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2022年10月15日16:28:29 歷史 1553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2年,中南海頤年堂內即將到來一位特殊的客人,設宴款待對象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毛主席為了緩解宴會的氣氛,還專門邀請了幾位社會名流來作陪。

其間,毛主席問到:清朝傳國玉璽還在你手裡嘛。」

溥儀神色慌張表示,「傳國玉璽早已不知所蹤,當年離開北京太過匆忙,後來也派人尋找此寶,但都沒有了下文。」

主席也隨即安慰,「不就是塊石頭嘛,封建王朝都已經不存在了,玉璽已經沒有實際意義啦。」

在場的眾人聽到二人的對話無不對主席寬廣的胸襟讚歎,同時對於玉璽的丟失也愕然與惋惜。

那麼傳國玉璽到底怎麼丟失的呢?新中國成立之後,溥儀的生活怎樣呢?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末代皇帝

歷朝亡國之君都被新政權視為異類,不是被秘密處死,就是離奇死亡,能夠有所善終的可真是鳳毛麟角。

可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在退位之後,不能接受事實,身經亂世,卻總能找到靠山幫助自己複位。

最終卻被我黨領袖毛主席的寬厚胸襟所感化,甘願為其臣服,接受自己所做的罪惡以及成為一名普通公民的事實。

他就是清末亡國之君溥儀。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他是第一個親眼見證封建統治滅亡的君主,也是最後一個。

溥儀三歲登基,做了僅三年皇帝清廷就滅亡了。

身為亡國之君,溥儀沒有像秦二世胡亥那樣被奸臣逼迫自盡於望夷宮,也沒有選擇像明末崇禎一樣以死殉國氣斷歪脖樹。

更沒有像蜀末劉禪一樣「此間樂不思蜀也」得苟且偷生,而是還夢遊般的暢想怎樣光復大清,重現祖宗之榮光。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而歷史也證明了一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封建專制終究會被埋沒在歷史的滾滾塵煙之中。

退位之後溥儀依舊沒有看清歷史潮流。

清廷與國民政府以《清室優待條件》作為交換,清廷退位,民國成立。

作為末代之君的溥儀本可在紫禁城中過著衣來張口、飯來張手的優渥生活,然而命運卻難測風雨,這無憂無慮的一切都在溥儀12歲那一天戛然而止了。

也就是在這一天復辟大清的邪念在青春期的溥儀腦海中不斷徘徊遊盪。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第二次「稱帝」

滿腦子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乎者也」的封建餘孽張勳,利用北洋政府間的內部矛盾,美曰其名「調停」,卻在1917年,悍然率5000辮子軍進京,擁立溥儀為帝。

但是這場歷史逆流僅僅回溯了12天,這一年溥儀12歲,也許就是這一次的復辟行動,讓本在青春期的小皇帝溥儀印下了深深的復清烙印。

「被迫趕出紫禁城,再次稱帝的野心依舊不死」。

1924年受到國民革命局勢的影響,直系軍閥將領馮玉祥帶兵包圍了紫禁城,限時讓溥儀離開,並取消對清室的一切優厚待遇。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溥儀就這樣在沒有絲毫心理準備之下,與僕人匆匆地離開了紫禁城,由於時間限制只帶了一些必須物品。

可紫禁城皇家御物浩如煙海,總有一些珍品讓溥儀難以釋懷。

這便是清朝的傳國玉璽,後來溥儀也曾讓滿清遺老尋找此物,但一直下落不明,從溥儀尋找此物事件來看,溥儀想再次稱帝的心依舊未死。

此事過後,不滿、憤怒的情緒充斥著溥儀的內心。

那一年的溥儀19歲,《清室優待條件》的簽訂就是為了保證清朝皇室在退位後生活保障,這才讓北洋政府坐了江山。

這才過幾年,北洋政府就出爾反爾,取消了對清室的一切優待,讓溥儀這個無皇帝之實,空有皇帝之名的皇帝名號也沒有了。

離開北京後的溥儀一直沒有消停,秘密籌劃著再次做皇帝的白日美夢。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第三次「稱帝」

