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2022年12月11日23:52:04 歷史 1118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閻錫山晚年在中國台灣的生活,可謂相當落魄和尷尬,被架空權力以後,修了幾間窯洞,結果還被蔣介石嚴查,因此改變了窯洞外觀顏色,還沒事喜歡提前給自己寫輓聯,並且留下遺囑,死後墓碑要刻上他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給人一種雲里霧裡又神神叨叨的感覺。


1949年,「山西王」閻錫山去台灣以後,當時他是行政院院長,在「代總統」李宗仁不在,蔣介石又沒有恢復「總統」職位的情況下,理論上,閻錫山就是台灣地區的一把手。


去台之初,閻錫山也的確風光了一小段時間,多次發表演講,總結失敗教訓,批評國民黨內部的不團結和腐敗等各種問題,大有卧薪嘗膽,大幹一番的雄心壯志。


但是他低估了蔣介石對他的容忍度和對權力的渴望,歷史上閻錫山幾次倒蔣,蔣介石對他一向不喜歡,來到台灣以後,他又是各種批評,這些問題,如果是蔣介石自己說吧,那沒什麼,如果別人說,尤其是閻錫山說,就是指桑罵槐了,所以蔣介石自然不滿。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同時蔣介石又開始謀劃恢復「總統」一職,並且在關鍵部門都安插上了自己人馬,閻錫山也被迫辭去兼著的「國防部長」,由顧祝同頂上,被徹底架空,成為有名無實的一把手。


到了1950年3月1日,蔣介石正式復職「總統」,閻錫山也識趣的辭去「行政院長」一職,蔣介石假惺惺挽留一番,同意閻錫山的辭呈,由自己的心腹陳誠繼任「行政院長」。


閻錫山無奈的進入退休生活以後,馬上將家搬到偏僻的台北市麗水街。


半年以後,閻錫山可能覺得麗水街還是不夠靜,直接搬到台北市郊陽明山的菁山草廬,那裡當時特別偏僻,不通水不通電,說是荒郊野嶺都不為過,住了一段時間以後,思念故鄉的閻錫山,異想天開的修建了3幢窯洞,並且取名為「種能洞」。


據說剛開始蔣介石並不知道閻錫山的「壯舉」,一次蔣介石在台北市郊的榮總醫院檢查身體時,閑來無事之際,望向窗外青山如黛的陽明山,想欣賞一番美景,誰想大煞風景的事情發生,突然隱隱看見山中竟然凸露出幾點傷疤一樣的紅色,當時陽明山已被劃為保護區,不允許任何人破壞。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蔣介石一看大怒,認為有人陽奉陰違,在偷偷的開山挖掘金礦什麼的,於是下令嚴查。


下面人怒氣沖沖的殺到閻錫山的菁山草廬,被全副武裝的侍從攔著,又知道這是前「行政院長」閻錫山的住所,也不敢造次,只能收斂起來,並且「建議」窯洞的紅色外牆,可以塗上一層厚厚的瀝青,不要那麼顯眼,然後便是走了。


侍從們不敢告訴閻錫山,害怕他生氣,於是偷偷的買來瀝青,將紅牆塗得一片漆黑,閻錫山驚訝問起,就搪塞道塗成這樣是為了防止空襲,將這個事情圓了過去。


蔣介石知道閻錫山住上窯洞以後,跟著夫人宋美齡去看望他,閻錫山得知以後,因為自己住所外面的小路太爛,害怕喜歡穿高跟鞋的宋美齡崴腳,連忙派人去墊上草包,宋美齡當時看到閻錫山生活如此簡陋,回去以後讓人給裝了一部軍用電話。


本來閻錫山被架空,居住條件簡陋的荒郊野外,已經很是落魄,更尷尬的是,他並沒有多少錢,據他的下屬回憶,閻錫山退休以後,「行政院」每個月給他下撥5萬經費,這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可是閻錫山的下屬連同家人,有著好幾十口,這錢夠他們糊口,但並不夠他們的薪水。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至於閻錫山本人並沒有多少積蓄,之所以如此,據說是他逃到台灣以後雖然帶了不少金條,但後來都被蔣介石沒收了。


所以閻錫山居住窯洞的退休生活,其實很尷尬,侍從們跟著他,是一眼可以看到頭的前途,可以說就沒有前途可言,畢竟這位「山西王」,已經沒什麼權勢可言,不圖仕途,圖錢吧,閻錫山也給不了他們多少錢,於是侍從們跟隨他的動力只有「忠誠」二字。


雖然這些人都是閻錫山從山西老家帶來的,忠誠是沒問題,但久而久之,也有很多人堅持不住,就偷偷的跑了,甚至他的秘書原馥庭一度都想另謀生路,不過實在不忍心偷偷的走。


於是向閻錫山說明白,據原馥庭回憶,當時閻錫山低著頭沒看他,半天不說話,最後用很蒼老的聲音說「他們誰都可以走,你不要離開我」。原馥庭聽的想落淚,心一軟,就沒有走了。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閻錫山就在這種落魄而尷尬的境地中,在窯洞之中又生活了10年。


在此期間,閻錫山的愛好就是埋頭寫書,是一直寫寫寫,同時還有一個特殊愛好,就是沒事愛給自己寫輓聯,寫了不少,並且交代家屬,死後將這些輓聯貼在墓地,其中一副輓聯如此寫道:


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


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晚年的閻錫山,不只是愛寫輓聯,還愛寫遺囑,並且經常修改,還在遺囑中交代了7點。


其中第6點很有意思,要求死後墓碑上,刻上他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頗有點神神叨叨的意思。


這兩段內容分別為: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為做事之順道,多少好事,因禮不周,言不遜,信不孚,致生障礙者,比比皆是。


突如其來之事,必有隱情,唯隱情審真不易,審不真必吃其虧。但此等隱情,不會是道理,一定是利害,應根據對方的利害,就現求隱,即可判之。


1960年5月23日,落寞的閻錫山逝去,終年77歲。


閻錫山死後,蔣介石任命何應欽主持葬禮,並親臨祭奠,送了一塊「愴懷耆勛」的匾額。


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閻錫山死後,他的墓地也是寒酸不已,因久斷香火,顯得特別荒涼與冷寂。


不過還好的是,昔日跟隨他10年的貼身侍衛張日明,因思念老長官,堅持每天從陽明山腳北頭的家中搭乘公交車上山,義務為閻錫山打理故居和墓地,並且上香奉果,堅持守墓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也是一段佳話。


不過目前並沒有最新消息,也不知這位老兵如今還在人世與否,如若逝去,那麼昔日「山西王」的墓地,定然更是荒涼和冷寂,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閻錫山的晚年,台北開窯洞被蔣介石嚴查,不得已塗改窯洞外觀顏色 - 天天要聞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註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