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2022年11月03日18:10:04 歷史 1601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說到中國外交,大家腦海中都會想到一個名字:周總理。

周總理作為新中國第一任總理,同時兼任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在他擔任外交部部長時,正新中國外交的起步階段。

周總理憑藉著自己多年在革命中總結了談判經驗,一次次的的挫敗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外交封鎖的企圖。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在1949年到1958年,在周總理的斡旋下,中國在風起雲湧的外交戰線,獲得過許多偉大的勝利。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周總理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為國家爭取權益的。

革命年代,談判專家

周總理作為紅軍早期領導,他參與了紅軍的建立,與各位紅軍將領都有很好的關係。

1934年10月,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開始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征

1935年1月,紅軍抵達遵義後,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也正是通過這次會議,毛主席便看出了周總理的外交天賦,於是在後來無數次的談判中,毛主席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周總理。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與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

黨中央為了防止大規模內戰的爆發,爭取蔣介石站到抗日統一戰線上,周總理帶領著葉劍英等人前往西安。

到達張學良駐地,周總理便提出了釋放蔣介石,統一戰線、一致抗日。張學良也認同這一做法。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隨後,周總理又找到宋美齡,表明了中央對待蔣介石的態度。

為了穩定中國經濟與政治形勢,周總理找到了宋子文與蔣介石的姐夫孔祥熙。在幾次談判下,宋子文與孔祥熙以自身家族實力,穩定了中國的經濟形勢。

因為周總理多方奔走,西安事變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開始了假和談真內戰的戲碼,中央為了粉碎蔣介石的陰謀,毛主席與周總理親自前往重慶進行談判。

蔣介石認為毛主席絕對不會以身犯險,但主席的這一決定直接讓蔣介石陣腳大亂。

為了保證毛主席的安全,周總理親自找到戴笠,利用兩人在黃埔時期的私交,讓戴笠派人保證主席的安全。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隨後周總理再次利用輿論,讓全國人民的關注點放在主席身上,並且利用美國大使的身份,讓蔣介石有所忌憚。

迫於各方壓力,蔣介石最終沒有對主席出手。但為了達成目的,他希望讓談判無休止的進行下去,這樣就能變相扣押毛主席。

在隨後的幾次談判中,蔣介石只談邊角余料,擺明了就是要拖時間。周總理思索過後,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的談判開始時,周總理買了很多花生與瓜子,分發給參與談判的人員。

看到周總理如此做法,美國大使連忙提問:「周先生,正在談判呢,你這是幹什麼?」

見對方問起,周總理轉身面容嚴肅地說道:

「我們這是在談判啊,不是在做茶館。大使先生,我們提出的談判方案已經給你們很長時間了,一直是泥牛入海。」

「你們呢?又沒有準備方案,您從延安邀請我們過來,只是為了耗時間的嗎?」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面對周總理的說法,美國大使向蔣介石施壓,迫使蔣介石必須將精力放在和談上。

最終,雙十協定簽署,毛主席平安回到延安。

雙十協定雖然沒有為中國真正換來和平,但這次談判是黨中央為全國人民爭取到的最有利的協議,這其中少不了周總理在談判桌上的運籌帷幄。

天地翻覆,外交破冰

新中國成立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與中國建交,新中國也面臨著第一個外交考驗,那便是大使的派駐。

當時的外交部長由周總理兼任,面對這一局面,他只能另選人員。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人員挑選也是十分講究,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周總理環視了外交部,除了少數到訪過蘇聯,剩下的人員有去往國外經驗的基本沒有了。

為此,周總理將目光放到了解放軍高級指揮官的身上,他在解放軍高級軍官中選出十幾位,作為中國派往外國的大使。

經過系統的培訓後,這些大使陸續被派往諸多國家,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也是新中國外交戰線的探路者。

在他們不懈的努力下,新中國最終的外交之路逐漸擴寬,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漸增大。

然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在蘇聯受到暗中支持下,北朝鮮一路高歌猛進,一直進軍到釜山

美國害怕北朝鮮佔領朝鮮半島後,為蘇聯提供在太平洋方向的軍用港口,於是公然干涉朝鮮半島事宜,組建聯合國軍仁川登陸

美國的插手致使朝鮮半島的局勢發生改變,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為了新中國能夠有一個安定的發展環境,我國決定派兵進入朝鮮,抗美援朝作戰正式打響。

