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1年,中南海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在頤年堂門口,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身著嶄新筆挺的中山裝,臉上有幾分自責,幾分慌張,更多的則是難以掩飾的驚喜。
這個老人就是兩年前剛被新中國特赦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他此番前來中南海,是受了毛主席的邀請,前來會談。
會談中,溥儀幾度落淚,稱自己是歷史的罪人,表示自己如果不當這個皇帝就好了。
那麼,毛主席和溥儀的會面情形如何,為什麼讓溥儀幾度落淚,而溥儀又是怎麼成為歷史的罪人的?
如果說以電影鏡頭來描述末代皇帝溥儀跌宕起伏、充滿爭議的一生的話,我想這部電影開幕的第一個鏡頭,一定是這樣的。
那是1908年的十月,北京的大清皇宮已經有些深秋的寒意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病重的消息從深深宮牆裡不脛而走,更讓風雨飄搖的紫禁城充滿了肅殺的氣氛。
一天晚上,大內侍衛忽然拿著慈禧太后的懿旨闖進了醇親王載灃的家中,拿出懿旨開始宣讀,懿旨的大概意思是接年僅2歲的溥儀入宮,立做嗣皇帝,也就是準備做光緒皇帝的接班人。
深知宮牆深深、有去無回的溥儀生父載灃一下子就懵了,溥儀的母親也在一旁落淚哭泣,可還還沒等兩人反應過來,溥儀就被架上了馬車,揚長而去。
半個月後的登基大典上,溥儀坐在龍椅上,接受百官朝賀,但年紀尚幼的他似乎被這宏大的陣仗嚇到了,不停的哭泣,絲毫不理會滿朝文武投來的悲涼的目光。
此刻的溥儀還不知道,等待他的,將是怎樣的人生。
畫面來到1912年2月12日,彼時,辛亥革命的炮火撼動了清朝在南方大小省份的統治,也撼動了紫禁城那似乎堅不可摧的城牆。
這一天,攝政的隆裕太后終於等來了和南方起義軍談判歸來的代表,龍椅上,隆裕太后陪坐在溥儀身旁,朝堂上站著的,是虎視眈眈的袁世凱、馮國璋等一干北洋新軍實權人物。
可隆裕太后並沒有等來起義軍妥協的消息,而是等來了一紙等待她蓋上大印的清帝退位詔書。
「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在袁世凱等人的威逼下,隆裕太后流著眼淚、顫抖著手在退位詔書上蓋下了代表清皇室的大印。
大印一蓋,標誌著清皇朝兩百多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也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只是時年六歲的溥儀還不知道,清朝是結束了,可他做為傀儡的前半生才剛剛開始。
在中華民國的優待條件下,退位後的溥儀和清皇室得以仍在紫禁城中居住,溥儀也在這裡逐漸長大,對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思維和想法。
在洋老師庄士敦的教導下,青年時的溥儀了解到了西方世界的先進,也對落後的清政府感到失望。
因此,他開始整治起了自己在紫禁城內的小朝廷,採取了裁撤機構、驅逐太監、清查資產等措施。
但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而且溥儀的改革意志並不堅定,在強大的阻力下,他的改革措施很快無疾而終。溥儀也開始自我沉淪,終日飛鷹走犬,飲酒作樂。
紫禁城小朝廷混亂的管理,龐大的開銷逐漸讓北洋政府不滿,開始有人建議要全面取締清朝皇室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徹底消滅封建帝制。
但此時與世隔絕的溥儀渾然不知,仍然沉浸於他在小朝廷當小皇帝的美夢中。
直到1924年的一個清晨,僕人急匆匆叫醒還在熟睡中的溥儀,告訴他皇宮外面全是馮玉祥的部隊。
馮玉祥派人傳話,限溥儀及清朝宗室、傭人等所有人員三個小時內搬出紫禁城,否則就開始炮轟。
慌亂的溥儀完全沒有應對之策,急急忙忙收拾好衣物、拿上一些珍寶字畫做路費,便顧不上什麼宗親、僕人,兀自逃離了北京城。
幾經輾轉,溥儀來到天津居住,而自己被逼宮倉皇逃離的經歷,也被居心叵測的日本人看中,準備挾持著溥儀走上一條不歸路。
兩歲登基,六歲亡國,十一歲復辟十二天就再次下台,十八歲時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流落天津。
末代皇帝溥儀的經歷到此時為止,還只能算是凄涼,但是他接下來的種種舉動,就為他的前半生在凄涼之外,還蒙上了一層罪惡的外衣。
那麼,溥儀的罪惡半生是怎麼開始的,又是哪些行為讓他日後痛哭自己是歷史的罪人呢?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事變,廢止清朝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幾經輾轉之後,溥儀來到了天津居住。
