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今天的統計局數據。
2022年,出生人口跌破1000萬,總人口減少了85萬。
這也意味著,從2022年開始,中國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
出現負增長,並非突然發生,已經是意料之內的。
大家看看下面的圖就知道,真正出現斷崖式下降的,是在2020年,也就是疫情之後。
當然,我不是說疫情是主要因素。
因為人口出生率下滑,是一個累計下來的結果,從2018年就很明顯了,那一年就跌了200萬出生人口,而我們全年死亡人口這些年一直相對穩定的,所以就出現了凈增人口越來越少。
只是這個幅度和速度,有點超預期。
我對比了下其他發達國家,歐洲和日本負增長是最嚴重的,韓國這兩年也是人口負增長。
美國好一些,美國有特殊背景 。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移民過去的人很多是為了下一代,都會生,哪怕本地人不生,外來的移民會生啊。
所以美國的人口哪怕起起伏伏,相對來說,算是發達國家裡面非常好的了。
之前操心全人類的馬斯克,他說的是啥?
人類文明如果想要發展,尤其是走向浩瀚的太空,就必須保持人口正增長。
就我們現在這個人口數據降低的問題,櫻桃覺得長期也是一個無可避免的問題。
全世界現在發達國家都在走向人口負增長,現在能生的你去看,都是一些東南亞的窮國,或者非洲那些國家。越窮越生,越富的越不生。
所以隨著經濟越增長,人口下滑是規律,並非是問題,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啥,你知道嗎?
就是我們現在經濟增長的速度跟人口下滑的速度是失衡的。
這個才是問題,這個才是很多有清醒認知的人必須要考慮的。
那些發達國家已經達到了人均3萬美金之後,他們人口負增長影響已經不大了,可我們還只有人均1.27萬美金,還離發達有一定距離,所以人口負增長很顯然比發達國家要早 。
人口負增長,主要還是出生率下滑,這其實會帶來很多問題。
其一,養老的問題。
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現在的事實是,年輕人在給老年人交養老金,因為老年人每年增加的速度超過出生人口,養老金就那麼一點,現在用的多,後面就用的少,很多年輕人甚至都停掉社保了。
年輕人以後真的只能靠自己養老了,全年在提第三根支柱,搞個人養老金制度,我想目的就是這個,以後靠自己養老。
其二,是消費的問題。
大夥應該都知道,中國未來的增長一定是要靠內需。
前些天看到一張圖,是我們的消費佔gdp比重,居然連印度都比不了。不消費就說明啥,大家生活過得緊啊,消費不振具體原因太多了,我不細說。
如果出生人口減少,直接影響的就是非常重要的嬰幼兒的消費,這塊真重要。
很多父母不捨得給自己花錢,就捨得給孩子花錢啊,那些做童裝的,奶粉的,玩具的,家居鞋服的,學前培訓的等等,都會進入萎靡。
第三,就是投資會縮減的問題。
消費低迷,沒那麼多生產需求了,投資就減少了,那麼工作崗位就會少,經濟結構就會進入通縮。
很多人就會想啊,那怎麼辦呢?大盤子的人口減少,那對我也有影響啊,因為個體要賺錢,一定是國家要發展啊。
這個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懂的。
怎麼辦,要我說實話嗎?
