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2022年12月03日21:28:09 歷史 1545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幾乎拒絕了所有國家的弔唁,卻唯獨接見了周總理。他為什麼會被越南如此重視?胡志明和周總理之間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其實,胡志明和周總理曾是同窗,周總理對胡志明更有救命之恩。解放時期,胡志明被國民黨囚禁,是周總理想方設法與敵人周旋,向國民黨施壓,最終成功將胡志明營救出來。此後,兩人一直保持著親密聯繫。

20世紀60年代以後,胡志明的身體每況愈下。周總理聽說後,親自挑選出國內最高水平的醫療專家,多次前往河內為胡志明治病,並讓醫療組將好友的情況詳細彙報。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1969年5月,在經過中國醫療組的精心治療後,胡志明的健康情況逐漸穩定,於是越南就讓醫療組專家先回國做短暫休整,一個月後再回來。醫療組的同志非常感激胡志明的照顧,臨走之前詢問胡志明需要他們從中國帶一些什麼東西回來,胡志明笑著說,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帶回一隻北京烤鴨就好。

周總理在聽取醫療組的彙報時,得知胡志明想要吃北京烤鴨,便決定親自過問此事。周總理說,一個烤鴨哪夠吃,要送兩隻,而且還得把甜麵醬、大蔥、黃瓜絲、薄餅一起送去,關鍵是要解決炎炎夏日的運輸問題。

為此,周總理找來相關領導和專家商討如何保鮮,經過幾人的共同商討,最終決定將烤鴨和各種配套封裝嚴密,放在一個搪瓷水桶里,周圍放上特製的化學粉劑,這樣就可以將溫度降到零下30攝氏度。

一個月後,醫療組帶著周總理精心準備的烤鴨返回河內。看著脆香鮮美的烤鴨,胡志明大為感動,他將一隻烤鴨送給了中國醫療組,另一隻烤要留到四月的黨慶典禮上,宴請了中國駐越大使。而那個裝載烤鴨的搪瓷小罐一直被胡志明秘書珍藏了30年,後來作為革命文物展覽。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1969年8月下旬,胡志明病情惡化,一直密切關注老友身體狀況的周總理,於25日再次挑選國內精英專家和最好的進口抗菌素前往越南。但是周總理依舊放心不下, 31日,他又派中國醫科院長乘專機趕往河內,了解胡志明的最新病情,並要求院長立即回國彙報。

奈何天有不測風雲,由於天氣突變,院長回國時間被迫延遲到9月1日才返回北京。之後,周總理聽了院長長達五個小時的彙報,隨後連夜組織專家商討搶救措施,最終,周總理決定組織一個急救組帶著藥品和醫療器械趕往河內。

9月2日上午9時,專機緩緩行駛到中越邊界另一邊的醫院裡。胡志明一大早就開始工作,聽了總理向他報被國慶活動準備示意後,囑咐他要記得為群眾燃放煙花。這一天,胡志明精神抖擻,還吃了一大碗小米粥,可是沒多久,胡志明突然停止了心跳,最終搶救無效逝世,即將到達河內的專機奉命返回。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聽聞噩耗後,周總理悲痛欲絕,當即決定親率代表團前去弔唁胡志明。 9月4日,周總理一見到越南領導人就抱頭痛哭,悲切地說道,我們雖然來的倉促,但還是晚了,沒能見到胡主席最後一面。當時,各國代表團紛紛前來調研,迫切希望瞻仰胡志明主席的遺體,但是,越南政府表示,他們要將遺體做保存工作,暫時不進行瞻仰活動。

周總理聽聞後表示理解,他動情地說,胡主席奮鬥一生,為越南立下了不朽的功績,為中越關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對國際無產階級也做出不可估量的貢獻。胡主席雖然已經逝去,但是他的精神將永遠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一番懇切的肺腑之言,令越南領導人感動不已。

鑒於胡志明和周總理之間的深厚情誼,越南領導人經過磋商後改變了主意,隨後秘密請周總理和葉劍英同志在回國前一晚到醫院向胡志明遺體道別。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胡志明去世後,越南醫護人員立即向胡志明遺體轉移到75 a。這是一個新建的遺以保存中心,其中包括解剖室,醫療器械和遺體停放式等,室溫保持在16攝氏度,濕度在75%左右,達到了絕對無菌。整個工程堅固無比,能承受住敵機轟炸,於1968年竣工,代號為75 a。

其實,早在1969年上半年胡志明病情不斷惡化的時候,越南領導人就已經開始考慮胡志明的後事了,其中的重點就是遺體的保存問題。當時,越南代表向蘇聯提出三個要求,幫助保存胡志明遺體,幫助修建胡志明陵墓,幫助越南專家學習保存遺體技術。蘇聯對此作出積極回應。

1967年9月7日,越南派出三名專家組成特殊醫療小組前往蘇聯,他們主要學習如何浸泡和保存遺體,研究60歲以上老年人遺體保存技術,並運用到實踐中。苦心孤詣幾個月後,小組學員學成歸國,臨走時蘇聯還送了三套相關設備和專用器械。那麼,蘇聯如此熱心幫助越南,為什麼越南就就是不肯答應將胡志明遺體運到蘇聯保存呢?畢竟相比於蘇聯,越南的遺體保存專家和環境還是相差甚遠。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其實越南之所以不同意,是因為當時國內正在打仗,局勢動蕩,難免會有意外情況發生。而且路途遙遠,運送過程中對溫度要求極為嚴格,萬一出現了潰爛,失敗等情況,將難以挽救。而且人民也不希望自己國家的領袖運到外國,政府為了團結人民一致對外抗擊美帝,最終選擇用自己國家有限的人力物力保存胡志明遺體。

