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初,王洪文在上海成立了「工總司」,「工總司」成立後,王洪文要求上海市委承認其合法地位,不過,上海市委認為「工總司」的成立違反了上級的規定,所以表態不支持「工總司」。
王洪文得知上海市委的態度後非常生氣,於是就帶領「工總司」的成員準備北上告狀,最終列車停靠在安亭車站,造成了中斷交通三十多小時的安亭事件。11月12日,張春橋前往安亭車站,與王洪文密謀,促成了安亭事件的解決,王洪文也率領大部分「工總司」的成員返回了上海。
不過,「工總司」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有一部分成員堅持北上告狀,堅決不返回上海,這些人又從安亭車站繼續北上,因為沒有帶頭人,隊伍亂鬨哄的,當到達崑山時,他們決定選出一個帶頭人。當時隊伍中有人喊了一句:「誰是黨員?主動站出來」。一個名叫耿金章的人便站了出來,他的確是黨員,但也是這支隊伍唯一的黨員,於是耿金章就成了這支部隊的帶頭人。
耿金章在安亭事件中並沒有服從王洪文,他選擇繼續北上,並成為北上隊伍的帶頭人。當耿金章率隊到達蘇州時,張春橋著急了,便又前往蘇州與耿金章談判,答應了耿金章的要求,促使耿金章率領隊伍返回上海。
本來張春橋要求耿金章返回上海後解散隊伍,但耿金章卻不想解散隊伍,而且他還把隊伍命名為「北上返滬第二兵團」,簡稱為「二兵團」,並擔任了「二兵團」的「司令」。「二兵團」名義上屬於「工總司」,但隨著發展,「二兵團」的人數達到五六十萬人,比「工總司」大本營的人數還多。
王洪文怎麼都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耿金章居然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他自然對耿金章表示不滿,並多次要求耿金章解散「二兵團」。耿金章也非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權力,自然不會輕易解散「二兵團」,並且他也把「二兵團」看成自己與王洪文鬥爭的資本。
在這種背景下,王洪文把耿金章從「工總司」開除,不再承認他是「工總司」的成員。另一方面,已經與王洪文勾結到一起的張春橋也介入到二人的競爭當中,不過,張春橋明顯是幫助王洪文的,他曾多次約耿金章面談,要求他解散「二兵團」,服從王洪文的管理。
耿金章自然不會放棄到手的權力,但他還是比較認可張春橋的,自己也想與張春橋拉幫結派,只是張春橋看不上他,明裡暗裡都是幫助王洪文。「一月風暴」之後,張春橋逐漸掌握了上海的核心權力,他也再次找到耿金章,希望耿金章能解散「二兵團」,如果他能解散「二兵團」,張春橋還能讓他當選上海市人民公社的常委。
耿金章解散「二兵團」之後,張春橋果然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不過,上海市人民公社只是個臨時組織,1967年2月份,上海市革委會取代了上海市人民公社,耿金章又成了「光桿司令」。2月25日,耿金章接到通知,王洪文要約自己在國棉三十一廠談判,耿金章如約到達,卻沒有等來王洪文,而是等來了幾個壯漢。耿金章也被關押起來,這位曾經被王洪文視為心腹大患的「二兵團司令」,最終成為了王洪文的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