我覺得要對沖人口減少的負面影響,主要依賴於產業升級。
我的觀點甚至有點跟一般人不一樣。只要我們這些年有足夠強的產業升級,人口減少甚至並不全是壞事。
先別急著罵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中國的總量財富是很強大了,你想想,我們都第二大經濟體了,過些年總量超越美國是妥妥的。可是一談個人,就差距太大了,普通人的日子還是過的緊巴巴的,為什麼呀?總蛋糕大,分到每個人上面就沒法看,那如果財富能做大,人口不增長,那到個人的蛋糕就能多一點點。
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嘛。
第二,拋開結構談總量,是不理性的。
我們現在出生人口不足,必然導致後面年輕人的人口紅利下降,但這並不非目前最大的阻礙。
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必須要從人口總量的紅利,走向人才高質量的紅利。
大白話就是,產業要升級,人不在多,在於精。
因為時代變了懂嗎?過去是世界工廠,我們需要人多,我2001年來深圳龍華的時候,我被震撼到了。
因為6點下班的時候,龍華工廠一把湧出來幾千上萬人,我都沒見過那種場面。
因為那個時候都在造衣服鞋子,很低端,有人就能幹,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去東莞,去崑山找到工廠的工作,幾乎無門檻。
那個時候的中國,是需要人口紅利的。
可現在不行了,越南在搶這些人的工作機會。你沒有成本優勢了,你必須做更高級的事情。
這個更高級的事情,就是產業升級,要搞醫藥了,搞科技了。
產業升級需要人多嗎?不需要吧,需要的是人精對不對。你如果現在知道怎麼造28nm以下的晶元,你帶一個100個人的團隊,是不是能抵得過千軍萬馬,能抵一百萬人創造的財富。
所以,關鍵在於我們抓住這樣顯而易見的機會而已。
為什麼國家在這個時候提出的【高質量發展】,我熱問你這五個字蘊含了太多智慧,此時的這種戰略出台的非常到位,包括前些天提到的擴內需大戰略,我看到之後,第一個感受還是有高人。
我們不能在靠過去人多的紅利了,我們要產業升級,搞高科技,搞供給側升級等等。
也就是說,當前以及未來的人口,應該是足夠支撐高質量發展模式的,以內高質量發展就是依靠高質量人才,而不是人多。
什麼時候人口不足會成為瓶頸?你只需要盯著一點,就是藍領平均收入超過白領,什麼時候快遞小哥的地位提高了,服務員的收入提高都願意幹了,那就成為了瓶頸,明白了嗎?
很多人其實也在問櫻桃,家裡是啥啥啥情況啊,要不要生二胎啊,生三胎啊,房價又那麼高,還要給孩子買房子,太累了。
所以我自己也感受到,年輕人現在確實普遍都不願意生孩子?80後生育意願比90後要強一些,很多要二胎,甚至三胎,90後,00後意願弱一些。因為80後的思想偏保守。
我呢,覺得一胎最好,二胎也不錯,三胎就多了的想法。
那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了呢?
因為時代變了。
倒推十年前,你看看,其實產業紅利很多,移動互聯網在崛起,拼多多還在萌芽,京東,美團還在蓬勃發展。大廠的高薪招聘鋪天蓋地,應屆生拿個offer很容易,月薪都可以兩萬起,大家收入增長很快的。
十年以前,房地產也迎來史上最好的黃金年代,北京還只是10000一平的房子,一眨眼價格就漲到了七八萬,全國經歷了09年的暴漲,15年的翻倍,19年的大漲三個階段,結果就是好多年輕人把過去賺的錢,全部投進了房子里,都開始負債了。
到現在,好多90後00後的年輕人,靠工資已經很難買得起大城市的房子了。
還有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物價啊。
十年以來,我們還可以用不到一塊錢買到一斤雞蛋,現在都要四五塊了,蔬菜都漲到好幾塊,前些天在網上買菜,家裡老人還在那抱怨,說買了三根菜芯,花了八塊錢。
通貨膨脹讓錢不值錢,工資的漲幅永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通脹這個東西,你相信我,就跟小強一樣,生命力非常頑強,只要是市場經濟,通脹就不會消失,稀釋你的現金,而且是複利稀釋。
所以你整體一看,這些年收入不漲甚至減少,房價物價上漲,還有通脹,年輕人壓力很大。疫情以後更加如此啊,搞錢是真不好搞,大家都應該有感受。
那這十年之間,壓力最大的8090這一代人,以上這些他們都趕上了,而這群人剛好就是生育的主力軍,這麼重的壓力,很多人不敢生啊。
所以我有時候特別能理解這些年輕人,畢竟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本來還想說更多的,篇幅已經太長了,就不說了。總之吧,每個人還是要希望我們這個國家越來越好,國家好,我們個人才會好。
我們也不要太過於悲觀,我反覆跟大家說的,悲觀者可能正確,樂觀者一定成功。
信心還是要有的~
作者丨櫻桃團隊
來源丨櫻桃大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