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西漢代王宮殿里,大將周勃、丞相陳平手捧玉璽恭恭敬敬地對薄姬和代王劉恆說:「呂后亂黨已除,朝中不可一日無主。我等前來恭請代王入主未央宮為大漢皇帝。請您和代王即刻赴長安。」 薄姬聞聽,心中大喜,卻淡定地說:「容我和恆兒商議一下。」
十幾天後,劉恆和母親薄姬帶著幾個隨從,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長安城。劉恆登基為帝就是漢代第五任皇帝—漢文帝,薄姬苦盡甘來成為皇太后。
01
薄姬雖是漢高祖劉邦的妃子,但卻是私生子。她母親魏媼是魏國宗室之女,與蘇州的薄生私奔,生下薄姬和薄昭姐弟二人。在薄姬四歲左右薄生身故。
魏媼一個人撫養薄姬姐弟兩人,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在艱辛的生活中薄姬學會了隱忍和包容。
公元前209年秦朝爆發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劉邦項羽等拉起反秦隊伍,原來六國的宗室也紛紛打出反秦復國的旗號。
魏國宗室魏豹自稱魏王,跟隨劉邦征戰。魏媼就將剛成年的薄姬嫁給魏豹為妾。
為了讓薄姬得寵,魏媼對魏豹說:相士大師許負給薄姬相過面,說她是大貴之人,日後能生天子。
魏豹一聽突發奇想:薄姬是我的妾,她生的孩子是天子,而我就是天子的爹,必須是皇帝。所以,他決定離開劉邦,另立門戶,要一統天下。
劉邦聞聽魏豹叛變,立刻派曹參領兵攻打,魏豹慘敗被殺。薄姬等人被俘送到劉邦的織工室為苦工。
薄姬在織工室每天天剛亮就起身做到織布機前,開始織布,直到天色暗下來,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工房休息,儘管很累,吃的是芋頭的葉子和桑樹葉。但她覺比起自己小時候經常挨餓的日子要好很多。她每天唱著家鄉的歌謠,高興地幹活,與織工時室的人關係都很好。似乎她已經接受了這種生活。
劉邦向來不按常理出牌,一天他心血來潮突然來織工室視察工作,看到了有些姿色的薄姬,於是將她帶回寢宮。
02
幸運似乎來臨,不料只是一個玩笑。劉邦後宮佳麗三千,薄姬不會歌舞,姿色也不出眾,很快被劉邦淡忘了,一年多的時間,也沒有招寵薄姬。
「苟富貴勿相忘」薄姬想到,自己曾經的兩個好友管夫人、趙子兒現在已經得寵。於是找到她們兩人,說起她們當年 「顯貴勿忘」的約定,請她們幫忙。兩個人笑盈盈地答應了。
一天,管夫人和趙子兒,在陪著劉邦喝酒時,以戲虐的口氣聊起薄姬,說起她們曾經的約定,還嘲笑說:就薄姬長成那樣,還想得皇上的寵幸,太可笑了吧。
劉邦聽了臉上出現狡黠的一笑,他要廣布皇恩,立刻召見薄姬。
薄姬小時生活雖然很苦,但她母親是王室出身,所以一有時間魏媼就教她讀書,給她講國家政事,宮廷事情等。因此當劉邦召見薄姬時,薄姬嬌羞的對劉邦說:陛下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蒼龍盤在我的腹上。
此時正是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打的難解難分最關鍵的時候,劉邦一聽,薄姬說他是蒼龍是皇帝,大喜非常,與薄姬共度了美好一夜。
一夜之後,劉邦就幾乎不再見薄姬了。薄姬卻幸運的懷上了龍種。懷孕後,薄姬請求十個月後生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
薄姬因生了兒子,在皇宮立住了腳。有了兒子就能枯木逢春嗎?宮廷的爭鬥是深不可測的,必須時刻有臨淵履冰的危機感。
薄姬清醒的認識到:劉邦身邊有得寵的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後宮有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征戰疆場多年的原配呂雉,呂后雖然失寵被冷落多年守活寡 ,但她的兒子劉盈是太子,是儲君。
薄姬姿色一般,家境貧寒,只有寡母和一個白丁弟弟。劉邦冷落她,也不待見她的兒子劉恆。薄姬清楚自己的位置,明白兒子是她後半生的依靠,內心獨立強大的她,把所有的精力用來保護和教育兒子。
她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她對兒子說:媽媽姓薄,所以,事事都不要爭,你跟媽媽一樣,要安分低調做人。
在偌大的後宮裡除了給呂后請安外,幾乎看不到薄姬和劉恆的影子。他們待在在自己的寢宮裡,穿著素色衣服,織布,種菜。
薄姬每天給劉恆講堯舜禹的故事,講老子的《道德經》,講塞翁失馬的故事。
劉恆騎木馬玩的高興,就說:母親,我以後不讀書了,就騎馬。
薄姬問:問什麼?
