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離家19年的44軍政委吳富善,攜妻子回到家鄉。此時,家鄉早已經物是人非了。
看著熟悉的田間地頭、熟悉的村莊,而曾經熟悉的老輩們都先後故去了,村裡大多數都是晚輩後生。來到家門口,還是那熟悉的3間正房,沒有絲毫改變。居住在裡面的親人,只剩下被歲月蹉跎的大哥大嫂。
說到父母親,或許吳富善是帶著遺憾的,因為1930年與離開家鬧革命,是與家人「鬧掰」了的。
他的老父親是一個走南闖北的打工人,積攢一點積蓄,買下曾經被典當的祖宅3間,結束了漂泊的生活。家中人口多,父親逐漸年老,再也不能支撐家庭的生活,大哥被送去當學徒,出師後也是走南闖北做些事情,父親希望吳富善也走大哥的路子。
家中沒有田地,就算是租田也是入不敷出,一年到頭給地主打工,解決不了日後的溫飽。為此,父親早早給他安排之後的人生路,學一門體面一些的技能,將來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大哥帶著他到一個布店當學徒,學徒3年,人家老闆根本不會讓你學,更多讓你當個傭人,事情做不好非打即罵。
在這時候,大革命的火種傳播到這裡,他積极參加,在意識里有了一定的革命思想。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他們的工作轉為地下,而吳富善成為黨員。
因蔣馮大戰,這對紅軍的擴大創造了條件,吉安周圍都已經成為紅色蘇區,他參加的贛西南地方武裝與紅軍主力發起對吉安城的進攻。
後來部隊進入休整,家裡人給他捎信回家一趟,60歲的老父親給他促膝長談,表達自己老了,想過幾天安穩輕鬆的日子,你現在的樣子讓我擔心。學徒沒有出師,找個工作也不專心干,到時候你拿什麼養家。
年輕的吳富善說:爹,我也是在干正事,大事!他父親怒吼說:什麼大事!做人要安分守己,要人命。不好好學買賣,整天搞什麼運動,那是要連累全家的。
在當時的環境下,革命就意味著犧牲,而且四一二事件後,國民黨的殘暴讓人髮指。父親雖然沒有讀過書,可是也經常走南闖北,知道一些事情,就一個原則,安穩一些,找個工作干,別人全家跟你受苦。
吳富善聽了父親的一番話,也沉不住氣嚷道:怕受牽連,咱們脫離父子關係。話一說,父親給他一耳光。他想不通父親為何如此「固執」,現在的窮境,真的要一輩子當牛做馬?難道子子孫孫都這樣被欺壓剝削才行。一氣之下,離開家了。從此,踏上革命道路,19年沒有回來過。
在離開家的路上,他也想了很多,心情複雜,但他堅持鬧革命,就是希望有一個不一樣的新世界。
在19年中,經歷過無數戰鬥,也經歷過許多危險。抗戰時期,曾給家人寫過信,也沒有收到回信,不知道家人有沒有看到。吳富善跟著部隊從江西一路到川陝,又抵達陝北。抗戰時在華北,解放戰爭到東北,如今南下解放中南,踏足了大半個中國。
如今,當年的紅軍打過來了,要有一個新中國了,父母卻不在了,這無疑是他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