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2022年11月01日13:26:24 歷史 1118

前言

從古到今,中國人十分重視家業傳承的問題,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具體的表現就是子承父業,由兒子來繼承父親未竟的事業。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台灣先後由蔣介石和蔣經國負責。隨著蔣經國的身體逐漸衰老,下一任接班人的人選問題被提上了日程,台灣上下都把目光放在了蔣孝勇的身上。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孝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蔣經國病逝後,蔣孝勇選擇離開台灣,前往加拿大經商。最終,台灣方面終結了蔣家人的接班,那麼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醉心於商界的蔣孝勇

提起這段歷史,不得不說一下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

1948年10月,蔣孝勇出生於動蕩不安的上海。此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完成遼瀋、淮海兩大戰役後,開始向長江防線集結,準備隨時解放南京,上海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當然,此時的蔣孝勇還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並不清楚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在他出生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跟隨家人來到了台灣。

蔣孝勇的童年是在台灣度過的,由於他出生的時候恰逢國民黨遭遇失敗,蔣介石覺得沒有讓孫子們過上平靜的生活,心中懷有愧疚之感,於是對這個小孫子特別的疼愛。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正在工作的蔣介石

在出去遊玩的過程中,蔣介石會將幼小的孫子抱在懷中,即使自己走累了也不允許別人抱蔣孝勇,可見對這個孫子的喜愛程度。

令蔣介石欣慰的是,孫子蔣孝勇雖然出生於政要家庭,但是從小就勤奮好學,身上有一種獨立自強的精神。這不僅讓蔣介石滿意,蔣家所有的長輩對他評價都很高。

在蔣介石父子的淳淳教導下,蔣孝勇在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高雄的鳳山軍校。之前,他的兩個哥哥都曾進入鳳山軍校學習,可他們因為無法習慣軍校的嚴苛生活,最終選擇離開了軍校。

兩人的表現令蔣介石十分失望,當蔣孝勇來到軍校學習後,蔣介石自然將其視為了蔣家的希望。而蔣孝勇沒有辜負祖父的良苦用心,來到學校後他不僅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得吃苦耐勞,在文化課考試中也是名列前茅。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介石與孫子們在一起

也許冥冥之中,蒼天註定不讓蔣家人接過槍桿,實現繼續獨裁的夢想。有一次,蔣孝勇在訓練的時候,冒險翻過了一條溝壑,不慎崴傷了腳,就這樣,壯志未酬的蔣孝勇住進了鳳山醫院來醫治腳傷。

蔣介石得知後,連忙下了一道命令,台北總醫院派來了幾位精通外傷以及骨科的醫生、護士,專門為蔣孝勇進行治療,即使國民黨投入了大量的設備與人力,蔣孝勇的腳傷卻是難以癒合,這也成為了蔣介石的一塊心病。

休養了一段時間後,蔣孝勇的腳傷漸漸恢復,他有了重新回去上課的心思。可是由於他在鳳山軍校落下的課程太多,已經無法趕上了,這讓蔣經國變得十分為難。

最終,蔣介石經過商議,決定讓蔣孝勇去台灣大學就讀政治系,從而通過另一條道路上成為蔣家的繼承人。來到台灣大學學習後,蔣孝勇在學習上名列前茅,深受大家的喜愛。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經國

蔣孝勇雖然生活在政治家族中,卻早已經看透了國民黨官場的爾虞我詐。來到台灣大學後,雖然他在學習上表現得十分優異,卻沒有醉心於官場,反而喜歡上了與政治家族截然不同的商業領域。

蔣經國得知後,心中深感失望,但是他深知子女的前程擇業,不可以違心強求。於是,他便讓蔣孝勇在國民黨的財務委員會裡面掛了一個虛職。

蔣孝勇憑藉自己的能力以及蔣家在台灣省的勢力,在商界做得可謂是順風順水。在大學畢業後,他直接成為了鴻霖公司的董事長。

蔣孝勇掌管鴻霖公司後,表現出了過人的經商天賦,他個性多變,管理手段靈活,不管是下層員工還是中高層管理者,都對這位年輕的董事長敬佩不已。

在多方的有力加持下,鴻霖公司的收益是年年攀升,不久,他又開始執掌中興電工公司。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孝勇夫婦

