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此時他與劉思齊結婚還不到一年,劉思齊知道毛岸英犧牲後,悲痛欲絕,一直沒有從這件事之中走出來。
直到1962年,在毛主席的多次勸說之下,劉思齊才肯改嫁,之後便嫁給了楊茂之,婚後生了四個孩子,那這位楊茂之,是何人呢?
圖丨劉思齊看望毛岸英
世事無常,噩耗傳來
1951年1月2日,像往常一樣,毛主席午睡醒來,拿起報紙,在沙發上邊喝茶,邊看著社會新聞的報道。
這時,葉子龍在衛士李銀橋的陪同下,走了進來,給毛主席遞來了一份電報與一封信,本以為,這是如同往常一樣的彙報工作。
可是就當毛主席看了電報中的內容時,面色一下子凝重了起來,原來,那份電報不是別的,正是他兒子毛岸英戰死沙場的噩耗。
1950年的11月25日,毛岸英在擔任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朝鮮志願軍司令部,突然被敵軍飛機近百枚炸彈空襲,很不幸,毛岸英在這場意外中犧牲。
但是,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的周恩來總理,想到毛主席正將精力放在第二戰場的指揮上,擔心該消息會影響到主席的心情,因此選擇將該消息隱瞞了下來,沒有第一時間上報。
圖丨電報
那封信則是周恩來解釋,自己第一時間沒有上報的原因。
看到電報以及信息的內容,毛主席內心十分沉重,他的兒子尚還年輕,犧牲時年僅28歲,還有著大把的青春年華。
除此之外,他剛剛娶到自己心愛的那個女孩,結婚還沒一年,就這樣犧牲在戰場上,他又該如何向兒媳劉思齊交代?
縱然心中萬分悲痛與難過,但毛主席始終沒有流下一滴眼淚。凝視著那份電報,約莫三四分鐘之後,毛主席逐漸放下了那份電報,眼神放空。
緊接著,毛主席從桌子上拿起了一根香煙,開始抽了起來,過了許久,彷彿是想通了般,毛主席嘆了口氣說道:「唉,誰讓他是我毛主席的兒子…戰爭嘛,總得有人犧牲……」
圖丨毛主席
縱然毛主席自己能夠看開這件事情,但是那在家中苦苦等候的兒媳婦,又如何能接受這麼突然的事情呢?
想了許久,毛主席也不知道該如何向自己的兒媳婦開口,於是,決定先將消息隱瞞,找到合適的時機再通知。
另一邊,在家中等候許久,卻不見丈夫一點音信的劉思齊,內心格外惶恐不安,但是卻又不知具體發生了何事。
在臨走之前,毛岸英曾經對她說,此番前去只是出差,很快將會回來。沒錯,為了不讓劉思齊擔心,毛岸英隱瞞了自己遠赴朝鮮戰場的事實。
剛走不久,劉思齊還能收到毛岸英寄來的信件,可是後來,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劉思齊卻收不到任何關於丈夫的信息。
圖丨劉思齊(右)
劉思齊忍不住向毛主席,詢問起了毛岸英的狀況,但是毛主席卻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搪塞了過去。
直到1952年,中央攝影組組長侯波,給劉思齊送去了毛岸英的一張照片留作紀念,但是侯波尚不知道,劉思齊還不知道毛岸英已經犧牲了的事實。
照片中,毛岸英身形挺拔,身著軍裝,戴著軍帽子。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劉思齊懂了,原來她的丈夫,前往一線作戰去了。可是同時,她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剎那之間,萬千想法湧上心頭,劉思齊手中握著丈夫的照片,眼神慌亂,身體控制不住地顫抖,她要去問個清楚!
