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023年01月25日20:19:12 歷史 1219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死亡作為客觀事物自然熵增的必經歸宿,因其神秘晦澀的面紗,使得人們自古以來就開始審視萬物本質。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長久以往,因各域地理文化發展的不同,對逝去生命的悼念形式便日益演化成為形式各異的葬禮規則,也就是葬俗。

而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長河裡,有一個朝代的葬禮儀式卻堪稱標新立異,即便與中國曆來諸朝相較,其獨特性也是無可比擬的,那就是元朝

元代蒙人葬俗本土起源:薩滿教影響下的奇特禮俗

蒙昧時期,古蒙人在教育匱乏,生存資源不足的艱苦狩獵生涯下,對人類生老病死和天地法則的困惑促使他們開始向日月山川,星辰河流等自然事物祈禱,賜予他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並為他們解答疑惑。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而本身作為一個居無定所,傍水而生的游牧民族又令他們亟待安穩活著。久而久之,有些部落里地位較高者便以自身為形象,賦予森羅萬象「神靈」的稱號,薩滿教也因此創立。

此時名為巫祝的職業也應運而生,他們聲稱自己是天與地之間的界線,能夠實現人與鬼神的溝通。薩滿教貫穿於蒙古社會始終,在皇室、貴族和民間都有著重要影響。

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之前,薩滿教於蒙古地區已長期佔據支配地位。因而在它的影響下,古代蒙古人的喪葬習俗是頗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北史·契丹傳》記載:

「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後,乃收其骨而焚之。」

可見,風葬(又稱樹葬)是原始社會初期北方漁獵民和游牧民廣泛採用的一種喪葬方式,這應與早期森林百姓的巢居生活有關。

具體做法為把死者置於深山野外的巨樹上風乾,或把屍體安置在原始部落的公共樹葬場所里任其腐爛。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此等荒誕行徑看似是讓逝者曝屍荒野,實則是當時人們普遍認為,逝去的親人通過這種方式必將得到天與風等神明的護佑,從而過渡到陰間時也過著如生前一般的巢居生活。

隨著時間逐步過渡到元朝,在蒙古軍隊不斷南征北伐向歐亞各國的擴張過程中,多元宗教開始引入中原大地,不斷衝擊著蒙古族原有的宗教信仰,期間也帶來了更多具有外界文化特色的葬禮習俗。

時殊風異:多元宗教影響元朝奇特葬俗的發展

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的繼承者們為加強自己的集權統治,都極其重視宗教對百姓思想管製作用,於是採取兼容並蓄,移風崇教的政策,使之發揮愚民功效。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一時間,佛教道教、清真教、基督教等在蒙古社會中廣泛傳播開來。

土葬,也稱生葬,蒙古族土葬與漢族風俗不同的地方是:入殮時,將屍體平放在轎內,有喇嘛圍繞誦經,在門前或者光線昏暗的地方燒紙。

出殯時既不拉靈也不拿戳喪棒,叫魂時讓馬在院內跑動。如果馬流汗,就代表亡者已經去往極樂世界

除土葬這一蒙古族的原始下葬方式,也接受了火葬這一外來方法。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涅槃經》下稱:

「爾時如來,以大悲力,從心胸中,火踴棺外,漸漸荼毗,經於七日。」

而蒙古人作為薩滿教的忠實信徒,也將火當做崇拜對象,在他們看來火是聖潔的象徵 ,世上萬事萬物都可以用火凈化。

因此,蒙古人很快接受了喇嘛教的火葬儀式 ,他們認為,把死者的屍體用火焚燒之後,逝者會直接升天,進行新的輪迴轉世。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火葬在當時並非尋常的殯葬方式,只有王公貴族、達官貴人、祭祀巫祝才能隨意使用。

底層百姓死後大多不允許火葬,除孤寡老人、未婚青年、難產致死的婦女或患惡性傳染病者才能藉助火化方式「驅邪避晦」:

燒兩堆柴火,在旁各立一枝削尖的長矛,再用一根裹滿粗布麻條的長繩系在其矛尖上,葬禮上的賓客家人和牲畜就在這根繩以及布條下面和兩堆篝火之 間通過。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在元朝蒙古人火葬儀式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火化的木材需讓死者親屬必須到處乞討,募集百家柴火,取「百納」之意,表明苦修成果,以示功德圓滿。

其二,意外死亡的普通百姓火葬,須裝入棺木再一同火化。或把骨灰撒于山河,也有不收骨灰,任其風揚四散的。

在既定的時辰內若骨灰飄散殆盡,則認為死者已經升天,若骨灰有殘存,則認為死者因生前不行善,死後便會在陰問受盡折磨。所以死者親屬必須請喇嘛進行超度來幫助死者早登極樂。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其三,貴族、官吏和富戶火化後,會撿取其骨灰,和以麵粉,塑成人像,表面用金、銀裝潢,置於廟中接受香火以告慰亡靈。

