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丈夫寫過最浪漫的情詩,做過最大膽的告白,但這些都不是為她而做。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按西方法律「被離婚」的女性,如果您滿懷同情地認為,這怕是一個女人的至暗時刻了吧,張幼儀也許會笑著說:這算什麼!
她還經歷過剛生完第一個孩子,徐志摩便以完成了父母抱孫子的心愿為由,毫不留戀地出國求學去了。
她去陪讀,又懷上身孕,丈夫卻一臉冷漠地說「打掉吧」。此時徐志摩已戀上林徽因,迫不及待要甩開她,可她想不通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看到這兒,如果您覺得這是一位悲慘無助的女性,那隻對了一半。這位「悲慘」的女性、前夫眼中的「鄉下土包子」,在失去婚姻甚至痛失愛子後,反而變得更勇敢更堅定。
她在民國商界大放異彩,成了幾乎能影響民國女子時尚的商業女強人,還收穫了美麗的愛情,現實可比電影精彩多了!
張幼儀嫁給徐志摩,其實也並不是心有崇拜、滿懷期待的。
那年她好不容易爭取到去蘇州上學的機會,雖然學堂里有很多纏足的女同學、都是嚴厲的男老師,但她覺得能出來讀書就是好的!
可是沒幾年,四哥給她介紹了一門親事,她便應了,嫁了。
上過學堂受過新思想教育的張幼儀,為何這麼聽四哥的話?
張家是江蘇寶山的大戶人家,人丁興旺,家業興盛,雖還受著舊時封建思想的影響,卻也有接受新思潮的勇氣。
張幼儀的二哥和四哥是當時著名的思想進步人士,小時候母親要給張幼儀纏足,她疼得哇哇哭,母親說現在是疼些,但以後一雙大腳要嫁不出去的!
二哥張君勱站出來說,小妹若嫁不出去,我會照顧她!這才使張幼儀躲過了纏足的命運。
四哥張嘉璈才華出眾,任職浙江都督秘書期間,接觸到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很是看好這位年輕人。
徐志摩也是大戶人家的公子,父親徐申如飽讀詩書,為人謙和有禮,兩家很快定下了兒女親事。
雖然都是奉父母之命來成就這段婚姻,與徐志摩從開始就排斥自己不同,張幼儀先是接受了這樣的安排,畢竟父親和哥哥不會害自己的。
事實也證明,作為少奶奶、兒媳婦,張幼儀是嫁對了。公公婆婆對張幼儀非常疼愛,徐志摩對她態度不好時,雙親也是維護張幼儀的。
但父母越是滿意,徐志摩越是叛逆,他甚至不願去靠近、認識張幼儀,新婚之夜便是在沉默中度過,在徐志摩看來,生孩子不過是滿足父母所願。
此時的張幼儀還是抱著老思想,認為自己沒做錯什麼事,有了孩子,徐志摩總會和自己好好生活的。
直到她去了英國,知道丈夫戀上了才女林徽因,聽到丈夫讓她打掉肚裡的孩子,被徐志摩像遺棄物件似的丟棄在英國不聞不問,她終於認清了,這個男人不是良人。
於是她求助於在德國的二哥,去柏林待產,直到徐志摩迫不及待飛去柏林和她簽字離婚,他念的也是:快點簽字,不然徽因就要回國了。
死心的張幼儀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離婚的女性。
但這也打開了她新世界的大門。
張幼儀在德國認真求學,清苦的生活沒有擊垮她,幼子的去世讓她脫了一層皮,但也沒有摧毀她,後來在父母的召喚下,她回國了。
確切說,召喚她的是前任公婆,不過她將二老視為父母,並不因結束了和徐志摩的婚姻而有所改變。
徐申如夫婦倆乾脆認張幼儀為乾女兒,從此兩家人的親緣更是不可阻斷了。
回到上海的張幼儀,自然是事業順利,當過女校的校長,做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她把徐家和張家的錢匯合在一起,及時買進染料、棉紗等稀缺物資,賺了一大筆銀錢。
在商界嶄露頭角,只是張幼儀的能力之一,更可貴的是她一直保持著樸實、善良、寬厚的心。
和徐志摩離婚後,她對徐家二老仍以女兒之責盡孝,甚至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徐父徐母和他斷絕關係,把全部家產給了張幼儀,去投奔張幼儀養老。
徐志摩飛機失事,陸小曼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把通知消息的人趕出門外。
張幼儀讓長子阿歡和八弟去收屍,以徐家義女的身份為徐志摩舉辦了體面的葬禮。
諷刺的是,徐志摩生前甚至沒有參加張幼儀父母任何一方的葬禮,不顧夫妻情面,也不顧和張幼儀兄弟間的朋友情誼。
以德報怨,張幼儀做到了。
不止做到了,她還做得超乎想像。
除了孝敬徐家二老,張幼儀連徐志摩的遺孀陸小曼的生活也承擔起來,給陸小曼生活費。
生活也許給了張幼儀許多波折,但她的善良溫厚始終在那裡,不經意在最黑暗的時刻,閃爍一下,照亮一方。
後來張幼儀去了香港,結識了蘇紀之醫生,兩個同樣溫厚的靈魂彼此吸引。
愛情來得雖遲,但如醇酒愈加香濃,溫情陪伴二十年,蘇醫生走了,張幼儀遷居美國,與兒孫團聚,安享晚年。
張幼儀一生有過撕心裂肺的痛,有過刻骨銘心的傷,但都被她骨子裡那股深沉的韌勁兒消化掉了,留下了滋養靈魂的善良和堅持。
她做生意成功,侍父母盡孝,對前夫盡了仁義,對子女傾盡母愛。儘管不如同時代的出色女性那樣常常被稱頌,但她默默的幸福,也是很值得安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