經過近三年苦戰,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保證了新中國的安定環境。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而隨著抗美援朝的勝利以及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1954年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討論國際問題。

周總理作為首席代表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可就在這次會議快要結束時,美國代表團的成員來到周總理身邊,表示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印度與朝鮮的問題,說完對方便拽著周總理的袖口,搖晃了兩下。

原來在美國使團登機前,美國政府下令,不允許美國使團成員與中國到會人員握手。

但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折服了美國的與會人員,對方只能搖晃一下周總理的手臂,表示敬重。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隨後召開的萬隆會議,更是周總理的高光時刻。

1955年,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在萬隆召開了會議,也稱萬隆會議。

召開這次會議,是為了方便周圍國家共同努力,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為了破壞大會的進行,美國記者竟公然表示,中國是想要奪取亞非等國的領導權。

對此周總理緩慢起身,不緊不慢地說:

「我們是來求同的,不是來立異的,我們尊重各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我們是想討論出一個對各國都有益的方案。」

就這樣,周總理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了出來,得到了各國的認可,這次會議也讓中國的形象與地位,在亞非等國的心中得到極大提升。

周到安排,中美建交

隨著萬隆會議的結束,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逐漸增大,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封鎖基本宣告失敗,但他們仍未甘心。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就在志願軍陸續回國的時候,美國記者在一次會議中採訪了周總理,當發現周總理桌子上放著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瞬間眼前一亮。

只見對方抬頭看了看周總理,隨後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

「周總理,你是中國人,為什麼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總理聽後,拿起桌前的派克鋼筆,風趣地說道:

「奧,這支筆啊,是戰利品!一位朝鮮朋友贈送給我的。」

「我本想回絕,但那位朋友說有紀念意義,因此我便收下了。」

早在周總理說出第一句時,這位美國記者便意識到了不對,臉色開始變得有些難看,未再說出一句質疑之詞。

最後對方更是趁著人多,悄悄隱入了人群當中,不見蹤跡。

而像這樣的外交情況還有很多,比如西方記者曾問詢,中國國庫到底有多少錢。

周總理直言:「十八塊八毛八分。」

這剛好是新中國第一版人民的面值總額。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1971年,中國也是突破了重重困難,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第二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就宣布訪華。

得知這一消息,周總理讓外交人員做足了準備。

在尼克松下飛機後,在他離地面還有幾個台階高度時,就已經握住周總理的手,足足握了一分鐘。

尼克松當場表示,這是為了在日內瓦會議上,美國人員沒能與周總理握手的失禮表現道歉。

當尼克松會見完毛主席,便前往人民大會堂進行國宴

當時中國國宴廳內沒有美國的歌曲,於是周總理便安排禮樂隊進行演奏,演奏的曲子正是尼克松最喜歡的那首曲子。

如此周到的安排,讓尼克松夫婦對周總理連連道謝。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中美此次破冰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快尼克松回國的日程也到了。在回國之前,尼克松向周總理提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登上長城

這個要求本來很好實現,但當晚天降大雪,車輛行走會發生危險。

於是,周總理便發動起全北京的人民進行掃雪工作,第二天一早,尼克松看到沒有積雪的馬路,十分驚嘆。

隨即他與隨行人員驅車前往八達嶺,成功圓了自己登上長城的美夢。

在中美談判的這段時間,周總理周到的安排為談判的順利進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結語

如今,中國的外交為世界稱讚,這一切除了中國國力的增強,更多的是中國外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外國人刁難周總理:為何要用美產鋼筆?總理兩句話令對方啞口無言 - 天天要聞

在1980年前後,鄧小平訪問日本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向鄧小平回憶起了周總理,表示周總理是中日關係恢復的最大功勛。

這便是周總理的外交藝術,這便是中國第一代外交戰線指揮官的風采。

在他過世後,十里長街送總理,聯合國也降半旗來紀念這位新中國的風雲人物。

先烈已逝,但以周總理為代表的中國外交精神,卻永遠地流傳下來,經久不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