劉恆說「騎馬能打天下。讀書有什麼用?」
薄姬一聽,說:講《孫子兵法》上說善戰者攻心為上。你不能當個武皇子,而要學會攻心為上。還說:一個人為國家,為百姓打戰,是英雄,你父皇就是一個英雄。
還劉恆因為沒有和皇子們一起吃雞,只搶到了雞屁股,滿眼淚痕地回到宮裡。嚷著
要吃雞,還說,除了雞屁股其餘都要吃掉。
薄姬明白原委,拿起雞屁股對劉恆說:恆兒,雞屁股是雞身上的寶。你想,雞腿雞翅膀都有兩個,而雞屁股只有一個,所以呀,它是一隻也換不來的東西,叫後福,是最香的。 你今天在父皇那吃到了後福,你拿的少,得的最多。
薄姬和她的兒子就這樣無欲無爭的存在著,如路邊草一樣低調的被所有人輕視,被人遺忘。但無形中她的善良也贏得了周圍人的好感。
03
薄姬隱忍了8年,公元前196年劉邦把邊境代地(今山西境內)賞劉恆為封地,劉恆成為荒蠻之地的代王。
劉恆對薄姬說:父皇偏心,他封三個去了有近又福的趙國,讓我去又偏又窮的代國。
薄姬撫摸著劉恆的頭,,她對劉恆說:代地是窮,又是邊境,但那也是你父皇拼了性命打下的大漢江山,你是高祖的兒子,就必須去守疆土,你守得的是大漢的江山,不是跟皇子們爭哪裡好。你要像父皇勇敢,有魄力和膽識。你要推行你父皇的休養生息政策,發展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再說離開宮廷是非之地,你才能更好長大呀。
她一再叮囑劉恆要團結大臣,做一個節儉、愛民的封國之君。劉恆望著母親滿含殷切希望的眼睛,叩拜離開長安向北而去。
留在皇宮裡的薄姬變得更加低調謹慎,每天在自己宮中織布,種菜,讀《道德經》。儘管心中思念遠在千里外的兒子,但從來不與代地聯繫,也不打探代地的信息,她遵守宮中不得與外界聯繫的皇規。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討伐叛軍時再次受重傷,不久離世。呂雉掌握實權,呂雉開始報復性的清理後宮。
薄姬因為平日的謙卑恭敬,又與呂雉一樣有守活寡的遭遇,可能是同病相憐吧,呂后竟然准許薄姬帶著母親和弟弟去代地與兒子劉恆團聚。
04
得民心者得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就能贏得百姓的心。所以,一到代地。薄姬就去查看百姓的生活情況。看到代地婦女的紡的布粗糙,速度還慢。
從此,白天她就把自己掌握的紡織方法,教給大家。還教會她們學習染布。在她的傳授下,代地的紡織技術得到發展。
薄姬時刻提醒自己:呂后把她和劉恆放出了皇宮,但一定不放心。所以,要事事留意。果然。不久。呂后派了她的一個親信呂強到代地做廷尉,不但監視薄姬和劉恆,還故意製造事端,打死了一名無辜的百姓霍青,激起百姓不滿。
呂強見事情不妙,逃回長安。薄姬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讓劉恆去撫恤了霍青一家,平息了百姓的情緒。
接到手下人的彙報後,呂后對薄姬的做法很是敬佩。一場危機就這樣解除了。
在薄姬和劉恆的治理下,蠻荒的代地經濟得到恢複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他們贏得了百姓的擁護,仁愛寬厚的美德聲名遠播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死。她一死,漢朝老臣周勃、陳平等立即帶兵入皇宮,剷除了呂后黨派的所以的人。
當功臣們要立皇帝時,才發現劉邦的兒子幾乎被呂雉殺光。此時他們想起了在邊疆代地的代王劉恆。認為他是個寬厚仁慈的人,她的母親薄姬是一個沒有野心,也沒有強大家族背景的人,於是功臣們決定立代王為新皇帝。
躲過宮廷殺戮的劉恆在公元前180年登基為帝,成為歷史上一代明君漢文帝。薄姬成為人人恭敬的皇太后。
善良不僅是人的品質,更是善良者的通行證。
05
漢文帝繼位後不久,聽信了周勃謀反的讒言,把老周勃關入監獄。
薄姬聽後,勃然大怒,她到了朝堂上,把自己頭上的頭飾狠狠地扔向文帝,大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人,你不拿腦子想想,周勃要謀反早就反了。他手捧玉璽握重兵時不謀反,非要等被降為一個小縣廷尉時再謀反嗎?你聽信讒言,要逼反軍隊,誤我大漢。
薄姬的話如醍醐灌頂點醒了漢文帝。漢文帝急忙把周勃從監獄中放出,與周勃重歸於好,贏得功臣支持,穩住了政局。後來還任命周勃兒子周亞夫為太尉,平定「七國之亂」。
薄姬清醒的政治智慧又一次化解了危機,還挽救了她孫子景帝的性命,真是一代聖明的太后呀。
薄姬對文帝的「後福」、少取多得,無欲無爭,寬厚仁愛,無為而治的這些思想,還有節儉愛民的品質,都深深地影響了文帝。所以,他實行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愛惜百姓,使漢朝很快結束了戰爭後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凋敝局面,開創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公元前155年,薄姬平靜地離開人世,葬在白鹿原,她身後「左望」丈夫漢高祖的長陵,「右望」兒子文帝劉恆的霸陵,既尊貴又不越位。
薄姬生於亂世的私生子,沒有傾城之貌,卻成功躲過宮廷劫難蛻變成皇太后,還為大漢王朝培養了一代明君,被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稱讚為 「母德慈仁」,她是歷經風雨的人生贏家。
薄姬的一生再一次證明:人的出身無法選擇,但腳下的路怎樣走是由自己決定的。她憑藉「無欲無爭,低調做人」度過了有「後福」的一生。是上天的眷顧,還是人生智慧吶?
作者:沐檀
指導教師:木晚風
參考文獻:《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漢書.外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