離開北京後,溥儀暫居天津,民國軍閥擔心溥儀搞小動作,便把他的住所結結實實地包圍了起來,變相的將其軟禁。

為了能再次做皇帝,溥儀不惜出賣民族與日本人相互勾結。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與關東軍開始沆瀣一氣,相互勾結,妄圖建立「滿洲國」來蠶食中國領土。

隨後溥儀秘密前往東北,在日本人的策划下第三次「稱帝」。

1934年溥儀在「新京」進行登基典禮,改國號「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年號康德

就這樣在中外一片口誅筆伐聲中,溥儀背著傀儡皇帝的名號如願以償地登基了,在偽滿洲國期間,竟然公然地訪問了日本東京,其罪可誅。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溥儀自以為黃泉之下有顏面面見列宗了,終於重現祖宗之榮光。

可他不知,其行為是以背叛中華民族為代價,而最終換來的也只是當個被日寇操縱的傀儡皇帝。

就連溥儀心心念念的「大清」國號,日本人都不准他使用,而選擇了「滿洲國」的國號,為了做皇帝,溥儀連自己的祖宗都可以背叛。

最終自欺欺人的夢在1945年後,隨著他的「太上皇老爺」日本的投降而結束了。

日本戰敗後,溥儀不願接受又一次淪為平民的事實,想逃到日本繼續受日本人的庇護。

在溥儀南逃到瀋陽時,被解放東北的蘇聯軍隊抓獲,溥儀在異國他鄉進行了為期五年的戰俘改造。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在蘇聯做戰俘期間,溥儀還是沒有認識到對人民以及民族所犯下的罪行,他更沒有承擔自己罪行的勇氣,只一心想著如何逃避。

既然逃往日本不成,那就乾脆加入蘇聯,最終,溥儀申請加入蘇聯的要求也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出乎意外的特赦

連溥儀自己都說過:「我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幸運的那一個」,這種幸運可能連溥儀自己都沒想到。

1950年溥儀最終回國,這是毛主席在出訪莫斯科的時候像蘇聯提出移交溥儀的要求。

此後,溥儀一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勞動改造。

為了幫助溥儀徹底打消再次稱帝的想法,主席可謂是煞費苦心,還為在改造期間的溥儀安排了一場會親。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載濤是溥儀的親七叔,而自從溥儀坐上皇帝寶座後就再也沒叫過「七叔」,後載濤反對溥儀與日本人沆瀣一氣,兩人因此結仇。

主席為了使半生都在歧途的溥儀能夠再次感受到親情,邊安排了此次會親。

還在管理所的溥儀,在不知是誰來看自己時,忽然見到了久未見面的七叔,內心的波瀾再也沒能壓住,緊緊抱住載濤。

「七叔」,喜極而泣的嗚咽聲在管理所陣陣徘徊。

七叔的探望讓這個在深宮內看慣了爾虞我詐,世態炎涼的溥儀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做夢都夢不到的意外

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10周年,我黨對部分戰犯特赦,溥儀也在特赦的名單中。

這讓溥儀感到意外與驚訝,他本想著自己的餘生可能在監獄中度過,沒想到新政府會對自己如此之包容。

從沖齡之年登基成為九五之尊,到最後成為共和國合法公民,溥儀在勞動改造的過程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自己所作所為,為中華民族帶來的累累罪行。

從開始利用北洋政府派系鬥爭中的矛盾進行復辟,再到日本侵華時期,溥儀依舊利用中日民族矛盾進行斡旋,其核心目的就是圓自己的皇帝美夢。

縱觀中國歷史,這樣不折不扣的牆頭草、左右逢源的兩面派都不會有好的下場。

正如溥儀自己所說的幸運一樣,他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夠遇到有寬闊胸襟的領袖毛主席。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新的婚姻,新的開始

