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即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17年,首相段祺瑞通過日本首相的參事西原龜三私下接連向日本借款巨款。作為貸款的代價,段祺瑞將中國的國家利益轉移給了日本。害處無窮。
在第一次官場之爭後,段祺瑞如願以償,將黎元洪趕下了總統職位,隨即倒向日本一方,宣布參加一戰。
西原龜三
不斷提出新問題。段祺瑞擁有強大的軍隊,這讓各路軍閥不敢小覷,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段祺瑞也有自己的煩惱——缺錢。
段祺瑞花錢大手大腳。段祺瑞雖然手下兵馬很多,可以讓段祺瑞信心滿滿,但也意味著要花大價錢養軍。軍紀也開始鬆動。想要訓練自己的軍隊時刻忠於自己,當然離不開軍餉和裝備的支持。
更糟糕的是,最近的情況讓段祺瑞越來越緊張。首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還沒有結束。不久後,孫中山在廣州以違憲為名攻擊段祺瑞。為了對付孫中山,段祺瑞提出了武統中國的想法。按照計劃,這次出兵還需要一筆不小的軍費開支。
綜合這些問題,段祺瑞一時間為作戰經費不足而焦頭爛額。
就在段祺瑞手足無措的時候,日本湊了進來。
段祺瑞
要說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可以說是它早已存在。 1916年10月,日本首相寺內正弘組閣,他也不例外。他一直想在華夏富饒的土地上佔有一席之地。日本的意圖並非不可控制。要知道日本利用一戰的機會,大量生產商品銷往海外,發了大財。現在它擁有大量過剩資本,更渴望將觸角伸向中國。
因此,正秀寺看清了中國國內的形勢,不再支持南方的革命者,而是調整策略,轉而支持原本親日的段祺瑞,提供貸款。勾引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日本也樂此不疲,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寺內正木開始與段祺瑞政府就貸款問題進行交涉。
日本胃口真差小,日本為了躲避國際社會,在中國獨佔利益,並沒有公開與段祺瑞簽訂借貸協議,而是採用了秘密接觸的方式。寺中正秀派他的謀士西原希三以私人身份與段祺瑞政府接觸。從1917年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六次來華,會見了段祺瑞的代表盧宗禹和曹汝霖,先後秘密簽下了八筆貸款,貸款總額達1.45億日元,統稱為「西原借款」。
借款場景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日本人的錢也不是白借的。
作為這筆巨額貸款的代價,段祺瑞將東北的鐵路礦山和森林資源抵押給了日本。並遵守日本制定的標準。這簡直就是把中國變成日本的傀儡。
日本眼見段祺瑞恃強凌弱,肆無忌憚地向中國派遣間諜、特工,加緊搜查中國情報。 1918年,日本還在進步,獅子張大了嘴巴,向段祺瑞索要在山東的權益。段祺瑞也十分贊同。
不過是造化弄人而已,段祺瑞和日本都是弄巧成拙。
段祺瑞覺得這筆錢解了燃眉之急,正好用在軍閥割據形勢下的軍隊爭奪地盤上。下台。日本的寺內正樹一開始也是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但段祺瑞下台後,這筆錢似乎打了水漂。日本政府的救濟幸免於難。可笑的是,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這筆貸款都被視為叛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