圖丨毛岸英
於是二話不說,她火急火燎地來到了中南海,想找毛主席問個清楚,眼看瞞不下去了,毛主席也只好告訴劉思齊這一噩耗。
儘管腦海之中,已經想像到了數萬種丈夫杳無音訊的理由,但是親口聽到主席說的那句:「思齊,岸英已經犧牲了」的時候,劉思齊還是不敢相信,她跌坐在了沙發上,眼神空洞,大腦一片茫然。
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明明自己才剛新婚一年的丈夫,上次的依依惜別,竟然成了最後一面。
剎那間,與毛岸英的相識、相知、相愛的回憶,湧上了劉思齊的腦海中,眼淚如同豆大的雨滴般,控制不住地掉落了下來。
圖丨毛岸英和劉思齊
一見鍾情,步入婚姻
1946年的6月,是劉思齊和毛岸英兩人初次見面的日子。當時,24歲的毛岸英剛從國外留學回來,而小他8歲的劉思齊,則是同剛從新疆地獄中出來的母親張文秋一起,來到了延安。
就是在毛主席為了迎接,剛從新疆監獄中出來的同志們,所舉辦的一場宴席上,毛岸英和劉思齊初次見面了。
在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劉思齊就被毛岸英身上的氣質吸引到了。當時,在宴席開始之前,毛主席在台上,向台下的眾人介紹自己的兒子。
而毛岸英在旁邊站著,身材高挑,相貌出眾,儀錶堂堂。除此之外,還是毛主席的兒子,這在劉思齊的心中,簡直就是頗完美的白馬王子。
但是,此時的劉思齊,也只是在心中默默暗戀毛岸英罷了,兩人關係還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後來,緣分就是這麼巧妙,上天給了兩個人相互了解的機會。
圖丨劉思齊(右一)
在1948年,18歲亭亭玉立的劉思齊,來西柏坡探望正在休養的母親。正巧,毛岸英當時正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擔任編輯的工作。
得知自己當年的革命同志張文秋的女兒,前來之後,毛主席便主動邀請劉思齊來家中做客。
那天晚上,劉思齊和毛岸英兩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兩人從小聊到大,從生活聊到理想,一直聊到了深夜11點多,這才依依不捨地分別。
兩個人聊得十分投機,似乎好像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認識了一般。後來,劉思齊又在西柏坡住上了大約一個月左右,在這期間,她經常與毛岸英見面,兩人每次都交談甚歡。
就這樣,隨著對對方深入的了解,兩人發現對方與自己十分合拍。後來,對彼此的愛慕之意,也是藏不住了,兩個人在西柏坡確定了關係。
圖丨毛主席、毛岸英和劉思齊
晚年劉思齊回憶到這段時光時,她還是一臉不可置信的表情,她不敢相信自己這麼幸運,那個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就剛好也同時愛慕著自己。
幸福來得太突然,這也不禁令內心敏感的劉思齊多想,畢竟她和毛岸英的身份與經歷,還是有些差距的。
毛岸英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優秀學生,而她則是平平無奇,隨著母親在監獄度過多年的普通女孩,個人經歷導致她內心深處有些許的自卑,時常覺得自己配不上毛岸英。
而對此,毛岸英則是安慰道:「我們兩個的命運是相同的,是一根藤上的苦瓜。我媽媽是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的,你爸爸也是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的;
我從小坐監獄,你也從小坐監獄;我從小流浪失學,你也是從小失學。我們有著相同的經歷,應該會有許多共同的語言,我相信我們兩個能夠走到一起。」
看著毛岸英堅定的眼神,劉思齊也逐漸卸下了心裡的防線。
圖丨毛岸英和劉思齊
同年的7月份,意外之間,毛主席得知了自己兒子與劉思齊的戀愛關係。他沒有發表意見,思想先進的毛主席,倡導年輕人自由戀愛。
