一個將軍而已。

而在巨鹿之戰當中,項羽背水一戰,率領楚軍死磕王離。雖然最後大獲全勝,但他率領的這五萬楚軍,自身折損肯定也不會小。再之後,項羽又和章邯對峙了近半年的時間,這期間項羽就算盡全力招兵買馬,能一下子擴充到四十萬的規模嗎?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考慮到之前項羽攻佔函谷關之前,還有坑殺秦軍二十萬降卒的經歷。也就是說,項羽也不大可能從秦軍那邊,補充兵力。所以,到了這個時候,項羽麾下軍隊的來歷,似乎也就顯而易見了。

答案很簡單,當時項羽麾下這四十萬軍隊,其實並不是他的嫡系部隊,而是六國所有軍隊的總和!打完巨鹿之戰以後,因為項羽聲威大震,所以大家就推舉項羽做了臨時的統帥。所以,當時項羽麾下這四十萬大軍當中,至少有一多半,其實是其他國家的軍隊。而這些軍隊,當時只是名義上歸項羽節制而已。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至於項羽真正能隨意指揮的嫡系,到底有多少?恐怕就真的難以計算了!反正當時項羽他們從楚國帶出來的軍隊,就只有五萬。巨鹿之戰折損了很多,但是後來肯定一路上又補充了不少。這樣算下來,項羽的嫡系軍隊,能有十萬人,已經很了不起了。

當然,在雙方對峙那段時間,項羽是可以完全指揮這四十萬大軍的。因為劉邦打算獨佔關中的這件事,肯定是同時站到了所有諸侯國的對面。其他剛剛復國的六國貴族,也不可能容忍自己在前方打生打死,好處卻被劉邦獨佔了。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最關鍵的是,在此時的項羽眼裡,劉邦是真正的敵人嗎?

如果從後世的角度來看,顯然肯定是。因為劉邦後來會和項羽爭天下,所以肯定是越早幹掉劉邦越好。但是在這個時刻,項羽和劉邦之間的關係,其實非常微妙。

首先,兩個人都是楚國這邊的復國力量,名義上都歸那位楚王節制。同時,之前劉邦也算是項家軍的一個分支。當初劉邦被打敗之後,還去項家那邊借兵,這才重新穩住了自己的地盤。

甚至於在分兵兩路之前,項羽曾經明確表示,自己想參加劉邦的西路軍。因為當時項梁剛剛被殺,項羽想要直接進攻關中,去給項梁報仇。可惜當時楚國高層拒絕了,沒有讓項羽參加西路軍,反而是讓項羽進入了東路軍,去參加了巨鹿之戰。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之前的這些經歷,意味著在此時的項羽眼裡,劉邦未必是最大的敵人。相反,此時他麾下的那四十萬大軍,裡面倒是有不少人,被他視作敵人。因為這些人,並不是楚國派系的力量,而是其他幾個國家的人。在當年戰國時期,楚國可不光是和秦國敵對,和這些國家也有戰爭。

之前大家聯手滅秦,自然會團結一致。可是如今秦朝倒了,如果這個時候,楚系力量當中,實力最強的項羽和劉邦徹底翻臉,馬上開始火拚。誰又能保證接下來這些人,不會隔岸觀火,然後來一個漁翁得利呢?

所以,從此時項羽的角度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先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穩住局面,壯大自身。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如果要想達成這個目的,馬上和劉邦翻臉,絕對不是好主意。反倒是給劉邦一個下馬威,讓劉邦知道自己的厲害,然後向自己屈服,這是比較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項羽派項伯去試探劉邦,借著給張良傳遞消息的機會,把自己這邊的態度告訴劉邦,這就很合理了。

再之後,就是正式的鴻門宴劇情了。當張良把這個消息告訴劉邦之後,劉邦第一時間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然後,劉邦便通過項伯,和項羽那邊傳話,表示自己願意低頭。

如此,等到項伯回去之後,把劉邦的意思也轉達到項羽那邊,項羽也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第二天,劉邦帶著一百親衛,親自跑到項羽的軍營,來給項羽道歉。與其說是道歉,倒不如說是低頭,同時也是做給其他諸侯看。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而當鴻門宴開始之後,項羽這邊,顯然也有不同的意見。以范增為首的一群人,一直打算直接在宴會上幹掉劉邦。但是以項伯為首的一群人,卻堅決維護劉邦的安全。

所以,在這場宴會上,就留下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

而接下來,當范增派出項莊,打算趁機幹掉劉邦之後,事情就更有意思了。除了項伯挺身而出,同時舞劍保護劉邦之外。這期間張良還趁機離開了營帳,然後去外面找到了樊噲。接下來樊噲拿著一塊盾牌,直接橫衝直撞,撞開了項羽帳外的護衛,硬生生闖進了舉行宴會的營帳。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這事就很不合理!