看著兒子在商界遊刃有餘,身為父親的蔣經國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他的幫助下,台灣的所有大型冷氣設備都交給了中興電工公司進行安裝。原本因為虧損一度準備破產的中興電工公司,一時間竟成為了島內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這也讓蔣孝勇賺得盆滿缽滿。

很快,國民黨的財政權就被蔣孝勇握在了手中,那些最能賺錢的公司都成為了他的囊中物,他憑藉著蔣家人在台灣的特權,迅速成為了家族中錢最多的人。根據當時的調查顯示,蔣孝勇在島內的資產高達300億新台幣左右。

蔣經國去世,宋美齡感慨:這蔣家是待不下去了

1985年,正當蔣孝勇在商場上發展得風生水起之時,蔣經國出現了臉部浮腫、行動不便等現象,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治療。

此時蔣孝武深陷輿論中心,而蔣孝文又常年卧病在床,因此照顧蔣經國的重任就落在了蔣孝勇的身上。無奈之下,蔣孝勇只好放棄了自己的商業版圖。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經國父子

蔣孝勇一面照顧蔣經國的飲食起居,另一面又承擔起了蔣經國的政治責任。當時,島內的所有事務基本上都由蔣孝勇來負責,他每周都會挑出一個特定的時間,來向父親當面彙報工作。一時之間,蔣孝勇成為了國民黨內部公認的「太子」,很多人都覺得他就是下一任的接班人。

可此時的蔣家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在台灣島內的統治不得人心,各方勢力開始向蔣家人發難。一時間,不管是在國民黨內部還是在民眾中間,都提出要求,希望蔣家人進行「全面改選」。

看著眼前的形勢,本來不想從政的蔣孝勇決定爭一口氣。為此。他參加了國民黨第三次世界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的競選,並且成功當選,這使得他進一步受到了國民黨內部的認可。

1987年初,蔣經國的腦部萎縮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即使有人攙扶也難以行走。此時國民黨內部開始了爭權奪利,他們都想要在蔣經國走後爭奪國民黨內的最高權力。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經國一家人

1988年的一天,蔣經國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突然間他覺得身體不適,甚至大口吐血,還不到一天的時間,蔣經國就因為搶救無效去世了。

蔣經國去世的時候,宋美齡正好就住在士林官邸,蔣孝勇親自去向宋美齡報告了父親的死訊,並陪著宋美齡去看了蔣經國最後一面。

此時的蔣孝勇敏銳地感覺到,隨著父親的去世,台灣的局勢將會迎來新的變化,而且絕對和父親在世的時候不一樣。

果不其然,就在蔣經國去世的當天晚上,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宣誓就職,坐上了新一任「總統」的位置。李登輝上台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開始在台灣島內實施「民主化」、「本土化」、「非蔣化」的改革。

面對台灣島內對蔣氏家族的批評浪潮,蔣孝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知道蔣這個姓氏主動是要和中國近代史綁在一起了,如果解不開的話,那就只有想辦法躲避了。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李登輝上台

蔣孝勇多次上門求見李登輝,可都被他拒之門外。無奈之下,蔣孝勇決定離開台灣,前往加拿大定居。

蔣孝勇前往加拿大定居的消息傳開後,無數的記者前來採訪。面對媒體,蔣孝勇說道:「蔣家在過去是與中國近代史聯繫在一起的,可事情總該有個結束的時候,父親生前是沒有辦法斷開聯繫的。現如今,父親已經走了,我們要選擇前往加拿大定居,也是為了讓孩子們遠離紛爭,給他們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宋美齡從小看著蔣孝勇長大,與他的關係非常好。當宋美齡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還是非常地沮喪,他不斷地感慨道:「如今這蔣家在台灣是待不下去了。」

離境前,蔣孝勇特意來到了士林官邸,向宋美齡作最後的告別。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宋美齡

宋美齡得知孫子即將要啟程前往加拿大的時候,沒有表現出不一樣的看法。她只是感嘆地說道:『這樣也挺好,以後回家就更方便了。』

緊接著,宋美齡語重心長地囑託道:「你們要前往加拿大,我絕對贊成,但是我有兩個要求。第一,不要忘記你們姓蔣;第二,時時刻刻都要記得你們是中國人。」

雖然宋美齡是接受西方教育長大的,骨子裡已經全盤西化,可是她沒有忘記曾經的那片故土,因此她要在蔣孝勇臨行前叮囑一番。

離開台灣後,蔣孝勇帶著全家人來到了加拿大,並在幾年後加入了加拿大的國籍。

在國外,他們一家人過著平平凡凡的生活,身邊沒有任何人服侍,家裡只有四口人,平平淡淡地過日子。有時候,蔣孝勇還要親手幫助兒子縫補衣服。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孝勇一家人