溥儀被特赦後,我黨政府給他安排了北京植物園的工作,他與新中國的普通百姓一樣,終釋自由,擁有了尊嚴,每天去工作,每月領屬於自己勞動所酬的工資。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也寫到,他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

不僅如此,經過周總理的介紹,他與李淑賢結為夫妻。

用溥儀自己的話說,他從來沒有體會到人世間還有如此甜蜜、令人難捨的東西,直至遇到了李淑賢。

縱觀歷史,沒有那個新政權會對舊政權的皇帝有如此寬容之度。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頤年堂里寬容對懺悔的安撫

更讓溥儀不可思議的是1962年春節期間,他接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請。

這就是我們新中國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邀請,毛主席以私人身份邀請溥儀到頤年堂做客。這讓溥儀有對毛主席有難以言表的感激。

溥儀如約而至來到頤年堂,一起作陪的還有程潛、章士釗、仇鰲、王孝范。

溥儀曾經雖然是皇帝,但見到毛主席後也有一些緊張。

毛主席為了緩解溥儀的拘束與緊張便向周圍的人打趣到:

「怎麼,都不認識了?這是宣統皇帝嘛,我們曾經都是他的臣民,他不就是我們的頂頭上司嘛!」

毛主席的風趣讓緊張氣氛有所緩和。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主席的一番話讓溥儀舉止失措,主席又拉著溥儀的手說:

「你不必客氣啦,他們幾個都是老朋友啦,不算客人,你才是真正的客人!」。

主席前所未有的親切感,讓溥儀受寵若驚的同時也深感其就。

席宴間,主席與溥儀閑聊了起來,溥儀這才恍悟原來主席宴請他,一是想了解下自己最近的情況,二是調整自己的思想。

主席說:「你寫的《我的前半生》我已經看過了,把很多錯誤都歸結給了自己,像是懺悔錄一樣,這是因為社會影響決定的,有一定的歷史因素,不要有壓力。」

溥儀聽了主席的話倍感酸楚。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其間主席也問起了傳國玉璽的下落,溥儀也如實回答。

自從離開北京後,溥儀也在尋找此物,詢問馮玉祥,馮玉祥在佔領紫禁城後也尋找傳國玉璽,但並未找到。

馮玉祥以為是溥儀出宮帶走了,這才讓溥儀確定,原來歷經幾百年風霜的玉璽就此成謎。

主席並沒在意,說到:

「不就是塊石頭嘛,丟了就丟了,封建王朝都沒了,他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一句話讓溥儀如釋重負。

後來主席聽聞溥儀生活有些拮据,還特意拿出自己一部分稿費派人拿給溥儀。

當溥儀接到稿費後更加難掩激動的心情,說什麼也不肯收取,他寫的《我的前半生》出版就能拿到稿費了,他可以拿這筆錢緩解現在的狀況。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最後溥儀還是收下了的稿費,那一瞬間溥儀的眼睛濕潤了,他像一個犯了錯誤又被大人原諒的孩子站在原地,站了好久也難平復此刻的心情。

很難想像一個九五至尊,自稱上天兒子的皇帝,竟然為了一筆稿費而痛哭流涕。

正如毛主席所言:「我們成功地改造了一個皇帝」。

走過主席走過的路,溥儀才發現主席的用心良苦是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

兩年後,溥儀與投誠的部分國民黨高官們一起上了井岡山,看著毛主席故居、革命紀念博物館、聽著講解員講解當年紅軍的艱苦事迹。

溥儀才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主席是一個具有強韌毅力、百折不撓的人,又是一個具有多麼強大心態的人才能堅定信仰,更是一個具有多麼能力出眾的人才能星火燎原。

溥儀的內心燃起火焰,一位開國領袖用自己稿費幫助他,度過生活上的難關,讓他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觀看了主席的曾經,溥儀明白主席無論是現在所做的一切,還是年輕時所做的一切,或是將來所做的一切,都別無他求。