要知道,樊噲雖然勇猛,但他依然只是一個人。他手裡拿的是一塊盾牌,不是開著高達!樊噲能闖進去,意味著當時項羽根本沒有下令,讓帳外的護衛,嚴格防備劉邦這一行人。要不然就算樊噲能耐再大,也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穿過層層護衛進入營帳。

而接下來,樊噲的闖入,也是讓項羽一愣。但是接下來,項羽卻並沒有動殺心,反倒是賜給樊噲一支豬腿。這也從側面證明,當時項羽並不想殺劉邦,只是想讓劉邦低頭而已。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再之後,因為樊噲趁機闖入,攪亂了宴會的節奏。劉邦則是借著上廁所的名義,離開了營帳,然後走小路逃回了自己的軍營。這也再次從側面證明,當時項羽對劉邦真的沒有殺心。否則的話,劉邦離開營帳之後,絕對會有專人貼身監視他,根本不可能給他逃走的機會。

等到劉邦回到自己的軍營之後,因為此時劉邦已經知道,是曹無傷告的密。所以劉邦接下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了曹無傷。而項羽這邊,雖然覺得劉邦貿然離開,有點失禮。但是顯然,劉邦前來赴宴,已經表示了低頭,項羽也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所以也就沒有繼續難為劉邦。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也正是因為項羽和劉邦沒有撕破臉,此時在關中地區這邊,劉邦和項羽加起來,楚系力量在起義軍內部,依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接下來,項羽才有資格,主持瓜分秦朝的盛宴,成了那個分蛋糕的人。

客觀來說,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誰來主持這場分蛋糕的盛宴,誰就能為自己分到最大的蛋糕,並且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搶佔先機。如果真正按照傳統的尊卑制度來判定,這個分蛋糕的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項羽,而應該是那位楚王,或者是其他幾個國家的國君。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但是此時的項羽,顯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旦把這個機會讓出去,項羽就真的虧大了。

而接下來,就是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的劇情了。

後世有人問,為什麼當時項羽要大封十八路諸侯,而不是自己獨自稱帝?仔細看過之前這段歷史,我們就很容易得出結論:不是項羽不想,而是他沒這個能力。如果項羽當時真正稱帝了,起義軍內部所有人都會反對他,項羽本人也會瞬間成為亂臣賊子,被所有人圍攻。

最好的選擇,就是把蛋糕徹底分掉,然後自己分最大的那一塊。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在接下來分封的過程當中,項羽其實依然很聰明。戰國時期幾個比較強大的諸侯國,基本上都被分成了好幾塊。比如說齊國被一分為三,趙國被一分為二,燕國被一分為二,魏國也被一分為二。當年實力最強的秦國,更是被一分為四。

而且秦國這邊,項羽把劉邦封到了四川那邊,同時又把整個關中一分為三,封給了三位秦朝降將。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劉邦被堵在四川內部出不來,也能保證短時間內關中地區無法統一。因為當時項羽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唯獨留下了三位降將。所以關中老百姓對這三位將軍,其實是極度痛恨的。短時間內,他們根本就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更別說統一整個關中了。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至於楚國那邊,更是被項羽一口氣分得乾乾淨淨,分成了至少四塊。在這其中,項羽拿到了最有價值的一塊,同時這塊地方,也是他的家鄉。在當地,項羽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統治。

同時,項羽為了能夠分蛋糕,還給那位楚王戴了一頂高帽子。直接把他的楚王,改為義帝。如此一來,這位楚王以後在天下的地位,就有點像當年的那位周天子了。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一塊地盤都沒有,只是一個傀儡。

因為項羽當時分了蛋糕,讓大多數人都滿意。所以楚國那邊,那位楚王和其他楚國舊貴族,也沒辦法反對。但同時,項羽這種蠻橫的分法,肯定也導致了很多其他國家的舊貴族不滿,註定接下來各地都會開始混戰。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項羽的打算,大概就是想等各地開戰之後,自己所在的地區相對穩固,然後再緩緩向外擴張。但項羽沒打算的是,後來劉邦那邊牛人太多,韓信、張良、蕭何,這幾個大牛人先後出手,徹底打亂了他所有的布置。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當時的項羽,為啥不把自己封在關中呢?誰都知道,關中地區有天險優勢,當年秦國就是憑這個優勢統一了天下。就連項羽麾下最重要的謀士范增,也曾經勸項羽先拿關中再說。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項羽當時為啥不這樣做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不是因為項羽感性,想要回家。而是因為在這之前,他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導致關中老百姓對他極度痛恨,項羽根本沒辦法統治關中。

另外,就算項羽強行拿下關中,他也無法重複當年秦朝的劇本,因為他手裡沒有四川地區。之所以無法控制四川,是因為劉邦攻佔關中的同時,已經先派人控制了漢中地區,繼而控制了整個四川。

鴻門宴到底是怎麼回事?項羽當時佔盡優勢,為何不直接稱帝? - 天天要聞

沒有四川的關中地區,地盤過於狹小。非但以後不能橫掃天下,反倒是很容易被人徹底堵在西邊,以後再也無法東出了。比如春秋時代的秦國,就是這樣的劇本。

當然,這場鴻門宴和大封十八路諸侯的大戲,最終還是沒能如同項羽預料的那樣發展。後來,大家還是開始混戰,楚漢戰爭也因此爆發。

但毫無疑問,不管後來的歷史如何發展,那場鴻門宴,始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刻。因為那場宴會,直接決定了接下來幾年的天下混戰,以及楚漢戰爭的爆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