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2022年11月03日22:41:43 歷史 1806

距今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在涿鹿的一場戰爭塑造了以炎黃部族為核心融合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團的華夏民族。黃帝以後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位是按禪讓的形式傳承的:黃帝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之後帝位由顓頊族子帝嚳繼承;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禪位於姚姓的舜;禪位於姒姓的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這一時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位並不一定在同姓的父子兄弟之間傳承。這種首領地位的繼承製度被稱為禪讓制。這一時期被稱為是「公天下」時代。相傳堯在位時期和族人們一樣住茅草屋、吃糙米飯,夏天披粗麻衣,冬天只加一塊鹿皮禦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爛不堪絕不更換。堯這種勤儉節約、與民同甘共苦的精神使得百姓都很擁護他。堯年紀大了以後不得不開始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當時有人推薦堯的兒子丹朱繼位,但堯認為自己的兒子過於粗野不能服眾,所以他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讓大家討論繼承人選問題。一開始大家推薦了夏部落的鯀。堯為了考證鯀是否具備當首領的才能就讓他去治理洪水。儘管鯀用盡各種辦法試圖堵塞洪水,可到頭來始終還是一無所獲。堯放逐了辦事不力的鯀以後又讓大家重新商議繼承人選。這次大家推薦了舜,隨後堯對舜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考察。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舜被視為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對此記載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儘管是顓頊後代,但他們家到舜這一輩時已五世庶人。舜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舜的父親瞽叟娶了後妻生下一個兒子叫做象。瞽叟自從再婚以後就一直偏袒後妻和後妻生的象。舜在家裡常受到父親、繼母、弟弟象三個人的聯合排擠。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孝道,對弟弟十分友善。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就因為孝行而聞名。當堯讓大家推選繼承人時舜就被推薦上來了。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僅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只要是舜勞作的地方便興起了禮讓的風尚。無論他到了哪裡都有人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後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琴、牛羊、倉房。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舜得到這些賞賜引起了瞽叟、瞽叟的後妻、象三人的嫉妒。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著殺掉舜後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才幸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可等到井挖得很深了以後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他們想用這招將舜活埋在井裡。舜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跑了出來。這件事後舜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堯在結束對舜的考察以後就把首領之位正式傳給了舜。舜在位期間八元管土地、八愷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澤、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從而完善了社會管理制度。堯和舜在位時期對外聯合友邦征討四方夷狄,對內製定曆法、推廣農耕、整飭百官,可令他們煩心的是:中原地帶洪水泛濫,人民因此流離失所。當年堯曾讓鯀負責治理洪水。鯀用盡各種辦法試圖堵塞洪水卻始終徒勞無功鯀失敗後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親承擔起治水重任。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禹改變了父親一味堵塞洪水的方法,轉而採取因勢利導疏通河道的辦法。相傳禹在治水期間曾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他聽到妻子分娩時的呻吟聲和嬰兒的哇哇哭聲,可他怕耽誤治水就沒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妻子懷中向他招手,可禹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已長到10多歲的兒子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禹經過13年的辛勤努力終於完成了治水大業。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根據山川形勢將天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分別進行治理。治水是一項對人力、物力、財力要求極高的工作,因此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對各種資源的調度機制。由於禹使人民從洪水的肆虐中解脫了出來,所以人民發自內心擁護這位治水英雄。治水使禹收穫了民心、取得了對各種資源的調度權、熟悉了天下的山川形勢。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禹憑藉治水大功得以在舜禪位後自然而然成為華夏部落聯盟的新首領。等到禹年紀大了以後按慣例又要推選新的首領人選。大家推舉了當年輔佐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可等到禹死後禹的兒子啟卻直接把王位奪了過來。夏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就此誕生。從此王位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王位從此以後將在夏啟的家族世代傳承,那麼其他部族的人就再也與王位無緣了。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這當然會引起感覺自己利益受損的其他部族反對,不過大家還是要稱稱自己的斤兩。禹在位時期夏部落就已積攢了大量的私有財產。夏部落用這些財產僱傭武士組成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大家對夏啟襲位一事多是口頭反對一番無效後就順其自然了。可偏偏有一個叫有扈氏的部落非要用武力反對夏啟破壞禪讓制的行為。有扈氏加入華夏部落聯盟的時間並不長:當年大禹在位時就曾征討過有扈氏。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有扈氏在戰敗後只好作為附庸者加入了華夏部落聯盟。正因為有扈氏是在大禹時期才加入華夏部落聯盟的,所以很多部落聯盟的老成員仍視其為蠻夷。啟就利用這點把自己塑造成為華夏正統——他宣稱自己是繼承父親遺志繼續征討有扈氏。啟通過這種政治宣傳確實爭取到了很多部族的支持,因此得以在一個叫做甘的地方打敗了有扈氏。啟剿滅有扈氏後回到都城陽翟召集各部族首領舉行了一次盟會。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所謂盟會就是召集大家一起祭祀天地祖先,同時召集人還要設宴款待前來赴會的客人們。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被寫進正史的飯局。夏啟在這場名為「鈞台之享」的飯局上使各部族首領們承認了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在此以前的「公天下」時代核心要義是通過禪讓實現賢能者居之的權力交替。《禮記》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說的就是這種狀態。這時誰當老大是由大家選舉產生的。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大家認為誰賢能就推選誰,大家認為誰不賢就罷黜誰。這看起來似乎是公平合理的,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事務變得紛繁複雜起來。人們對「賢能者」的評價標準越來越難以達成廣泛的共識。原始的氏族部落對生存的訴求遠遠超過對發展的訴求:誰能率領族人多搶到地盤、多搞到吃的就是當仁不讓的賢能者。比如大禹治理水患、率兵討伐三苗的行為就被族人視為賢能之舉。可當生存的問題基本解決後五花八門的訴求就出現了。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今天能吃飽飯了就想著明天能吃魚吃肉;今天能穿上衣服了就想著能不能多設計一些更為新穎的款式......不同的人對自己的生活會有不同的訴求。有不同訴求的人對賢與不賢的判斷自然不一樣。既然賢與不賢並沒一套可以精確量化的客觀標準,那麼任何人都會覺得自己家的人看起來最賢能。禪讓制一開始的設計是為了實現任人唯賢,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卻漸漸變成了任人唯親。這是因為人性決定了正常人都會更願意把自己家人推上位。

中國上古時代王位繼承是如何從禪讓制變成世襲制的 - 天天要聞

人性決定了「公天下」所奉系的禪讓制使得統治者缺乏改造世界的原動力。孟子曾說過:「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有人為了得到權力去拼政績,可如願以償後就會務求穩妥。畢竟改革與發展都是要冒風險的。在禪讓制的大前提下部落首領無論有怎樣的政績最終都得把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交給外姓人。自己勤勤懇懇一輩子還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可如果統治者的權力地位可以傳給自己的兒子呢?最終人性的私慾戰勝了對公平的期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 天天要聞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福建新聞廣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上海第一財經廣播江蘇太倉融媒體中心福建長樂融媒體中心福建福清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啟滄海雲帆絲路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國航海日特別直播【點擊圖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聞廣播為總直播間,通過多地記者連線、現場採訪、專題視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 天天要聞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資料圖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報均以醒目的通欄標題登載了一則消息《軍統局特工首腦戴笠被香港警務處拘留》。戴笠,這個掌握著5萬多名軍統特務、世人皆知的殺人魔王、國民黨許多軍政要員都忌憚三分的軍統頭子,是怎麼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