越南希望蘇聯專家能夠幫助他們在國內保存胡志明遺體,並且表示如果蘇聯堅持運走,那麼他們寧可將主席遺體火化。

越南政府的強硬態度和人民對副主席的感情,讓蘇聯不得不妥協,答應留在越南,幫助他們完成遺體保存工作。蘇聯代表隨後立即返回蘇聯將國內最好的藥品和器械帶回越南,帶領越南專家確定方案,首先定了個大方向,遺體不能出現潰爛,萎縮,班點,黑化,用藥和生前一模一樣。隨後,遺體保存正式開始。

第一階段的任務就是將遺體的循環系統全部清洗乾淨,尤其是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指,腳趾等部位容易被堵塞,要著重處理。出乎意料的是,胡志明的微血管非常順暢,但是專家們為了防止因局部和短暫性的堵塞導致皮膚和肌肉發生惡變,依然對遺體進行了全方位的疏通。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對遺體整容和定型。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專家根據胡志明生前千張照片,反覆進行研究比對,盡量讓遺體的特徵和生前一模一樣,令前來瞻仰胡主席儀容的人看不出任何不同。經過蘇聯和越南專家的共同努力,遺體保存工作已經做得相當到位了。水晶棺中,胡志明面色紅潤,儀態安詳,寧須清晰可見,就像睡著了一樣。但是越南深知這只是一時的,要想長久保存好遺體,最好的辦法就是向蘇聯借鑒經驗。

當時蘇聯早在列寧逝世後就研究出了一套世界上最成熟的保存方案,如果蘇聯能將方案貢獻出來,這將會對胡志明遺體保存形成巨大的助力。因此,越南希望本國專家能掌握到蘇聯核心的保存技術,已在將來能夠獨當一面,獨自完成遺體保存工作。但是,越南專家並不敢開口討要保存秘方,眾所周知,這是蘇聯的絕密,他是不可能向別的國家透露的。既然越南無法討要到蘇聯的秘籍,那他又是如何將胡志明遺體保存成世界上最好的呢?

1968年,也就是在胡志明逝世前一年, 75 a剛剛竣工後,越南中央吸取蘇聯列寧遺體在戰亂中無法保全的教訓,提出在首都河內附近再建一個保存主席遺體的基地,避免敵機轟炸等意外情況。不久,一個和75 a類似的工程迅速建起來了。但是兩者不同之處在於這個建築更為隱秘,將遺體保存的地方設置在了一個鋼筋混凝土打造的暗洞里,為了方便將器械運到洞中,一共打造了1800個鑽孔。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經過士兵們晝夜不停的努力,終於在胡志明去世後三個月完成代號為k84,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怎麼將胡志明遺體毫髮無傷地轉移到k84。為此,蘇聯專家特別提醒,轉移時首先要在車上放一個水杯,作為觀察是否損傷遺體的指標。杯內的水面到杯口距離保持在三厘米左右,車子在行駛過程中不可令水濺出杯外。;其次,要確保車中達到無菌環境,溫度,濕度等條件務必要和75 a1致;最後,行車時間不能超過四小時。

這些條件對於當時的越南來說極其困難,從75 a到k 84,路途長達70公里,路途坑窪不平,況且當時烽火四起,很難做到平穩轉運。於是越南想了一個辦法,把水晶棺放到一個大木箱中,在箱子下面裝上彈簧,以此減緩顛簸。為了避免意外情況發生,越南在行動之前多次實地勘察路線,對坑窪的路段進行緊急修補,在行駛的時間段內對整個路段進行封鎖。

1969年12月23日,在十幾輛軍用車輛的護衛下,胡志明遺體被秘密轉運到k 24。 1970年11月21日,美國為了營救被關押在附近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殲敵機對k 84周圍區域進行了突襲,雖然沒有傷害到遺體,但是這件事跟越南中央後怕不已。針對一個問題展開討論,美國飛機會不會再次轟炸這個地區?沒有人知道答案。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最終,經過反覆商議和權衡利弊,越南決定還是將胡志明遺體運回首都的75 a比較安全。本以為運回75 a是個萬全之策,起碼首都的安保環境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哪曾想擋得了人禍,卻沒能擋住天災。

1971年8月,首都爆發水患,河水猛漲一體,面臨著被淹沒的風險,於是越南又將胡志明遺體運回了k 84。為了避免美軍空襲,越南在k 84周圍部署了一個連的兵力,並增設三門高射炮和三輛坦克守衛。就算布下了重兵,越南依舊不放心,如果敵機再來一個炸彈,就能將k 84夷為平地,派100輛坦克守衛也沒用,因此,找一個安全的地點是非常有必要的。經過相關專家的考察,最後在距離k84十五公里的一個山洞裡建築了一座基地,代號h 21。 1972年12月15日,胡志明遺體被停放在h 21。

1973年,越美雙方停戰,國內局勢穩定,越南認為還是首都比較安全,況且主席的遺體放在那麼遠的地方,不利於聚攏民心,於是又將胡志明的遺體遷回75 a,加上最初臨時擱置遺體75 b,胡志明遺體先後經歷四個基地,五次轉移,終於安定了下來。

胡志明逝世後,越南人為何寧肯把遺體火化,也不願送往蘇聯保存? - 天天要聞

在之後的幾十年里,越南專家不斷學習遺體保存知識,研究出了獨屬於自己國家的遺體保存技術,故此才能是使胡志明遺體栩栩如生,成為所有國家領導人中遺體保存最完好,最理想的。而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胡志明一生為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愛戴,國民才願意傾盡財力,物力和精力來保存他的遺體。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