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王維,字摩詰。名和字合起來為「維摩詰」。
維摩詰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薩,在唐朝時信奉者特別多,王維的母親就是其中的一位。所以她把維摩詰的名字拆開給了兒子,意為「潔凈,沒有污垢」。
王維出身比較高,家庭教育也很好,父親為太原王氏,,母親為博陵崔氏,都是名門望族。
公元721年,27歲的王維中了進士,據說得了狀元。這不僅和王維的才華有關,更和皇親貴族對他的青睞有關。
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岐王李范是王維的好友,之後王維一曲《郁輪袍》又征服了李隆基的九妹玉真公主。
中進士後,王維被朝廷任命為太樂丞。後受名相張九齡的賞識,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等職。
張九齡遭李林甫陷害而被貶謫後,王維深感政治險惡,便半官半隱,彈琴作畫賦詩,吃齋念佛。
公元744年,王維在終南山中買下了原先屬於宋之問的別墅——輞川別墅,略加改建之後,便成為他的世外桃源。根據地形種花種樹、堆石,建造亭台樓閣,建造了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20處景觀。
輞川別墅
公元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王維被俘。被俘後,他曾吃瀉藥假裝痢疾,又假稱患了啞病。但安祿山沒有放過他,硬逼他接受了給事中的偽職。
公元757年九月後,唐軍相繼收復長安和洛陽,王維因當過偽官而被收系獄中,按律當死。
這時,王維的弟弟王縉出面了,請求削籍為兄贖罪,使得王維得到了寬宥,僅降為太子中允。
王縉的面子怎麼這麼大?因為他是平叛的功臣。「安史之亂」時任太原少尹,協助李光弼守太原,頗有功績和謀略,升任刑部侍郎。
唐肅宗乾元年間,王維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約為正四品,官位不算大也不算小。但王維已無心於官場,把心思全部放在研究佛教和欣賞山水上了。
公元761年春,王維上《責躬薦弟表》,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放歸田園,使弟弟王縉得以還京師。七月王維去世,年68歲。臨終時,他寫文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王維死時,王縉還在歸京的路上。
回京後王縉官運亨通,先後兩次出任宰相。他和哥哥一樣都篤信佛法,一生吃素,甚至勸說代宗皇帝李豫信佛。
王縉的文章和詩歌寫得都很好,但傳世之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冊等體。詩作風格與王維相似,平淡清新,諸如某次他去哥哥的輞川別墅後寫下的《別王縉》。詩云:山月曉仍在,林風涼不絕。殷勤如有情,惆悵令人別。
王縉也是一位大書法家,善草隸書。他常幫別人寫碑文,因為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潤筆費。有一次,一人來給他送潤筆費,卻誤敲了王維的家門,王維指著弟弟家的府宅說:「大作家在那邊。」
公元781年,王縉去世,年82歲。
輞川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