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2022年11月03日18:02:03 歷史 1018

在炎熱的夏天,來上一杯冰鎮飲料或者一盤冰鎮水果,絕對是非常愜意的。對於現代人來說,製造冰塊是很簡單的,有一個冰箱就可以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輕鬆製冰。

但是對於沒有冰箱的古人來說,他們該如何製造冰塊呢?

2000年前的大漢王朝,有一本名叫淮南萬畢術的書籍,此書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作者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他在書中記載了一種名為「夏造冰」的方法。

原文是:「取沸湯置瓮中,密以新縑(jiān),沈中三日成冰。」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什麼意思呢?

就是把水燒開後倒入「翁」中,然後上面用乾淨的「縑」(一種絲織物)密封,接著將「翁」慢慢沉入深井中,等上三天就可以得到大量冰塊了。

是不是非常神奇?

水井我們都見過,只要把沸水密封起來,沉入水井中就可以得到冰塊嗎?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讓無數物理學家為之困惑的問題。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壓強猜想

在一些物理學家看來,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發明的「夏造冰方法」,利用的其實就是壓強原理。將裝滿開水的容器密封,然後沉入井底,可以讓容器表面出現巨大溫差,隨著容器內水溫的迅速降低,容器中的氣壓也隨之降低,水就有可能結成冰。

可能很多人都無法理解這種現象,我們說得詳細一些。

哪怕是在夏天,井水的溫度也是非常涼的,尤其是一些深井,其夏天溫度甚至能夠達到3—4℃。但想讓水結冰,就必須讓溫度達到0度,否則水就無法變成冰,這是初中物理課本上的知識,大家都知道。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只不過這裡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水的結冰溫度,也就是凝固點,是可以出現變化的。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爬到了世界之巔喜馬拉雅山,在這裡燒水的話,只要將溫度燒到73.5攝氏度,水就被燒開了。

再比如說我們家裡所使用的高壓鍋,密封的鍋蓋導致鍋內蒸汽無法排出,所以高壓鍋內的氣壓就會一直增大,這也導致了水的沸點溫度提高。

正常情況下,高壓鍋內的氣壓能夠達到1.3個大氣壓,溫度也可以達到125℃。

水的沸點會根據氣壓的大小出現差別,而它的結冰點也是如此。

氣壓越低,水的結冰溫度就會隨之提高,根據測試,壓強每減少一個大氣壓,結冰溫度就會提高0.008℃。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壓強可以提高水的結冰溫度,是否可以破解「夏造冰方法」呢?

答案是不可能!

漢朝時的科技水平來說,就算把容器內的氣壓降到最低,水的結冰溫度最多只能上升1℃。

也就是說,即便我們把容器放在溫度只有3℃的深井之中,然後將瓶子內的氣壓降到最低,依然達不到結冰要求。

既然不是壓強原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空調製冷猜想

估計很多朋友都曾給自行車的輪胎放過氣,當我們拔掉氣門芯後,車胎內的氣體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噴涌而出,這個時候車胎氣門處就會變得特別特別涼。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壓力突變導致了溫度突變,而這也是空調可以製冷的原理之一。

那麼漢代的「夏造冰方法」是不是利用了這種原理呢?

為了證明這種猜想,物理學家李志超教授指導研究生趙虹君進行了一個模擬造冰試驗。為了達到最好的實驗效果,他們找來了一個瓶身大瓶口小的玻璃球瓶代替了瓮。

像這種容器在漢代時,是絕對不可能製造出來的,但是想讓「壓力突變」效果達到最大,就必須使用這種形狀的容器。

玻璃瓶的瓶口是用橡皮塞密封的,塞子里有一個放著溫度計的玻璃管,直達瓶底。而在塞子外面則是接著軟管,在軟管上還有一個可以調節鬆緊的夾子。

準備就緒後,將玻璃球瓶內注水,然後加熱使水完全燒開,只留下沒過玻璃管口的水量,然後用夾子夾緊軟管,將玻璃球瓶迅速放入注滿涼水的水桶中。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如果大家想要試驗的話,一定要注意了,這裡有危險!

玻璃瓶溫度很高,快速浸入溫度很低的涼水中時,很有可能發生炸裂。就比如說我們冬天喝酒,為了讓酒暖一些,便會放到開水中燙一下,但是一個不注意就把酒瓶燙炸了。

當玻璃球瓶浸入涼水後,水溫下降速度是非常快的,從100℃迅速降至到了20℃左右,但是之後水溫下降的速度就開始變得非常緩慢。

20℃距離水能結冰的0℃,還有好大一截呢,是不是因為放置時間比較短呢?畢竟「夏造冰方法」中講過,要放置三天才能得到冰,於是李志超教授又將玻璃球瓶多放置了幾個小時。

最終,玻璃球瓶中的水溫保持在了7℃左右。這個時候,慢慢地鬆開夾子,玻璃瓶內的水溫又下降了1℃左右。

自此,試驗結束,結果顯示水溫只能降到6℃左右,無法達到結冰條件。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雖然實驗沒有達到效果,但李志超認為自己的猜想是沒有錯的,將加熱後的水放入冷水中冷卻,然後再將密封的容器打開通風,只要條件能夠達到,就完全有可能製造出冰塊來,但前提是需要一個非常特殊的細口大腹瓶。

後來又有一些物理學家,利用各種各樣的容器以「夏造冰方法」來製冰,其中絕大多數的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也有人非常幸運的得到了一些冰渣,而不是「夏造冰方法」中所提到的冰塊。

解不開的疑惑

雖然物理學家們始終沒有通過「造冰方法」得到冰塊,但是他們的研究方向是沒有錯的,至於問題究竟出在哪,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古人對於「夏造冰方法」的記載並不詳細,容器「翁」是什麼樣,沒有人知道。「新縑」又是個啥,也沒人知道,想來其中還有一些關鍵技術沒有被記錄下來。

2000年前古人就用熱水製冰?物理學家也復原不了,怎麼回事? - 天天要聞

以今時今日的科研技術,都無法解答「夏造冰方法」的問題,估計這種製冰技術的需求條件是非常嚴苛的。在漢朝時期,除了王公貴族,想必普通老百姓是無法使用「夏造冰方法」的。

當然了,老百姓也還有其它的方法得到冰,比如說建造冰窖,他們只需在冬天的時候將冰塊取下,妥善地存放於冰窖之中,到了夏天時就可以使用冰塊了。

而這種情況在唐朝時發生了徹底改變,唐人們發現:

只要將硝石放入水中,它便能迅速溶於水並且吸收熱量,於是水就會變成冰。

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天,硝石也可以讓水快速結冰,這種簡單的製冰技術很快便傳遍了大江南北,高精尖的「夏造冰技術」也隨之被徹底取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