1927年,孫殿英盜挖東陵一事,更讓溥儀感到自己所謂的「皇家尊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產生了一種對國民政府的痛恨,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要復興滿清政權的思想。
不只是溥儀,以鄭孝胥、善耆等人為首的滿清的遺老遺少也是時刻不忘復辟,紛紛前來拜訪溥儀,共商推翻國民政府、重新建國的「大計」。
這些滿清遺老遺少和溥儀的往來,引起了日本關東軍的注意,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落入日寇之手。
面對東北地區風起雲湧的抗日鬥爭,關東軍迫切想建立一個傀儡政權,來維繫他們的殖民統治。
東北是滿族興起的地方,也是滿清政權興起的地方,關東軍認為,只要能夠讓溥儀回來當東北名義上的統治者,東北人民就會放棄抵抗,不再和日軍作對。
於是,1931年的11月,關東軍首腦土肥原賢二來到了天津,來到了溥儀的住處。
一見到溥儀,土肥原賢二就拿出了早已偽造好的所謂的萬民請願書,宣稱東北三省的人民呼籲溥儀回去當領袖,而日本關東軍則沒有領土要求,只是來幫助東北人民建立自己的國家。
並且,狡猾的土肥原賢二還對溥儀一番恭維,說只要溥儀一到達關外,吉林立刻宣布復辟,以示對溥儀的支持。
一開始,溥儀還小心翼翼的詢問將要建立的滿洲國是何政體,是否設立皇帝,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溥儀立即將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慘痛教訓拋之腦後。
他還恬不知恥的表示:「清朝當初將政權還給國民,結果卻是連年戰亂,實在是不符合愛新覺羅的初心,看來還是要有皇帝。」
為了堅定溥儀回到滿洲的決心,土肥原賢二還勾結日本天津駐屯軍,在溥儀住所附近製造了爆炸、襲擊等案件,造成溥儀的恐慌,他們則趁此宣稱天津不安全,請溥儀從速回到東北。
就這樣,溥儀抱著重新當皇帝的痴心妄想,秘密潛回東北,邁出了他賣國的第一步。
溥儀哪裡能想到,一回到東北,日本關東軍就暴露了狼子野心,將他軟禁起來,不允許任何人接近。
而溥儀對此毫不在意,為了能保證自己當上皇帝,他甚至還花費重金向日本關東軍行賄,由此看出,彼時的溥儀對於帝位的痴迷,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然而,當所謂的滿洲國建國方案遞到了溥儀的面前時,溥儀傻眼了,上面寫著,溥儀在滿洲國的地位,不是皇帝也不是總統,而僅僅是執政。
而且,滿洲國要承認日本在東北的一切特權,滿洲國的治安、國防全權委託給關東軍,滿洲國的一切官吏由日本人擔任,具體人選由關東軍指派。
面對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溥儀後悔了,但是,日本人可不會給他後悔的機會,代表關東軍的板垣征四郎露出了猙獰的面目,大聲呵斥溥儀:
「如果不同意,那就是敵對態度,這是關東軍軍部最後的話。」
此話一出,溥儀只好哆哆嗦嗦的在方案上籤好字,蓋上章。而板垣征四郎則皮笑肉不笑的遞上20萬日元,說這是關東軍的一點心意,慰勞各位滿洲國的建國功臣。
就這樣,滿洲國成了日本在東北的代言政權,而這20萬,也就成了溥儀的第一筆賣國酬金。
在滿洲國的日子裡,溥儀形同籠中之鳥,日常的起居、用餐都有日本人盯著,連離開「皇宮」半步都要經過日本人同意。
關東軍通過溥儀之手,大行侵略便利,甚至還將國人深惡痛絕的鴉片公然變成滿洲國專賣,以謀取巨大的不法利益。
1934年,日本決定將滿洲國升格為滿洲帝國,而溥儀也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他念念不忘的皇帝。
可笑的是,溥儀的這次登基,登基地點在荒郊野外也就不提了,就連穿著清朝冕服的請求也被關東軍拒絕,溥儀只能穿著日軍軍服登基,這是何等的荒唐與可笑。
1945年8月,蘇聯百萬大軍攻入東北,日本關東軍一潰千里,不久之後,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二戰結束,溥儀也被迫宣布退位,結束了他荒唐的滿洲國皇帝生涯。
在瀋陽候機廳里,準備潛逃的溥儀被蘇聯紅軍抓獲,在去往蘇聯的火車上,溥儀心如死灰,面無血色。
心知罪孽深重的他認為自己的一切都結束了,可誰又知道,5年之後,他將迎來一段徹底的新生。
1945年,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偽滿洲國的「領袖」溥儀在潛逃時被蘇聯紅軍抓獲,隨後在蘇聯被判處15年監禁。
5年之後,中國將溥儀引渡回國,在功德林接受勞動改造,對他而言,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新生。
1961年,重獲新生的溥儀獲得了毛主席的接見,在談話過程中,激動的溥儀幾度落淚。
那麼, 1961年毛主席接見他時談了什麼,溥儀又為何會數次落淚呢?