那只是主席內心的一顆星火,傳播給每一個中國人民,不論貴賤,最終形成燎原之勢。

他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

正如主席曾經說過,我們要消滅剝削我們的階級,而並非是剝削我們的人。

回放溥儀的一生,他的童年可以說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無法想像兒時的經歷,對溥儀造成怎樣的心理扭曲,青年時期的妄自菲薄,夢想重複大清,一步一步的踏進與人民、與民族為敵的道路上。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如果說第一次稱帝是命運的使然,溥儀無法選擇與逃避,是他悲慘一生的開始。

第二次「稱帝」是被張勳強行「黃袍加身」,是滿清思想禁錮的後遺症,它是溥儀命中不可更改的環節。

第三次「稱帝」是與北洋政府的爾虞我詐,也是與日孽政府的黨同伐異,沆瀣一氣。

無論是張勳還是馮玉祥,或者是後來中國政壇上曇花一現的人物,都沒有人能讓溥儀徹徹底底地丟掉皇帝的幻想。

1962年,毛主席宴請溥儀問:傳國玉璽去哪了?他的回答讓眾人嘩然 - 天天要聞

反而是我黨領導的新政府,寬厚包容,關懷照顧,終使「頑固派」的溥儀丟掉了幻想,成為「普通人」的那段時光,也是溥儀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紅旗飄飄的中國大地上,溥儀終於不再受人支配,他不再是別人手中的政治工具,他重獲了自由與勞動的權利。

所以溥儀說他的一生是幸運的。

歷朝亡國之君都難有好結局,唯有溥儀,歷經多個政權,最終被毛主席的胸襟所感化,並把自己的餘生投入到社會主義的建設大潮中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79年,未婚妻知道我退伍後與我解除婚姻,半年後她上門求複合 - 天天要聞

1979年,未婚妻知道我退伍後與我解除婚姻,半年後她上門求複合

"我現在能明白,有些等待值得一生,有些錯過需要一生去彌補。"她站在我家門口,風塵僕僕,眼圈微紅。1979年初春,我回到了闊別三年的家鄉小縣城。這座靠近黃河的北方小城,依舊保持著它特有的寧靜與樸素。柳樹抽出嫩芽,街道兩旁的楊樹挺立如哨兵,只是
他是晚清的清官,支持義和團,卻被慈禧太后處死 - 天天要聞

他是晚清的清官,支持義和團,卻被慈禧太后處死

1901年2月22日,在甘肅蘭州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死刑,大清王朝前任山西巡撫被推上了斷頭台。在人頭落下之後,此人的一生卻未能蓋棺定論,後世對他的評價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人說他是「支持義和團,反對帝國主義」的「開明人士和愛國者」,也有人
梅州傳奇:梅州古代歷史上的十位名人 - 天天要聞

梅州傳奇:梅州古代歷史上的十位名人

在嶺南群山環抱之處,梅州猶如一顆被歲月打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人文光輝。這座被稱為「世界客都」的城市,不僅以秀麗的山水聞名,更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輩出的人才著稱。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 天天要聞

董某輝和他的銀河護衛隊,堪比公害!

打著董某輝粉絲名義成立的銀河護衛隊,四處舉報那些對董宇輝發出質疑和抨擊的博主,如果這種現象再不加以制止,必將對整個網路環境和輿論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和惡性的循環。董某輝是樹立起來的典型,但是不代表他就沒有缺點,也不代表他完全在聖壇之上。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 天天要聞

端王:我鑄了最好的錢幣,難道還是不務正業?聖宋元寶

荒誕世界裡,發生著這樣一場荒誕對話:群臣:端王,明天你去做皇帝。端王:我不會做皇帝呀,我沒學過。群臣:就是你不會,才選你做皇帝。端王:那我當了皇帝該幹些啥?群臣:隨便你,只要不幹皇帝的正事,你愛咋玩咋玩。端王:還是不行,我不做事我怕你們貪我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 天天要聞

翻遍全網,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清·雍正通寶)首先要強調,雍正通寶並不少。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