並且劉思齊,也是以前革命同志張文秋的女兒,他十分信任劉思齊的個人品質。這下倒是正合了他的心意,於是,毛主席便張羅著和親家張文秋聯繫,商量兩個孩子的婚姻大事。
見到張文秋之後,毛主席便將兩個孩子想要訂婚的事情告訴了她,而張文秋也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她笑著對毛主席表示,她早已清楚這兩個孩子的事情,但是遲遲不敢提出來,是有一些原因的,作為母親,張文秋還有些許的顧慮,她擔心思齊年輕幼稚,配不上岸英。
對此,毛主席則安慰道:「我看思齊很懂事,她年輕雖輕,但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她是烈士的後代,是我的乾女兒,我很喜歡她。」就這樣,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婚姻大事便被確定了下來。
圖丨毛主席、毛岸英和劉思齊
1949年的10月15日,兩人正式成婚,在中南海舉辦了一場,當時被世人稱為規格最高,但是卻場面最小的婚禮。
說起規格最高,是因為參加的賓客都非同尋常。因為在10月15日的那天晚上,正巧有一個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要召開。
參加會議的都是國家領導人,同時他們也參加了兩個年輕人的婚禮,這其中就包括朱德夫婦,周恩來夫婦,劉少奇夫婦等。
而說其場面最小,是因為婚禮的酒席十分樸素,只擺了兩桌,一桌是供新人和那些賓客吃飯,另一桌則是給小孩子們的,上面的菜也是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的家常菜。
就這樣,劉思齊嫁給了自己少年時的那個白馬王子,而毛岸英也娶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美麗女孩。
圖丨毛岸英和劉思齊
戰場永別,守寡十二年
兩人結婚之後,生活也是十分的幸福,羨煞旁人。在結婚之後,劉思齊得知,原來毛岸英也早早地心悅於她。
當時毛岸英對劉思齊說,她那雙大大的眼睛,十分有神,盯著他看的時候,直直地看進了他的心裡。
在劉思齊晚年的回憶中,她還告訴大家,從前他們在家中的院子里看到的兩隻雞的故事。其中的公雞,一找到好的食物,就停下來咕咕叫,示意母雞過來吃。
當時毛岸英看到了,便笑著打趣說:「我以後也會這樣對你,有好的都獻給你」,那時,劉思齊特別開心,臉上的幸福與甜蜜,都要洋溢了出來。
但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後來國際局勢變動,朝鮮戰爭爆發,中國需要派遣援軍前去援助。
圖丨毛主席和毛岸英
在毛主席的教誨下,毛岸英深刻地知道,除了要照顧好自己的小家以外,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大家同時需要守護。
於是,他選擇了暫時離開自己的愛妻,到前線戰場上去,守衛我國的國家安全。毛岸英當時可能也沒想到,這次的離別,竟然就是永別。
為了不讓自己的妻子擔心,毛岸英撒謊說,這次只是簡短的出差,在過不久之後便會回來。
劉思齊雖然不舍,但是她也懂得事情的先後主次,她不會因為自己的感情,束縛著毛岸英,於是便答應他,自己會在家好好等著,等著他歸來。
就在劉思齊繼續回憶之時,一雙大手附到了她的肩膀上,原來是毛主席看兒媳婦情況不對,再這麼下去要出事,於是便安慰她,讓她不要再去傷心,不要執著於那些過往的事情。
圖丨毛主席和劉思齊
興許是感到十分心疼,毛主席拍了拍劉思齊的背,說道:「思齊呀,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兒!」
在毛主席的安慰下,劉思齊逐漸控制住了眼淚,隨後,又說了些讓毛主席放心之類的話,便離開了。
說不再難過了是假的,自己心心念念期盼著,等待著回來的那個人,突然就被告知再也無法見面了,這樣的痛苦誰能夠忍受呢?
