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這是西楚霸王項羽自己寫下的一首詩,用於哀悼自己在楚漢戰爭中的失敗。但項羽把更多的責任歸咎於「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死時僅三十一歲,而他的西楚帝國覆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
1.項羽本人的剛愎自用,眼光短淺,拒絕接受大臣的正確意見。鴻門宴千載難逢的機會,卻因不聽忠言,放跑了大敵劉邦,以至釀成殺身之禍。
2.不善用人。兵仙韓信在他那裡都只能擔任一個看門郎,猛將彭越因為出身一直被項羽所看不起。
3.濫殺無辜失去民心。他動輒就屠城,坑殺降卒,蒸煮活人,隨意打罵士卒。
4.政治上,項羽完全是個白痴,濫封藩王,在韓王、齊王、膠東王等的分封上連續犯低級錯誤,人為地製造矛盾和敵人。如此等等。
公元前202年,各路大軍會同劉邦大軍十面埋伏,將項羽圍困於垓下。很快地楚軍勢孤,隨著虞子期等大將的戰死,鍾離昧部又被分割包圍,「漢鼓三通忽百萬,楚歌四起缺八千。」項羽的身邊最後剩下將不過周蘭、恆楚,兵不滿八千,霸王真箇是成了孤家寡人,到了窮途末路!
算上前面反叛了的韓信、英布、彭越等人,以及取霸王屍身的呂馬童等五侯,項羽早期身邊人才濟濟,卻因為項羽以及各種客觀存在的原因,逃的逃,叛的叛。回顧一下西楚帝國短暫的歷史,發現西楚的「忠臣良將」們並不在少數,比如季布、英布、鍾離昧等等。
季布
楚地人,隨項梁叔侄起事前就以任俠而聞名。季布幫助項羽東盪西殺,南征北討,立下赫赫戰功。他曾率部追殺劉邦,追得這位後來的漢高祖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西楚覆滅之後,被漢高祖劉邦懸賞緝拿。後在夏侯嬰說情下,劉邦饒赦了他,並拜他為郎中。惠帝時,官至中郎將。文帝時,任河東郡守。
季布這個人很講義氣、信用,好打抱不平。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英布
六縣人。秦末時響應陳勝、吳廣造反,在陳勝起義後率領本身軍隊投靠另一反秦力量項梁。項梁陣亡後,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後叛楚歸漢,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後,心生畏懼,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鍾離昧
伊廬鄉人。相傳鍾離昧擅使一條長槍,武藝精熟,深通兵法。公元203年,他鎮守滎陽,漢軍重兵圍攻卻不能克之,鍾離昧穩住了楚軍的陣腳,項羽趁機領兵反撲。此戰也為項羽贏得了暫時的喘息之機。
項羽敗亡後,鍾離眜逃奔韓信,其後劉邦下令搜捕項羽餘黨,韓信打算交出鍾離眜自保,最後鍾離眜被逼自刎。
龍且
起初隸屬項梁,任職司馬。項梁戰死後,歸屬項羽。據傳擅使大刀,有萬夫不擋之勇。公元前204年,龍且、項聲攻淮南,大破黥布軍。黥布逃亡漢軍處。前203年十月,韓信平定臨淄,項羽派遣龍且率兵20萬攻打韓信。十一月,龍且與韓信在濰水對陣。韓信在夜間於濰水上游堆土袋造堰塞水。韓信率軍半渡攻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率軍追擊,韓信決堰淹龍且軍,韓信反擊,龍且被殺。
曹咎
曾為秦朝蘄縣地獄掾,後營救犯事入獄的項梁,被項羽重用,官拜西楚大司馬。公元前204年,項羽被迫東撤,委任曹咎據守成皋城。11月,項羽率軍攻打陳留、外黃、睢陽等城邑,大獲全勝。12月,由於曹咎錯誤決策,導致士卒渡到汜水一半的時候被漢軍攻擊,釀成大敗,最後自刎而死。
結語
無論是哪一朝代或者某個人,只有著眼於未來,取信於民,才能青史留名。畢竟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唯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