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2022年12月22日22:08:03 歷史 1203

曹魏軍職第二高的名將,毋庸置疑非于禁莫屬。他是五子良將,又屢立戰功,位居高位,對曹操的忠誠度也很高。然而他後來居然投降了,這消息不亞於周瑜投降曹魏。那麼于禁究竟為何投降,是因為身不由己,還是他本身就是個軟骨頭?下面讓我為您娓娓道來。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 天天要聞

于禁

于禁生平

于禁很早就跟隨曹操,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而且他深明大義,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士兵,就算故人犯法依然堅持秉公執法。他有個優點,就是繳獲東西歸公,從不私吞,深得曹操喜愛。但他也有不好的地方,經常用軍法處理下屬,因此也不得士卒歡心。

于禁經歷了很多次戰爭的洗禮,他首先斬頭露角的就是官渡之戰。他曾經帶少量兵力阻擋住了袁紹軍的進攻,免除了正在攻打徐州的曹老闆的後顧之憂。他也在官渡之戰後續戰役中多次立功,因此也升遷到了偏將軍。

然而,剛取得光環沒多久的他,就被當初曹操追著滿世界跑的劉使君(劉備)揍了一頓。那時劉備受劉表的命令攻打許都,進軍到葉縣(離許都不遠)時,于禁等人奉命來援,雙方在博望對峙。隨後劉備假意撤退,想要誘敵深入,夏侯惇和于禁中計損失慘重,要不是後來李典趕到歷史可能會改寫。雖然此戰是由於夏侯惇狂妄中了計,但根據于禁也跟著犯傻的表現,他在智謀上不太行。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 天天要聞

于禁

然而這次的失利並沒有打倒于禁,在襄樊之戰前他都是打得順風局。比如為了向丞相表明忠心大義滅親,在平定昌豨之叛時不顧和昌豨的友情堅持處死他。還有平定梅成、陳蘭叛亂中不顧路途艱險保障後勤,使曹軍順利平叛。同時他在軍中很有威嚴,他可以帶少數人讓大將朱靈交出兵權。正是于禁的這些出色表現,以及戰功,他終於成為曹軍中唯一的假節鉞之人。如果于禁這時候趕緊退休頤養天年,估計生活無憂,名利盡收。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讓他險些晚節不保。

水淹七軍

公元219年,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我們的武聖關羽在這裡締造了一個神話,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時關羽日夜進攻襄陽和樊城,曹操派于禁和龐德來救。由於樊城此時還沒被圍住,曹仁讓于禁、龐德等屯駐在樊城北部的低洼處(漢水河道的改道處)。殊不知這正合關羽的意圖,因為于禁等人剛好駐紮在低洼處,剛好可以借兵滅了他們。而這個兵就是水,當時正值秋季,漢水暴漲。於是關羽發動技能「水淹七軍」,結局可想而知,這七軍大多餵了魚蝦,部分被俘。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 天天要聞

于禁向關羽投降

于禁面對關羽選擇了投降,而龐德寧死不屈被殺。曹操得知于禁兵敗,也不禁感慨「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有人可能覺得于禁慫了,我覺得未必。要是于禁真是個慫包,當初面對袁紹就不會以弱擊強,要麼逃跑要麼投降。

我覺得于禁投降更可能是一種無奈。他或許是為了保全被俘的曹軍,如果他也寧死不屈有可能眾人會被一起殺掉。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這是一種計謀,他知道關羽仁義,所以他也可以假借投降藉機消耗關羽糧草。畢竟,關羽不可能放任這些俘虜不管,讓他們餓死。

所以,于禁的投降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他沒得選擇。他要真心投降,那麼完全可以反戈一擊幫關羽攻破樊城,那樣不等東吳偷襲荊州曹操就要逃離許都了。故于禁只是迫不得已,有時候視死如歸很值得推崇,但也不能忽視為了更高的追求忍辱求全。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 天天要聞

于禁

曹家為何不原諒于禁?

當然了,于禁內心真實想法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的是他的下場很悲慘。先是在東吳被羞辱,回到曹魏又被曹丕來了個口蜜腹劍。就是曹丕表面安慰他說沒事沒事,但趁于禁去給曹操上墳時畫羞辱他的畫。于禁因此羞愧難當,得病而死。或許那時的他十分後悔,如果當初和龐德一起寧死不屈成全名節該多好。可以說,于禁投降關羽是迫不得已,他更想保全自己的部下犧牲自己。然而他卻惹了一身騷,不僅曹操對其失望,曹丕也羞辱他。唯有司馬懿等人覺得于禁迫不得已「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

但不得不說,曹丕真是一個腹黑的老闆,心口不一,你要罵就直接罵,還背後來一套。安撫就安撫了,怎麼還整出一幅畫羞辱他,就是個兩面派。這像極了職場上某些腹黑老闆的縮影,如果換成他老爹曹操都不會這樣做。可以說,跟一個厚道老闆很重要,曹丕這麼不厚道直接導致於禁羞憤而死。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將,為啥晚節不保,選擇不戰而降? - 天天要聞

曹丕

當初郝普被迫投降,回到劉備陣營劉備也沒有玩這套。所以曹丕真的很不厚道。我猜于禁內心也很不爽,要罵你直接罵我還好受點,搞這種心口不一,整我是嗎?我本來已經很慚愧了,你還這樣對我,我投降也是無奈,你真的要逼死我嗎?所以,于禁作為曹魏軍職第二高的名將,遇到「小心眼」的曹丕,也是真無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