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俄是在和列強你死我活惡戰中得以建立的。因此本著這一點,蘇俄就不會真正和歐洲列強和日本友善。而英法等列強雖然沒能干涉蘇俄的做大,但是,尋找機會打壓蘇俄,倒也是英法心心念念的事情。尤其是英國的態度很重要。畢竟,那時候的大英帝國還沒有解體,其實力也是不可小視的。
2、二戰陰雲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經濟危機。甚至這場經濟危機給英法等列強引發動蕩。反倒是這一時期,蘇聯的經濟沒受到影響,為此,當時歐洲老百姓對蘇聯頗為嚮往。甚至很多人將蘇聯視為人類歷史上最為理想的社會。這讓英法各國感到危機、恐懼,同時還感到痛恨。
在這樣的氛圍下,蘇聯也積極發展軍事。蘇聯很清楚:在這樣的氛圍下,蘇聯和列強兵戎相見是早晚的事情。
不過,一戰的陰影籠罩了英法話事人的心理:因為1929經濟危機的刺激,納粹掌握了德國,並不斷在歐陸擴張。對於納粹德國的擴張,英法的話事人採取了姑息縱容的態度。甚至英法的話事人還想出了一個絕招:那就是禍水東引,忽悠納粹德國向東擴張,然後和蘇聯火併。按照後來丘吉爾的總結來說:英國希望納粹德國和蘇聯一死一殘才好。
不過,英法列強最終還是玩砸了:法國本土一度被納粹德國佔領,而且,如果不是因為英吉利海峽攔著,納粹德國的坦克,大概率會攻入倫敦。
對於蘇聯來說,英法的那點歪心思,蘇聯方面哪能不知道?但是,對於蘇聯來說,需要防備的不光是西邊的納粹德國,還有遠東的日本。1929年經濟危機刺激下,日本也處于軍國主義高漲的狀態,而且,熱衷賭國運的日本人,能幹出啥事情出來,蘇聯方面也不敢下定論。
就這樣,蘇聯在納粹德國興起前,面臨和英法衝突的局面,納粹德國興起後,又面臨和日本、納粹德國交戰的局面。
3、無法避免
納粹德國對英法的進攻一度讓蘇聯人放鬆警惕,並且,蘇聯也為了避免戰火波及蘇聯,也做了不少努力:包括攻佔東波蘭,尋找和納粹德國的緩衝,此外,就是和納粹德國簽訂協議,承諾互相不戰爭。
只是,納粹德國的屬性,註定了納粹德國需要不斷擴張。在納粹德國橫掃歐陸以後,能繼續擴張的對象,就只能是蘇聯了。因此,這是蘇聯躲不掉的戰爭。
事實上,納粹德國對蘇聯本身也是不放心的態度。因此,本著先下手為強的心態,納粹德國在1941年開始突襲蘇聯。蘇聯的大片土地隨之丟失。甚至莫斯科附近都出現了德軍。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遠東的日本也一度挑起了諾門坎戰役,藉此來試探蘇聯的態度和實力。最終,在蘇聯的實力面前,日本沒有敢於和蘇聯擴大衝突規模。不過,即便如此,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也不得不擔心這樣的局面:那就是日本會和納粹德國夾擊蘇聯,因此,蘇聯一方面需要面對納粹德國的壓力,一方面又不敢抽調遠東的蘇軍參與蘇德戰爭。
1945年,二戰結束。雖然蘇聯是戰勝國之一,但是,蘇聯卻是西方戰場中,損耗最大的國家之一,甚至一度出現了人口斷層的局面。
而對於蘇聯來說,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畢竟,在當時的氛圍下,蘇聯的情況,想要獨善其身,是不現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