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2022年10月31日11:49:04 歷史 1687

在杭州西湖區北山路的岳飛墓前,跪著五個手被反剪著綁在背後的人像。其中有兩個,是害死岳飛的大奸臣南宋宰相秦檜他的妻子王氏

常有來祭拜岳飛的遊客,路過秦檜跪像跟前,會伸手拍幾巴掌,導致本身灰暗的人像,只有兩個臉頰是油光鋥亮的。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奸臣眾多,每朝每代都有,但有這樣下場,死後都得不到安寧的,秦檜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在現代,父母要是判過刑,坐過牢,會影響子女的前途,在古代也一樣。

秦檜留下千古罵名,讓他的子孫後人,臉上也無光,走到哪裡,都被人指指點點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無辜受累的秦家後人

秦檜有個後人考上了狀元,當皇帝歡喜地召見他時,突然發現他的先人,竟然是奸臣秦檜,心裡不禁涼了一大半

但是這位新科狀元,卻巧妙地用一句至今仍為人熟知的話,化解了當時的危機。

可畢竟頂著秦檜後人的頭銜,在朝中行走很尷尬,也得不到皇帝的重用。於是這位才子使了一招,向世人表達了他替先人悔過的決心。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後來皇帝感念他的真誠,加上又欣賞他的才華,終於委以重任,讓他的本事得到施展,秦家也在他的努力下,直到清朝滅亡都是世家大族。

這個人才,叫秦大士,表面看是秦檜後人,卻不是嫡系後人

秦大士的先人,是秦檜的兄長秦梓,南宋時期,他雖與秦檜同朝為官,但他從不跟這樣的弟弟同流合污。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弟弟官居宰相,享盡榮華,秦梓卻寧願帶著家眷到別處隱居。他剛正不阿的行為,在當時很受世人讚賞。他的兒子們也沒有受秦檜的影響,大多數在仕途上走的很順利。

秦大士,出生於康熙年間,是南京人,乾隆十七年時高中狀元,那時他年紀已經不小了,快到不惑之年了。

披荊斬棘,秦大士終於甩掉各個競爭對手,來到了乾隆跟前,等到皇帝最後的訓話。本來一切順利,可乾隆突然對他的姓氏起了疑問,便問秦大士是不是南宋秦檜的後人。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後人機靈化解皇帝疑心

這個問題不好答,如實回答,肯定招人詬病,說不定仕途就毀了;說假話吧,皇帝一查就清楚了,欺君之罪是死罪,無論怎麼答,答案都不能令乾隆滿意。

好在秦大士穩住了,他對皇帝說:是,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一出,不僅不卑不亢地承認了他與秦檜有關係,又堅定地表示了,他跟秦檜不是一路人。

尷尬是緩解了,可乾隆內心還是有個疙瘩。重用一代奸臣的後人,豈不是毀他的一世英名?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於是乾隆派人去調查秦大士的家世,這才弄清楚秦大士並不是秦檜的子孫,而是秦梓的後人,也知道了秦梓當年為官清廉,與秦檜是劃清了界限的。

畢竟,秦梓、秦檜是同胞兄弟,乾隆心中的刺還是難以拔出。於是秦大士就這麼有些尷尬地,被晾在了一旁。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說來也巧,秦大士有回應其他文人的邀請,一同到岳飛墓遊玩參觀。這些文人都知道秦大士與秦檜,有淵源,便調侃他,讓他作詩。

這不厚道的舉動,無疑是在揭人傷疤,好在秦大士早已習慣,自懂事以來,寫下了不少批判秦檜的詩,也明白旁人說起秦檜的惡行,肯定會想到他。

秦大士便提筆在岳飛墓前下這麼兩句話,來表達秦家後人對岳飛的愧疚。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既正面承認了他的出身,又再次向岳飛道了歉,旁人見狀,無不讚歎秦大士的胸懷和文采。

作為皇帝欽點的狀元,秦大士不驕傲,反而將自己的姿態放低,但又沒有因為有秦檜的這層關係,而自慚形穢,讓人真心佩服。

他的才華和大氣也很得乾隆賞識,對他多加提拔,讓他任科考的考官,讓他入翰林院任修撰,負責修撰國史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秦大士沒有辜負乾隆皇帝的栽培,為朝廷選拔了無數人才。乾隆再次提升他,讓他當皇子們的老師。

教皇子讀書的差事,可不是有學識就能擔任的,需要有才還有德,並且能服眾。品行優秀,德高望重之人,才能教授皇子。

由此可見,一開始因為身份問題,讓乾隆內心有忌諱的人,後來多受乾隆重視。

秦檜後代高中狀元,在岳飛墓前寫下兩句詩,成千古名句傳誦至今 - 天天要聞

秦大士清廉,只做了約十年官就回南京賦閑了。他的大兒子當上了陝西巡撫,對他十分孝順。

乾隆三十五年,秦大士進京為皇帝祝壽,有人勸他復出,秦大士謝絕,在家悠閑地過著小日子直到去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 天天要聞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來源:史入人心黃河積石峽附近,考古人員的手鏟下,一件形制古樸的石制工具重見天日。經檢測,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與祭祀區正靜靜訴說著王權初立的威嚴。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蔣志格齊王榑 按《明外史本傳》:齊王榑,太祖第七子。母達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護衛及山東徐、邳諸軍從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率護衛騎士出開平。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歲時繼承父親遺志,走上抗日道路。本報記者 孫穎攝「父親說,『我去引開敵人』,就再也沒回來!」96歲的田秀琴老人,回憶起83年前父親引開「掃蕩」隊伍犧牲的壯舉,依舊難掩激動。出生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歲時選擇繼承父親遺志,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布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