在功德林管理人員高水平的改造措施下,溥儀逐漸擺脫了舊社會的惡習,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而且也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皇帝,而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但是,他內心深處還是覺得中國一定會處死他,就算不處以極刑,也會關自己一輩子,因為自己的罪孽實在是太深重了。
可是,溥儀顯然低估了新中國的寬容和大度。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電影的話,溥儀人生這部電影中最值得讓他高興的鏡頭,恐怕要出現在1959年。
這一年,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毛主席提議特赦一批表現好的罪犯。
當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所長在台上宣讀特赦名單時,溥儀頭也沒有抬,彼時的他內心堅定自己不會得到特赦,因為中國人民太痛恨封建皇帝了,太痛恨賣國的漢奸了。
但是,令溥儀沒有想到的是,當所長念出杜聿明、王耀武等人名字後,居然緊接著念出了
「愛新覺羅-溥儀」。
溥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所長連續念了幾遍自己的名字,溥儀才如夢初醒,踉踉蹌蹌著走上台,顫抖著手接過了特赦通知書。
這一天是1959年12月4日,溥儀將永遠銘記在心,這一天,他正式被接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合法公民。
1961年,懷著幾分自責、幾分慌張,更多的則是幾分驚喜,重獲新生的溥儀走進中南海頤年堂,他將赴毛主席的邀約,進行會談。
一見到毛主席,溥儀就激動落淚,和毛主席說:
「我是對歷史和人民犯過死罪的人,是政府給了我重生的機會。」
毛主席卻擺擺手說道:
「先不說這個,你在植物園的工作還好吧,要保重身體,繼續學習。」
隨後毛主席還詢問起了溥儀前妻文綉的情況。看到一國領袖如此平易近人,對自己這個曾經的大戰犯如此關切,溥儀不禁又落下了眼淚。
毛主席則寬慰著溥儀,待他收拾好情緒後,二人又進行了深入的談話。談話中,溥儀從自己登基開始說起,一直說到自己在功德林改造的經歷,期間毛主席只是靜靜地傾聽著。
當談到皇帝問題時,溥儀錶現得很後悔,說自己要是不當這個皇帝就好了。毛主席則表示:
「這不能完全怪你,皇帝是封建時代的產物,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皇帝是有大貢獻的,只能怪落後的封建制度已經不適合中國的發展。」
毛主席獨到的觀點,引得溥儀連連點頭,二人一直談到了飯點,毛主席便邀請溥儀共進晚餐。
在飯桌上,毛主席說到國家現在很困難,我們都帶頭不吃肉,你是貴客,今天有肉可是破了例的。
溥儀十分驚訝的問道:「是有什麼規定現在不吃肉嗎?」
毛主席則笑著回答:「沒有規定,是我們自己決定帶頭不吃肉的,人民都吃不起肉,我毛澤東就更不能吃了。」
聽到這話,再和自己曾經奢靡無度的生活一對比,溥儀又掉下了眼淚,感慨著說道:
「我很感謝政府的改造,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有希望的世界。」
毛主席笑著回答他:
封建社會讓人都變成了鬼,而我們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把這些鬼從舊世界裡拯救出來,讓鬼重新變成人,獲得徹底的新生。」
據說,後來溥儀晚年有一次回到故宮遊玩,曾對不認識他的年輕售票員說過:「我曾經就住在這裡,後來,我去了全新的世界了。」
那時的溥儀臉上,完全不見了對皇宮、權力、地位的執念,取而代之的,是作為一名新中國公民的滿足與自豪。
是啊,正是革命先輩們前赴後繼的努力,使得無數和溥儀一樣的來自舊社會的「鬼」,搭上了去往新時代的巨輪,在那裡獲得了徹底的新生,真正學會書寫一個大大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