同時,在每年的聖誕節,蔣孝勇都會攜家帶口地來到紐約與宋美齡在一起過。後來為了方便,蔣孝勇一家又搬到了舊金山,選擇在美國落地生根,跟宋美齡之間的接觸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蔣孝勇身患重病,決定前往大陸完成祖父心愿

1996年底,蔣孝勇準備回台灣走一趟。一來是為了照顧自己在台灣的生意,二來是為了陪伴還在台灣生活的生母蔣方良。可就在出發的當天早上,蔣孝勇的身體出現了不適,一股血腥味直衝鼻腔,將一口鮮血吐在了洗手池裡。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蔣孝勇將池子里的血都沖了下去。隨後,他便踏上了前往台灣的飛機。

可這一次,蔣孝勇再也沒有能夠回到舊金山。

他與生母團聚後,便來到了台灣的醫院進行檢查。醫生經過檢查後發現,蔣孝勇患上了食道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了,所剩的時間不多了。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孝勇

看著眼前的家人,蔣孝勇安慰道:「誰都沒有辦法,既然老天要這樣安排,那我們就回浙江老家去看一下吧,也算是了了父親和祖父的心愿吧。」

1996年,蔣孝勇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了北京機場,在家人的攙扶下走下了飛機。他們這一次回到大陸,除了想要回到浙江老家看看,還希望去北京的醫院進行治療。

大陸對他們的到來考慮得十分周到,對於蔣孝勇的病情,大陸安排了諸多的專家進行會診。經過一番治療後,醫生給蔣孝勇配置了一大包中藥,一天煎兩副。

儘管醫生們進行了全力的救治,可蔣孝勇的病情沒有一點好轉。蔣孝勇知道這是不治之症,心裡就慢慢地放開了。

隨後,蔣孝勇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奉化蔣氏故居。為了不搞特殊化,他堅持家人們都買了門票進行參觀。剛一進門,蔣孝勇激動地大喊道:「我回來了」。隨後,他帶著家人們參觀了祖墳等十一個景點。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蔣孝勇一家人來到蔣氏故居

在遊覽期間,蔣孝勇對著孩子們說道:「我們身在台灣,但蔣家人永遠是中國人,永遠是炎黃子孫的後代。」

在大陸參觀的這段時間,蔣孝勇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癌細胞擴散得越來越厲害,蔣家人只好結束了這場旅行,匆忙地趕回台灣進行治療。

回到台灣後,蔣孝勇的身體進一步惡化,出現了脈搏不穩、心臟供血不足的問題,意味著他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

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在台北榮民醫院停止了呼吸。臨終前,他對著自己的家人說道:「不管怎麼樣,不要忘記我們姓蔣,蔣家永遠是中國人。」

1988年,蔣經國病逝,其子出走台灣,宋美齡感慨:蔣家待不下去了 - 天天要聞

被損壞的蔣介石雕像

蔣孝勇死後,事情發展得比他想像中的還要悲觀,台灣的「去蔣化」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曾經的蔣介石雕像不是被砍了頭就是被潑了油漆。

蔣家幾代人大半的時間都在漂泊,都在為回到大陸而努力。只可惜造化弄人,他們的願望沒有實現。但不管是蔣家人,還是每一名中華兒女,都在為祖國的統一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台灣也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布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
毛主席南下得知林虎境況,當即指示:地位太低,重新安排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南下得知林虎境況,當即指示:地位太低,重新安排

1956年春,珠江上的遊船內,毛澤東聽取廣西工作彙報時突然發問:「林虎同志現在任何職?」得知這位曾逼得蔣介石差點自殺的討袁名將,僅任參事室閑職,主席眉頭緊蹙:「地位太低了,重新安排!」一言既出,不僅改變了這位舊軍閥的命運,更揭開一段橫跨四十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其破壞性與複雜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價背後,它對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