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夢弼以身作則,起早貪黑處理公務,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但從不說累,其他官員也不敢懈怠。群眾也敢於喊冤叫屈,商夢弼斷案既公正又快捷,對犯法者不但治罪,還進行教育。商夢弼嚴慈相濟,百姓打心眼裡認為他是父母官,有了難事都願意找他解決。有位農民丟失了農具,懷疑是被別人所盜,懇求商夢弼幫他找回。商夢弼先是責備農夫「今東作方興,胡為此?」意思是當前農活正忙,你怎能把農具丟失了?隨即又問他丟失的農具價值多少,農夫說五百錢,商夢弼按價自掏腰包給了農民。不到一年時間,全縣訴訟平息,無人再告狀,路不拾遺,百姓安寧。
商夢弼廉潔自律,生活簡樸,以寒士自居,令人肅然起敬。他在公務之餘,還創辦「道德講堂」,堅持對幹部職工講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無論寒暑從不間斷。他性格耿直,謹慎交友,但廣招英才賢士,教化民眾,對兒童進行「孝」文化教育,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同時,大辦學校,帶頭捐資修建損毀的學宮,其他幹部和富商也紛紛出錢出力,半年後,新學宮建成,繪以彩畫,十分偉麗。
商夢弼體恤百姓,減輕農業稅等農民負擔。整治鄉村環境,開墾荒田,大力打造美麗鄉村。他還經常著便裝下鄉察看農耕,對勤勞百姓進行表彰,對懶惰之人嚴加責罰,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大大提高,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1291年春,商夢弼任原武縣長即將屆滿時,監察官員右公經過原武縣,200多名原武百姓祈求右公奏請朝廷讓商夢弼留任,右公非常感動,答應如實奏報朝廷。但由於許多官員一再向朝廷舉薦商夢弼,到秋季屆滿時,商夢弼被朝廷提拔為洪都府(今江西省南昌市)知府。他離開原武那天,百姓們哭著攔著馬車,擁塞道路,苦苦挽留,還為他建立「生祠」(為有德望的活人建立的祠堂),刻立「原武縣尹商君去思之碑」,稱其「惠及於民,而民視之若父母,愛之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