從中南海出來之後,劉思齊像是丟了魂般的,也不知道最後是怎麼回到家中的,一連頹廢了好幾天。
她和丈夫新婚,連一年都還沒有,現在卻就這樣天人兩隔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生死兩隔。
圖丨劉思齊、毛岸英和毛主席
毛主席苦心勸告,思齊卻心不在焉
毛主席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兒媳婦有多麼的悲痛,劉思齊很愛毛岸英,這是他看在眼裡的。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女兒,早日從痛苦之中走出來,毛主席決定安排她到莫斯科去留學讀書。
1954年,劉思齊從高中畢業,隨後,毛主席立刻給其安排了,前往蘇聯留學的機會,讓她去學習知識充盈自己,同時忘掉悲痛。
在1955年到1957年的兩年之間,劉思齊雖然遠在蘇聯學習,但是內心還仍然牽掛著大陸的毛主席,兩人經常以寫信的方式,往來交流溝通,劉思齊在信里訴說著自己的近況。
後來在兩年的學習完成之後,劉思齊想要回國發展,因為外國的環境,她住著屬實不習慣,經常會生病,這自然也就影響到了學習效率。
圖丨毛主席
於是,她便跟主席寫信請示,而毛主席收到信之後,便直接告訴劉思齊,讓她自己去拿主意,做決定。
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之後,劉思齊便向有關部門提交了轉學申請。於是,她便從莫斯科大學轉到了中國的北京大學,繼續讀書深造。知道她愛看書,毛主席還為其推薦了好幾本著作。
就這樣,劉思齊化悲痛為動力,她將自己的全身心的都投入在了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身上。
1961年,她又從北京大學畢業,此時的她,已經完全不同於當年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此時的她,早就已經飽腹經綸。
可時間流逝,她的學識不斷豐富,年齡確實也在一點一滴地增長著。毛主席眼看著近30歲還沒有再婚的劉思齊,不禁擔心了起來。
圖丨晚年劉思齊
改嫁楊茂之,步入穩定生活
於是,毛主席便多次明理暗裡的暗示她,讓她再尋一個新的好人家,嫁了。但是劉思齊對於毛主席的好心勸告,只當是談笑而過。
並不是她不想再接受新的人,只是她心中對於丈夫的懷念,仍然十分深刻,她做不到,在心裡還沒放下一個人的時候,就再去接納新的人。
後來,在1961年的6月13日,毛主席再次寫信,勸劉思齊改嫁。
看著毛主席一次又一次的辛苦勸告,劉思齊心中也很是心疼,她不想讓日夜操勞多事的毛主席,還在為她個人小事操心。
劉思齊明白,是時候為自己找個伴了,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毛主席能安心,於是她便答應了下來,願意讓毛主席為其介紹個對象。
圖丨毛主席
得知這一消息,毛主席也十分開心,便立馬張羅起來,為劉思齊尋找一個合適的下家。而這時,空軍副司令兼空軍學院院長劉震,便向他推薦了楊茂之,劉震對其評價甚高。
毛主席聽罷之後,喜出望外,立刻前去調查了解。
發現楊茂之比劉思齊小兩歲,但是生活作風優良,身材高大,有上進心,做事積極,從小家庭貧寒,但是肯吃苦,肯努力,是個十分合適的人選。
於是,便將其介紹給了劉思齊,劉思齊就在這一來二去的介紹與交流中,逐漸的對楊茂之有了好感。
1962年2月中旬,兩人正式結為夫妻,毛主席得知消息後,將自己剛創作的《卜運算元·詠梅》抄錄一份作為賀禮,同時還送上了300元。
圖丨劉思齊一家
在婚後,兩人先後生下了4個孩子。其中,在和楊茂之商量之後,劉思齊決定給第一個大兒子取名為楊小英,為的就是紀念戰死沙場的毛岸英。
後來,日子便逐漸穩定了起來,兩人結婚之後,生活逐漸變好,但是他們也沒有忘記毛岸英的存在。
毛主席曾經告訴過劉思齊,讓她有機會到岸英的犧牲地去看看,祭奠一下他。
於是在2006年的5月12日,劉思齊帶著家人和孩子,來到了朝鮮大榆洞的舊址,之前被戰爭所掃平的土壤,已經長出了新的松樹,一切都是那麼生機勃勃。
圖丨劉思齊祭奠毛岸英
2022年的1月17日,劉思齊病逝,享年92歲,她的故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