天葬,又叫野葬,在元朝喇嘛教傳人後,開始成為蒙古族的傳統喪葬方式,在廣大貧苦牧民和下層喇嘛中甚為流行。

佛教講究普度眾生,認為人活著的時候以肉為食,殺孽極重,死後靈魂離開肉體,應效彷彿祖釋迦摩尼生前割肉喂鷹的善舉。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通過禽獸啄食肉體的方式,把罪惡的肉體奉還於天,歸於至臻圓滿,來救濟眾生,以體現升華無我的精神,從而通過這種因果循環順利到達極樂世界。

天葬形式可分為兩種:一是在人死後換上新衣或用白布纏裹全身,然後放在無人駕馭的勒勒車上用鞭抽打馱車的馬或駱駝,任其奔跑而不理,三天後沿車轍尋找屍體。

若大體已全然被猛獸吞噬,就認為為屍體亡靈已經成功升天,其子孫將被神明祝福。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若屍體完好無損或殘缺,則認為死者生前罪孽尚未消除,須請喇嘛念經超度,為之贖罪。

二是人駕馭裝屍體的車在曠野上狂奔,如果屍體落下,則就地拿石頭和泥土圍起來,三天後再沿著馬蹄路線尋找。

天葬方式對元朝蒙古族來說,是將屍體獻給野獸的善意施行,乃「藉飛鳥之力使此身復歸於四大」,是利用肉體的苦修以達精神之解脫的一種方式,死者與家人都為之倍感榮光,更是反映出來當時元朝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的觀念。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13世紀過後,蒙古族人於葬禮現場不再高聲哭泣,因為害怕自身痛苦會使亡靈驚慌,在前往西天的方向上迷路。

而且他們也迷信「倘若淚水沾濕親人衣物,死者靈魂便會沉入苦海永世不得超生」的說法。這種表達哀悼方式變化也是藏傳佛教導入的結果。

而其他宗教例如清真教也在元朝的蒙古族裡佔有一席之地。據拉施特的《史集》記載忽必烈之孫阿難答出生後被寄養在中亞一位「木速蠻」(元代對清真教徒的通稱)家中,由此人的妻子把他撫養長大。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自此在信奉清真教家庭的耳濡目染下,阿難答不顧篤信佛教的元成宗勃爾只斤鐵木耳的反對,堅決皈依清真教,成了一名虔誠的清真教徒。

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阿難答發動上都政變失敗被斬後,海山皇帝便是依照蒙古皇族和清真教的葬俗。

即以蒙古皇族專用的獨木棺為葬具,以清真教高級上層人士的墓葬,名曰「拱北」—— 一種上圓下方的西亞風格的建築作為死者的陵墓,將其葬於上都東南的白城子

該陵墓已於公元2000年在河北省「壩上草原」的沽源縣白城子遺址(元代屬上都路管轄)成功挖掘。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這項考古發掘工作為我們進一步揭示了清真教對元代蒙古族喪葬習俗的影響提供了現實依據,同時也展示了元代蒙古族原有喪葬禮儀在與多元宗教文化互相交流、摩擦過程中的重要轉變。

元朝葬俗對後世朝代的蒙人影響:逐步從簡文明

明代葉子奇《草木子》所述,在元代為防止盜墓者,逝者下葬後不樹墳墓,葬後用馬群踏平墳土,不留任何痕迹。

接著在葬地當著母駝的面殺了她的孩子,次年草木復萌,不辨其地,然母駝再至此,卻仍能嗅出當年乳駝流血的氣味,悲會鳴不前,人們就能辨別死者墳塋祭奠之。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這也解釋了為何當時很多蒙人的陵墓會消失不見的原因。

到了明代阿勒坦汗時代,蒙古人民逐漸認識到此類葬式的殘酷和弊陋於萬曆六年(1578年),宣布嚴禁薩滿活動,拆毀翁袞祭台,廢止以妻妾、僕從、馬匹等殉葬的陋習。

清朝蒙古王公貴族死後,依照的是清朝殯葬制度,將屍體放在棺槨里,蓋棺停在王府一段時間,短則3月,長則7月,然後才將棺材入土。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貴族在蒙古人中佔少數,葬儀過於講究,葬式不具有普遍意義,而貴族中亦有財力不足者,都未必都能依照制度施行,所以基本以後葬禮儀式都蒙漢合流,一切從簡。

結語

「人即生墓始形」

飽經風霜的游牧生活令蒙古族世世代代流傳著這句俗語。意為任何人從一出生起,就會無法避免地逐步邁向死亡。

多元宗教生死觀的滲透:元朝葬俗標新立異,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 天天要聞

那麼從自古以來信仰長生天(草原最高神,代表蒼天)的蒙古族觀念來看,尊重逝者遺願,使其靈魂歸於平靜不被凡塵所擾就成了頭等大事。

但到了現世,我們應科學唯物的看待未知事物,並正確對待。

死亡,只是人類的出世,逝者如斯,物是而人已非,唯承故人之志,畢其所願,已告慰之。


參考文獻:

《元史》

《蒙古史學史》

《馬可波羅遊記》

《出使蒙古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