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將軍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遭遇過無數驚險時刻,其中距離死神最近的一次,當屬1933年。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時候,他意外落入國民黨反動派之手,蔣介石在拉攏他不成的情況下,本想決心要處決他。但後來又改變主意,只是將他關押起來,其中原因非常複雜。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24年,那時陳賡剛剛進入黃埔軍校受訓,擔任校長的蔣介石想要從學員中找挑選一些「有前途」的人才收為己用,作為日後攫取權力的資本,於是經常以訓勉的名義找學員談話。他第一次見到陳賡的時候,就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很不簡單,說起話來風趣幽默,但又有尺度,絕不會讓人有不適感,而且各科目成績優異,可謂是才俊。他由此起了招攬之心,有意無意地向陳賡拋橄欖枝。
第一次東征陳炯明的時候,陳賡作戰勇敢,身先士卒,蔣介石因此對他愈發喜愛,將他調到自己的警衛連任職,不斷找機會拉攏他。第二次東征的時候,蔣介石為了鼓舞士氣,前往一線視察,不料此時敵人突然發動反撲,將國民革命軍擊潰。蔣介石一時憤恨不已,乾脆拒絕撤退,作勢要以身殉國,向國人謝罪。
這時,陳賡站了出來,背起老校長就往外跑,最終順利脫困。這下子,蔣介石更加欣賞他了,直接將他調到身邊當侍從參謀,苦苦勸說他退出共產黨,跟著自己干。陳賡自然是不肯,他的革命信仰是不可動搖的!1927年,蔣開始排共搞獨裁,陳賡得到消息後怒不可遏,由此跟老校長一刀兩斷,分道揚鑣。
時間來到1932年,陳賡在跟隨紅軍作戰的時候,意外受傷,被轉送到上海療養。期間不慎暴露行蹤,隨即被敵特逮捕。不久後,他被送往南京,蔣介石還是顧念當初的情分的,命人好生照料他,緊接著又宴請他。席間對他說盡了好話,稱他是自己的好學生,之前是「走錯了路」,現在悔過還來得及,只要他肯回頭,自己一定不會虧待他。
陳賡並沒有被敵人的糖衣炮彈腐蝕,他保持了應有的理性和氣節,一再拒絕拉攏。這讓老蔣很下不來台,由此起了殺心。就在此時,宋慶齡女士出面了,她當年與陳賡也是有很深的交情,現在陳賡有難,她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她一邊聯合一眾民主人士聯合發聲,稱陳賡無罪,不能處以極刑,一邊動員黃埔的學生們去找老蔣說情。
胡宗南等人感念當年的同窗之誼,親自為老同學請命,極力說陳賡當年多麼優秀,又在東征的時候立了那麼大的功勞,要是真的殺了他,恐怕會寒了黃埔眾學子的心。其他打算投奔國府的青年才俊得知此事後,必然也會對蔣介石望而生畏,到時候,誰還敢來為「黨國」效力。
蔣介石一下子被眾人架在了火堆上,他要是真的下殺手了,恐怕會引發輿論的狂潮,一夜之間讓自己身敗名裂。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晉綏軍的閻錫山等人到時候肯定會藉機發難,逼自己下台,屆時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要終結。最終,在重重壓力之下,蔣介石改變了想法,改將昔日的好學生收監。黨組織聞訊後馬上行動起來,費盡心思將陳賡救出,為革命保留下了一顆好種子!
在革命時期被敵人逮捕是一件極其不幸的事,期間必然會遭遇種種酷刑,身體讓精神上的折磨幾乎讓人崩潰。但陳賡堅持了下來,任憑敵人施展什麼手段,他都絕對不屈服,此等頑強的精神令人敬佩!不過這次身陷囹圄的經歷,也讓陳賡大將留下了一身的後遺症,他的心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間接影響了他的健康,導致他58歲時便病故,沒能親眼見證新中國走向富強,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